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望奎县废弃砖厂是2001年省投资土地复垦的重点项目之一,全部工程项目包括10个废弃砖厂,应复垦土地总面积124.24公顷,分布在环城乡、先锋镇、火箭乡、敏三乡、灯塔乡、卫星镇6个乡镇内,项目总投资115万元。项目竣工后,新增耕地面积90.97公顷,占全部废弃砖厂面积的73.2%,除增加的耕地面积以外,还将使剩余33.08公顷,改造成林地、水产养殖用地、园地、农村道路、改造畜禽用地。将大大改善当地的绿色生态环境,增加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后代子孙的“民心工程”、“永恒工程”、“造福工程”、“绿色工程”。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2.
全国海岛调查海南海岛调查“环境质量”课题组全体人员随海南海岛调查大队在开展海南海岛调查过程中,对西瑁洲(岛)进行了四天的考察、调查及取样分析。发现这个尚未引起人们十分重视的岛屿,生态环境已向全岛居民提出严重挑战,如果不对该岛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将给后代埋下难于挽回的祸根。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借此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把保护该岛生态环境及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起来。  相似文献   
2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湘中坳陷作为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油气勘探久攻未克的地区。前期在湘中地区北部的涟源凹陷泥盆系和石炭系获得了页岩气突破和发现,证实了湘中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对湘中地区南部的邵阳凹陷调查程度较为薄弱,针对邵阳凹陷二叠系仅开展了少量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面的工作尤为欠缺。本次研究依托邵阳湘邵地1井(XSD1井)钻探工程建立了邵阳凹陷二叠系地层层序序列,  相似文献   
24.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及形成的构造背景争议已久.本文通过对双井子一带该组火山岩下部玄武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一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35.1±9.3 Ma,时代为早石炭世.年代学成果综合分析表明,巴塔玛依内山组为连续发育于早—晚石炭世的穿时地层.玄武岩样品SiO2含量46.49%~52.19%,富碱(Na2O+K2O=4.07%~8.55%),高钾(K2O/Na2O=0.35~1.31)和高 Al2O3(15.62%~17.97%),里特曼指数 σ>3.3,斑晶和基质中含有碱性矿物,为典型的碱性玄武岩.样品具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3.08~5.25,弱Eu异常(δEu=0.90~1.06),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判别图解研究表明,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区,在深部岩浆房中发生了矿物结晶分异作用,并在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碱性玄武岩兼具板内玄武岩、后碰撞和岛弧火山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其形成与卡拉麦里洋盆闭合之后的板内岩浆活动有关,是俯冲碰撞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的产物.表明早石炭世准噶尔地块东北缘已经进入由碰撞挤压到伸展拉张的构造转换期.  相似文献   
25.
我国海洋绿潮生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几年我国绿潮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绿潮藻生活史,温度、盐度、光强和营养盐等对其生态行为的影响,以及绿潮成因、溯源和海洋生态模型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在现阶段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绿潮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应侧重于建立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和观测系统,开展针对海洋绿潮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开发业务化的绿潮生态动力学数值预报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26.
The Arctic vortex is a persistent large-scale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 stratosphere. Its activity and variation control the semi-permanent active centers of Pan-Arctic and the short-time cyclone activity in the subarctic areas. Its strength variation, which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atmosphere, ocean, sea ice and ecosystem of the Arctic, can affect the low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e weather of subarctic area and even the weather of middle latitude areas. The 2003 Chinese Second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experienced the transition of the stratosphereic circulation from a warm anticyclone to a cold cyclone during the ending period of Arctic summertime, a typical establishing process of the polar vortex circulation. The impact of the polar vortex variation on the low-level circula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some scientists through studying the coupling mechanisms of the stratosphere and troposphere. The impact of the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SFW) events on the polar vortex variation was drawing people's great attention in the fif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relating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Arctic vortex,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Arctic vortex on climate change. The recent Arctic vortex studies are simply reviewed and some discussions on the Arctic vertex are given in the paper. Some different views and ques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7.
利用ActiveX技术实现AutoCAD和GeoMedia的数据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  胡玉华 《测绘工程》2003,12(2):44-46
采用VB、VC等开发工具,借助ActiveX技术进行应用系统开发,将DWG格式的数字化地图直接转化为GIS软件GeoMedia的数据格式。  相似文献   
28.
测线网平差是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系统误差的补偿。系统误差的处理是航空重力测量中的难题之一,它既有系统性,又有随机性。本文在分析航空重力测量主要误差源基础上,提出了测线系统误差影响检测的方法,并介绍了一种通过测线交叉点平差进行系统误差补偿的途径。最后用一个实际观测网数据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变化领先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变化7 a,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领先 MOC变化4 a,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强度(包括丹麦海峡溢流水和法鲁海峡溢流水,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的变化领先 MOC的变化3 a;北大西洋大气要素变化对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有非常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副极地流环和北大西洋暖流(NAC)达到最强的2 a之前,高纬度地区大气为气旋式环流异常,中纬度地区大气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海表热通量在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是负异常,这都有利于副极地流环和NAC的加强,更多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由此可以导致GIN海域表层密度上升,使水体的层结稳定性减弱,有利于深层对流的发生,同时大气变化通过风应力旋度和海表热通量也直接影响GIN海域深层水的生成,进而导致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30.
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硝酸根(NO-3)、铵根(NH+4)是判断水体是否受到三氮污染的重要指标。对于测定这三个指标的水样保存方式和时间,地质行业标准和国内外主要国家标准间存在明显差异。地质行业标准规定地下水样品原水室温保存,CODMn和NH+4在3天内测定;NO-3在20天内测定;国家标准和美国标准推荐样品硫酸酸化,避光或冷藏保存,在2~7天内完成CODMn和NO-3和1~7天内完成NH+4测试。为了分析各类标准在样品保存要求上的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数据能真实地反映水体污染状况,找寻简便的保存方式,本文在广州地区采集地下水,按照地质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进行处理和保存,并在不同时间段对三个指标进行测试。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地质行业标准与国家和美国标准关于水样的保存方法均非常可靠。地质行业标准主要针对静态地下水,保存方法相对宽松;国家标准和美国标准适用范围除了地下水,还包括动态的地表水和废水,采样对象成分更为复杂,更不稳定,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变化,故保存条件高于地质标准。在广州地区,采用原水室温避光保存水样,CODMn、NH+4保存时间可为5天,NO-3保存时间可为30天;采用酸化水室温保存水样,CODMn、NO-3和NH+4保存时间可长达30天。这两种方式均比地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推荐的有效时间长,且原水和酸化水室温保存方式相对于冷藏保存方式更为方便。本文提出,如果采集的水样能方便、快速送达实验室,可采用原水保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检测,可采用硫酸酸化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