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628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51.
白鱀豚哨叫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人工饲养池和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使用频响范围分别为0-100kHz和0-16kHz的磁带记录系统,记录了一头成年雄性和一头成年雌性白暨豚的哨叫声。采用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详细分析了哨叫声的结构和声谱图,并与其它鲸类哨叫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暨豚哨叫声的最大和最小频率平均值分别为5841Hz和4975Hz,频率变化幅度一般小于1000Hz。哨叫声平均持续时间为907ms。频率随时间变化不连续,且较平缓,起伏很少,有部分重叠现象。白暨豚哨叫声的结构与另一种淡水豚─—亚河豚相近,但相对于一些海洋性种类(如宽吻海豚)则呈现较大的差异,表现出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952.
张量感应测井视值解释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轴张量感应测井可探测地层电导率各向异性,Zhdanov et al.利用在横向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测井响应的低频渐近式给出了由张量感应测井响应提取地层各向异性电导率和井孔倾角与方位角信息的解析公式,为张量感应测井资料解释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给出的井孔倾角公式存在双值解的不确定性,其各向异性电导率解也不是最佳近似解.本文以更为简洁的推导和分析方法,给出了单值的井孔倾角解以及近似程度更好的各向异性电导率解,并通过数值模拟实例加以说明.本文的结果可为张量感应测井资料的视值解释提供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3.
青藏高原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青藏高原不同构造单元基底片麻岩、花岗岩类和火山岩等不同类型岩石的486套Pb同位素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岩石圈存在3种主要类型,即亏损Pb同位素的特提斯洋地幔域端元、富集Pb同位素的喜马拉雅成熟大陆地壳端元和青藏高原北部的过渡型Pb同位素的地幔端元。这3类地球化学端元与前人通过Sr-Nd同位素研究获得的3类端元一致。拉萨地块内部不同类型岩石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出两类岩浆作用,一类是特提斯洋岩石圈俯冲消减再循环和亏损地幔物质注入导致的亲特提斯洋型岩浆作用,另一类是与类似于喜马拉雅大陆地壳物质加入导致的富集地幔源区有关的超钾质岩浆作用。岩浆作用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了特提斯洋俯冲消减作用和随后发生的印度大陆向北拼合、碰撞和俯冲过程,也记录了大规模的壳幔相互作用对高原岩石圈演化与隆升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4.
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错综复杂,以文字材料表现不直观,难以快速、全面地理解争端的历史进程。研究引入可视化表达技术,通过从文字材料中收集争端事件,利用统计图表、社会网络和GIS技术对南沙群岛历史事件演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3种可视化表达方法有效地表达了历史事件时空演化过程,反映南沙争端演化的4个阶段(殖民期、和平期、侵占期和稳定期),突出各国重点关注的岛礁类型,发现越南历史事件覆盖的岛礁面广,菲律宾引发的争端事件多。  相似文献   
955.
从贵州铜仁西溪堡矿区新元古界大塘坡组第一段“含锰岩系”中选取8件黄铁矿样品,对其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等时限年龄为(459±16)Ma,明显晚于间冰期大塘坡组的沉积时代(670~635 Ma),表明该地区受加里东晚期的构造热事件影响。此次所分析的所有样品均具有高Re、低Os含量、高Re/Os比值及高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且187Os/188Os初始值为1.02±0.41,明显大于地幔特征值(0.12~0.1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源。  相似文献   
956.
荒漠草原带沙源及灌丛对灌丛沙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丛沙堆是干旱区一种典型的景观类型,经常出现在靠近流沙地带。在地处荒漠草原带的宁夏盐池北部的流沙边缘就发育有典型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本文对不同沙源距离和灌丛生长状况下的白刺灌丛沙堆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带白刺灌丛沙堆的高度0.2~4.8 m,90.05%的高度小于3.0 m;体积0.11~805.17 m3,6.08%的体积小于150 m3;面积0.86~333.3 m2,72.26%的小于50 m2。灌丛沙堆长轴长和短轴长、高度和面积、高度和体积、面积和体积间都存在很好的幂函数关系,随着灌丛沙堆高度的增加,其面积和体积也增加。沙源对白刺灌丛沙堆的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灌丛沙堆的高度、面积和体积和沙源距离都有很好的抛物线形关系。白刺灌丛的生长状况对灌丛沙堆的形态特征也有明显的影响,即白刺灌丛生长状况越好,灌丛沙堆的高度、面积和体积也增大。  相似文献   
957.
以应力封闭壳理论为基础,对花岗岩介质中地下强爆炸产生的应力封闭壳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以100 t TNT当量的强爆炸为例,模拟了爆后空腔的回弹和封闭壳的动态形成过程,给出了形成稳定封闭壳后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爆心距的关系。计算了不同爆炸当量形成的应力封闭壳尺寸及其形成时间与爆炸当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空腔膨胀到最大尺寸之后,空腔开始回弹,此时开始形成应力封闭壳;当空腔回弹结束即形成稳定的空腔尺寸时,稳定的应力封闭壳也在该时刻形成;爆炸当量越大,形成的应力封闭壳的范围越大,当爆炸当量低于10 t TNT时,不能形成应力封闭壳。  相似文献   
958.
为了应对煤炭资源后备不足的现状,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探,我国加大了深部找煤及矿区外围找煤的力度,地震勘探作为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找煤、石油、天燃气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用一个实例介绍了地震勘探在深部找煤中的具体方法及取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59.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CO2地质储存已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用于CO2 地下储存的场地主要有枯竭的油气田、深部咸水层和深部不可开采的煤层等,我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潜力占总潜力的98%以上. 在全面分析CO2 地质储存适宜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宜于沉积盆地深部咸水层CO2 地质储存的适宜性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地质安全性、储存规模、社会环境风险和经济适宜性4大指标层,共计28个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及指标叠加法为主. 以西宁盆地为研究实例,通过基于排除法的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评价相互验证,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结果表明,西宁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中双树坳陷最适宜CO2地质储存,可作为CO2地质储存的优先选区.  相似文献   
960.
青海省同仁地震台前兆测项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2012年青海省地震局同仁地震台各前兆测项所受到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环境干扰因素主要有西山沟河渗水、气压突变和雷电等;人为干扰因素包括校准、检查、换水、供电线路改造等;观测技术系统干扰因素有供电电源故障、开机和重启仪器、仪器主机(数采)故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