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令哈地震台地震前兆测项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德令哈地震台2008年1月—2012年9月钻孔应变、钻孔倾斜、水温、地磁等前兆测项所受到的自然环境、人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等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认为:①自然环境干扰因素有人工湖、黑石山水库、巴音河和灌溉水渠等;②人为干扰因素有前兆仪器的维护维修、调零、标定等;③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干扰因素有设计缺陷导致的供电故障、探头接触不良或漏油、仪器元器件工作状态的失稳等。 相似文献
2.
李瑞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对两种广义迭代方法GAOR和GSSOR分别导出了其迭代矩阵和Jacobi迭代矩阵的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式,这些结果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和CuCl2·2H2O为原料,分别采用直接负载法和吸附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DR)和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刚果红(CR)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及氢转移催化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直接负载法(CS/CuNPs)和吸附法(CS/CuNPs-X)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在CR染料浓度为1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05 g,供氢体浓度为0.05 mol/L的氢转移催化反应条件下,催化反应进行180和60 min时CR脱色率可分别达95.8%和96.8%。CS/CuNPs-X比CS/CuNPs表现了更高的对CR氢转移催化反应的催化速率。两种催化剂催化还原CR染料的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连续循环使用10次后,CS/CuNPs和CS/CuNPs-X对CR的脱色率分别为93.9%和89.4%,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美国已取得深部煤层气的商业化开发,国内深部煤层气开发也显示出较好产气潜力,近年来,新疆煤层气勘查开发逐步向深部扩展。新疆埋深1 000~2 000 m煤层气资源量大,占总资源量的69.74%,深部煤层气勘查成果显著,昭示出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从新疆煤炭火烧区分布广、煤层倾角大、低阶煤、低地温梯度、"三气"共采等方面探讨了新疆深部煤层气开发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了要规模开发新疆深部煤层气急需要解决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储层改造技术、排采技术、"三气"共采等理论和开发技术难题。在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的不断探索和进步下,深部煤层气将成为未来新疆煤层气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PAC_(141)-KHm无粘土相冲洗液的抗结垢能力,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遥测目标点3维坐标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在竣工测量中,无需安置棱镜而测量目标点的3维坐标的方法,通过精度分析和实例验证,此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可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3个台站地脉动频谱特征的对比,发现德令哈地震台地脉动记录6.5-7.5 Hz频段存在明显的高频干扰.根据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以来该高频干扰的频谱演化规律,对其产生背景来源做初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德令哈地震台P波记录个数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新疆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查程度较低,小规模区块开发已取得成功,勘探开发潜力大。国家、自治区政府编制了相应规划对新疆煤层气产业予以支持,但实现规划目标仍需解决部分难题。系统性介绍了新疆煤层气资源情况、勘探开发进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分析了支撑煤层气开发的"政策、区位、资源赋存、能源需求、煤矿安全"等优势条件,深入剖析了"中低煤阶、大倾角、厚煤层、多煤层、深部煤层气"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所面临的成藏地质理论及工程技术挑战,最后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财政支持、政策保障"的创新机制,以促进和保障新疆煤层气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