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垃圾堆放场氯代脂肪烃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区是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区,通过区内地下水监测说明,受垃圾淋滤液影响的地下水中氯代烃高值点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地下水中氯代烃检出值和检出率有季节性变化特征,与垃圾堆放时间和该井距垃圾场堆放场距离有密切关系,堆放时间越长,离垃圾堆放场越近,检出率、检出值越高;对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和影响氯代烃迁移的机理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矿找矿远景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异常是基于地质异常概念应用多学科信息综合定量标定的致矿信息单元,本文以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矿成矿预测为例,应用地质异常综合定量圈定金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国内油页岩资源和利用概况,预测短时间内大规模开发利用油页岩资源尚不可行.随着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需求量不断上升,国际油价长期高位运行,油页岩这种可作为石油替代资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油页岩的开发利用似乎正准备“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44.
为了模拟长期排污河流中单环芳烃在地表水-地下水系统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不同含水介质和水动力条件对单环芳烃的净化特征, 室内土柱实验采用3种有代表性的天然砂土为研究对象, 以生活污水模拟纳污河流, 实验历时5个月.单环芳烃的自然净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底下0.4m内, 垂直向下单环芳烃各组分浓度呈由高到低的分布特征; 粗砂对苯、甲苯和单环芳烃总量(TBETX) 总净化率分别为32.06%、21.39%和27.13%;中砂1分别为76.26%、81.40%、87.99%;中砂2分别为68.94%、74.41%、81.69%, 这表明, 河流污染初期河床底含水介质完全饱水, 含水介质颗粒尺寸越大, 对单环芳烃的净化率就越低, 单环芳烃容易迁移进入地下水中; 随着时间的延长, 河床底部淤泥层不断增加, 砂层中的水流处于非饱和状态, 淤泥层和含水介质系统对单环芳烃的净化能力较饱水流时大, 单环芳烃不容易迁移进入地下水. 相似文献
45.
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烃迁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渤海天津段滩涂蕴藏丰富的贝类生物资源,但由于兼有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的环境特征,环境和生态十分脆弱[1].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岸带已受到石油类的严重污染,在海水和沉积物中均检出石油烃,而且有超标迹象[2].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迁移、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这一过程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3,4],海水中的石油烃吸附在悬浮物上随潮流迁移,同时沉淀在海底和潮间带的沉积物上[5,6].沉积在滩涂沉积物表层的石油烃在潮水作用下向滩涂沉积物深部迁移,在迁移过程中被沉积物固体颗粒吸附,残留于沉积物的一定深度内,同时进入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又受到沉积物中微生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46.
为进一步探索黄土山地区地震采集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为例,在综合研究该区激发因素、接收因素和仪器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如下技术可获得满意的采集效果:1)针对含水黄土及胶泥等好的激发层位,单井小药量3~4kg、9~13口多井组合激发技术;2)4212.5m的大偏移距,2~3线的多线数,25m的小道距,120~160次的高覆盖次数,20个检波器线性组合检波等接收技术;3)采用90dB以上大动态范围,大增益,采样间隔1ms的高采样率,采样时间5s的长记录时间的仪器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47.
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沉积物胶体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滨海地区北大港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柱试验,研究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不同位置沉积物胶体释放以及盐分释放/截留的动态特征,同时对沉积物胶体释放、盐分释放/截留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水库不同位置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盐分的归宿不同:接近水库入口处的沉积物能将盐分截留下来,而出水口沉积物却将盐分释放转移到水体。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沉积物胶体累计释放量逐渐增加,入库口、库中心、出库口最大累计释放量分别为3.275 mg/g、0.386 mg/g和1.382 mg/g;胶体累计释放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变化曲线符合直线型,胶体释放速率变化很小。盐分的释放或截留是沉积物颗粒的粒径、胶体含量、含盐量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水库水体与沉积物中的盐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沉积物中含盐量高于平衡浓度时,其盐分会向水体中释放,同时吸附在胶体上的盐分也会随着胶体的释放而释放;反之,水体中的盐分会向沉积物中迁移被截留下来,沉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附水中的盐分。胶体的释放规律可以用双电层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8.
在区域地下水调查的基础上,以某制革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场地及其周围地下水样,对地下水中无机组分检出值进行了统计分析,识别了各组分的平面分布特征,最后对地下水盐污染机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制革厂废水排放、废弃物堆放已对地下水造成盐污染,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l-和SO2-4;受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以微酸性和还原性为特征;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l-、SO2-4、三氮由制革区向下游逐渐减小,基本上呈现出以皮革厂为中心的污染区,污染范围大概为0.20km2;制革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硬度的升高,同时伴随着溶解性总固体、Cl-、SO2-4浓度升高,各组分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主要原因是皮革区地表水污水和固体废物淋滤液入渗过程中经历阳离子交换、钙镁易溶盐溶解及难溶盐溶解等作用,导致地下水中Ca2+、Mg2+Cl-和SO2-4含量增加,最终溶解性总固体也升高;铵氮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转化也是地下水硬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水三氮之间转化主要的途径是硝化作用,与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关,氧化性相对较强的地下水中NO3-N含量高,而NH3-N和NO2-N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9.
李华蓉;李海明;陈涛;罗鑫 《测绘地理信息》2021,46(S1):196-199
针对室内地图自动化提取方法缺失、生产效率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CAD建筑平面图的室内地图制作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建筑构件的语义信息和拓扑关系对室内要素进行筛选与提取;然后,恢复墙体的连通性,并从中提取墙体的中心线;最后,利用提取好的要素构建室内地图。以不同设计单位的CAD建筑平面图进行室内地图制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有效的制作室内地图。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感兴趣区在上皮性卵巢癌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各半定量参数值中一致性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病理证实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常规MRI和DCE-MRI图像,通过后处理软件测量DCE-MRI半定量参数值,包括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对比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最大线性斜率(MS)。两名医师分别在半定量参数AUC伪彩图上采用不规则形、圆形及矩形法勾画ROI,其中测量者1间隔1月后重复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不同ROI勾画方法所得DCE-MR半定量值间的差异,组间及组内一致性采用相关系数(ICC),变异系数(CV)和Bland-Altman散点图评价。结果:三组不同ROI所测各半定量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规则形ROI所测量的各参数可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ICC分别为(0.975~0.985),(0.961~0.984);CV分别为(2.73~4.21),(3.48~4.86)。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不规则形法所得测量值一致性高于圆形/矩形法。结论:上皮性卵巢癌采用不同ROI对各半定量参数无显著影响,且均显示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