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富饶阶地表地层剖面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黑龙江省嘉荫县乌云镇地区中生代结束前后连续沉积了两套含煤地层,即上部的古新统乌云组和下部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富饶组。富饶阶相当于富饶组上段地层,但由于其代表剖面顶、底不全,且可参照的钻孔岩心已不复存在,因此有必要在原命名地区寻找新的地表露头剖面。乌云镇西北白头山黑龙江沿岸出露富饶阶上部地层,其上部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初步确定了两个孢粉组合: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红杉粉(Sequoiapol-lenites)孢粉组合和鹰粉(Aquilapollenites)-肋桦粉(Betulaepollenites)孢粉组合。这两个孢粉组合都有鹰粉类(Aquilapollis)化石,计有5属10多种化石,其中除了小刺鹰粉(Aquilapollenites spinulosus)一种可由上白垩统上延入古近系下部地层外,其他多数出现在环太平洋的上白垩统最上部地层中(马斯特里赫特阶)。由于富饶组下段相当于明水阶(马斯特里赫特阶中、下部),因而富饶组上段,即富饶阶,相当于马斯特里赫特阶的上部。对该剖面下部的流纹质晶屑沉凝灰岩采样进行SHRIMP锆石U-Pb法测年,定年结果为66±1Ma,与上述孢粉生物地层学结论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测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似在乌云组与富饶组之间,即厚层含砾砂岩的底部,但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2.
中国东南部南岭地区广泛出露以弱过铝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的燕山早期花岗质岩石,其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大东山岩体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两个样品的SHRIMP锆石U-Pb 年龄为165±2 Ma 和159±2 Ma,与区域南岭系列的黑云母花岗岩的主要形成时代一致。花岗岩样品以高硅(SiO2 > 72%)、高钾(K2O/Na2O > 1.6)、富碱(K2O + Na2O = 7.36% ~ 9.31%)和弱过铝质(集中于ASI = 1.00 ~ 1.11)为特征。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Rb, Th 和LREE,贫Ba, Nb, Sr, P 和Ti, Eu 负异常显著(δEu = 0.06 ~ 0.34)。多数样品的Zr,Ce, Nb 和Y 含量总和小于350×10-6,10 000 × Ga/Al 值低于典型的A 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上,样品具有高I sr( 0.7123 ~ 0.7193)和低εN(d t)(-9.3~ -11.5)的特点,两阶段Nd 模式年龄为1.70~1.89 Ga ;与全岩εNd(t)不同,岩浆锆石的εHf(t)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3.5~ -11.8)。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大东山是一个高分异的I 型花岗岩岩体。岩体岩浆很可能是由元古代火成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并伴随有少量年轻或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发生混合、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63.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献华 《中国科学D辑》2000,30(3):284-290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为 78.40%~ 89.28%,Si/Al= 6.3~23,Si/Al比和Al_2O_3呈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含有 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硅质岩样品的Al_2O_3/(Al_2O_3+Fe_2O_3)=0.51~0.90,Ce/Ce~·= 0,91~1.22, La_n/Ce_n= 0.76~1.11, V<M20μg/g,V/Y<2.6,Ti/V>40,一致表明这些硅质 岩形成于与大陆地壳物质输入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环境,而与大洋盆地、洋中脊环境无 关.因此,这些晚古生代硅质岩既不属于~ 1.0Ga蛇绿岩套“三位一体”中的一部分,也 不支持晚古生代扬子和华夏两个块体之间存在深海大洋盆。  相似文献   
164.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新生代钾玄岩系的岩浆岩,沿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进行同位素研究的岩石,包括钾质碱性深成岩、火山岩、煌斑岩和酸性斑岩.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Sr,Nd和Pb同位素组成极其相似、变化范围小(87Sr/86Sr=0.705187~0.707254,143Nd/144Nd=0.512305~0.512630,206Pb/204Pb=18.53~18.97,207Pb/204Pb=15.51~15.72,208Pb/204Pb=38.38~39.24)和接近EMⅡ地幔端元,暗示其源区与交代地幔有关.其形成与青藏高原北、东部在40Ma左右出现的大型走滑拉分断裂带导致地壳变薄和地幔上拱的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5.
云南洱海东部新生代高钾碱性岩浆岩痕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云南洱海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的新生代高钾碱性岩浆岩。通过对其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研究,了解它们的物质来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我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本区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显示1)它们的稀土特征相同富集轻稀土,稀土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Eu无明显亏损,(La/Yb)  相似文献   
166.
华夏古陆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李献华  刘颖 《岩石学报》1999,15(3):364-371
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华夏古陆闽浙地区晚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可以划分成两组。第1 组斜长角闪岩的 Nb/ Yb比值较高, L R E E富集, 具有板内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类似于过渡性和碱性玄武岩, 与偏碱性的变质酸性火山岩(变粒岩) 构成板内 “双峰”式火山岩; 第2 组斜长角闪岩的 Nb/ Yb 比值较低, L R E E平坦或略亏损, 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类似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这些变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很可能类似于现代红海型的裂谷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167.
摘要 粤西龙修地区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分析结果给出了一个新元古代末期的等时线年龄 555±68) Ma。结合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结果‚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记录了大理岩碳酸盐矿物 粤西龙修地区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分析结果给出了一个新元古代末期的等时线年龄 (555±68) Ma。结合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结果‚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记录了大理岩碳酸盐矿物 后变形静态重结晶之后等压冷却事件‚(555±68) Ma 大致反映了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末期热水 555±68) Ma。结合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结果‚大理岩的 Pb 同位素记录了大理岩碳酸盐矿物 后变形静态重结晶之后等压冷却事件‚(555±68) Ma 大致反映了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末期热水 沉积事件之后的一次变质变形事件的年龄‚从而确立了新元古代末期热构造事件的存在‚这 后变形静态重结晶之后等压冷却事件‚(555±68) Ma 大致反映了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末期热水 沉积事件之后的一次变质变形事件的年龄‚从而确立了新元古代末期热构造事件的存在‚这 对揭示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沉积事件之后的一次变质变形事件的年龄‚从而确立了新元 对揭示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