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甘肃省云量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甘肃省53个测站1961—1995年年平均总云量资料用EOF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年平均总云量变化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35年来甘肃省年平均总云量变化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渐减少,全省平均减少0.19成,尤以90年代云量减少最显著;甘肃省总云量年际变化具有7年周期。  相似文献   
102.
东海沉积物中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DGKS9617钻孔进行孢粉分析,恢复了该区全新世中晚期的气候变化历程。分为6个气候期和11个亚期。分别与孢粉组合相对应为:I-暖热湿润期:Ⅱ暖热干燥期,平均温度约比现今高2-3℃;Ⅲ-温凉湿润期,分三个亚期,即Ⅲa-偏温干亚期,Ⅲb-偏暖湿亚期,Ⅲc-偏温干亚期;Ⅳ-冷干期,三个亚期为Ⅳa-偏冷干亚期,年均温度较今约低1-2℃,Ⅳb-偏温湿亚期,Ⅳc-偏温干亚期;Ⅴ-冷湿期:Ⅵ-温暖干燥为主,分为5相对偏冷或偏暖亚期。  相似文献   
103.
1961-2004年新疆气候突变分析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李珍  姜逢清 《冰川冻土》2007,29(3):351-359
利用1961-2004年新疆53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分别对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气温、日较差和降水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同时利用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对突变点的真伪做了验证.结果表明:1961-2004年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北疆年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及年降水量分别在1988年、1979年和1984年发生了突变;天山山区年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及年降水量分别在1985年、1983年和1992年发生了突变;南疆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日较差分别在1993年、1991年和1981年发生了突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均进入增温多雨时期.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预测新疆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全国甚至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电气石吸附Cu2+,As(Ⅲ),F-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电气石为原料,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研究电气石的不同粒度、用量、吸附时间、热处理温度等对水中Cu2 ,As(Ⅲ)吸附的影响;进而探讨分析电气石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电气石对Cu2 ,As(Ⅲ),F-离子的去除率随着电气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电气石用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提高,增至一定值后下降。热处理温度为300℃,500℃时,可提高电气石吸附Cu2 ,As(Ⅲ)的效率。加热预处理未改善电气石对F-离子吸附能力。(2)电气石对带电性质不同的阴、阳离子都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电气石的极性和表面性质使其对离子可能存在络合吸附和静电吸附两种形式。电气石对Cu2 ,As(Ⅲ)吸附为表面络合吸附与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吸附效果好。对F-吸附只存在静电吸附,吸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5.
浙江嵊泗海域第四纪沉积层序及承压水层位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嵊泗二井”地层层序和孢粉层序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及数据进行对比,同时参考长江三角洲、东海内陆架的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的总体框架,对嵊泗二井进行了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并初步探讨了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地层特征,为今后对东海陆架区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6.
近百年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之再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均一化的气温观测序列集,1900年以来中国气温升高趋势1.3—1.7℃/(100 a)。这个已用于新近的中国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结果,远高于早期的评估结果(0.5—0.8℃/(100 a))。回顾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的研究,指出其中关键进展在于近年来研发了均一化的长期站点气温观测序列集。早年构建的中国气温序列中,20世纪40年代前异常偏高,除了战乱期间观测缺失严重及记录代表性问题外,主要是50年代前后很多台站迁址导致早期气温观测值系统性偏高所致,从而低估长期变暖趋势。40年代前后部分区域确实偏暖,但由于不同区域气温波动位相不一致,因而大范围平均序列中并不明显。这一事实可与近年发展的“北极暖-大陆冷”等气候变化动力学理论以及一些区域气温代用资料相印证。近几十年城市化对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之贡献大小尚存争议,但远非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稀有多金属矿各类选矿样品中同一元素的含量相差较大,且同一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如铌钽锂铍在尾矿和原矿中的含量只有几十至几百!g/g,而在精矿中的含量达到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十,伴生元素如钾、钠在不同样品中也有较大差异。应用敞口酸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铌钽锂铍等元素通常采用三酸或四酸分解样品,多是测定尾矿、原矿及部分中矿样品中较低含量的铌钽锂铍,且同一测定体系中只测定了一种或两种元素。本文采用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硫酸分解样品,以3~4滴氢氟酸+5%硫酸+5%过氧化氢提取体系替代常规的有机酸(酒石酸等)提取体系,实现了应用ICP-OES同时测定稀有金属矿选矿试验各阶段产品中不同含量的铌钽锂铍钾钠铷铁钛等元素。各元素的谱线强度在0~5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0.37%~4.77%(n=6)。该方法提高了选矿全流程样品中各类元素的分析效率,已在选冶试验流程样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8.
Mangrove degradation must reduc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reby aggravating global warming.Thus, short-term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y on mangrove ecosystems are cause for concern from local governments and scientists. Mangroves sediments can provide detailed records of mangrove species variation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based on detailed 210 Pb data. The study traced the history of mangrove development and its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over the last 140 years in two mangrove swamps of Guangxi, Southwest China.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to be 0.48 cm/a and 0.56 cm/a in the Yingluo Bay and the Maowei Sea, respectively. Chemical indicators(δ13Corg and C:N) were utilized to trace the contribution of mangrove-derived organic matter(MOM) using a ternary mixing model. Simultaneous use of mangrove pollen can help to supplement some of these limitations in diagenetic/overlap of isotopic signatures. We found that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OM was consistent with mangrove pollen, which could provide similar information for tracing mangrove ecosystems. Therefore, mangrove development was reconstru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lourishing, degradation and re-flourishing/re-degradation period. The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found in the period of 1968–1998 and 1907–2007 in the Yingluo Bay and the Maowei Sea,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a rapid increase of reclamation area and seawall length, rather than climate change as recorded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