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00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西天山菁布拉克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与特克斯县菁布拉克铜镍硫化物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以低Ti、亏损Nb和T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微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结合其同位素特征,提出该岩体的形成与南天山洋板块向中天山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有关,岩浆起源于MORB源的亏损地幔,由于南天山洋壳向亏损地幔的俯冲,导致岩浆具有岛弧岩浆的特点。在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和围岩的混染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22.
323.
北祁连西段花岗质岩体的锆石U—Pb年龄报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北祁连西段野牛滩花岗质岩体中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59.6±2.5Ma,表明其形成于板块俯冲晚期。与之有关的塔儿沟和小柳沟是世界上形成于板块俯冲环境为数不多的大型钨矿床。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不一致曲线的下交点年龄为183.1±3.8Ma可能示意北祁连山地区叠加有燕山期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324.
为加深对华南地区东部白垩纪构造演化及壳幔作用的认识,对浙江省治岭头地区发育的玄武岩进行了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分析。玄武岩呈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年龄为101±1 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整体具有富碱、高K2O/Na2O、高K2O+Na2O值和高Al2O3含量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等)及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右倾,具有微弱的正Eu异常,应属于钾玄岩系列。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Th/La、Th/Ce、Lu/Yb等值更接近于幔源岩浆的比值;(87Sr/86Sr)i=0.70729~0.71029,εNd(t)值及εHf(t)值范围分别...  相似文献   
325.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铜坑-长坡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铜坑-长坡锡石硫化物矿床是桂西北大厂矿田中的一个超大型矿床,由浅部的脉状矿体和中-深部的层状矿体组成。文章应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坑-长坡矿床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参数和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铜坑-长坡矿床脉状和层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具有相同特征,包裹体的类型主要有CO2型和NaCl-H2O型。3个成矿阶段的均—温度分别为:270~365℃,210~240℃和140~190℃。早阶段(Ⅰ、Ⅱ阶段)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CO2和H2O,含少量CH4和H2S,密度为0.324~1.093g/cm^3,盐度w(NaCleq)主要集中于1%~7%;晚阶段(Ⅲ阶段)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H2O,且Ca^2 和Mg^2 含量增加,密度为0.893~0.972g/Cm^3,盐度w(NaCleq)主要集中于3%~10%。流体包裹体特征和He、Ar、S同位素组成共同表明,铜坑-长坡矿床脉状及层状矿体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相同的成因,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有关。基于^3He/^4He比值高和富CO2流体的存在,认为在铜坑-长坡矿床成矿过程中有深部地幔流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326.
新疆西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根据大量的实际工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对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NaCl子晶多相包裹体和含液相CO2的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78~355℃)、中低盐度[w(NaCleq)2.57%~22.10%]的H2O-NaCl-CO2-CH4体系。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3.0‰~ 2.61‰,平均值为0.07‰,暗示硫来自地幔或与地幔相关的岩浆。白云石和菱铁矿的δ^13CPDB值为-5.4‰~-0.6‰,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地幔及海相碳酸盐岩。氢和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混合少量岩浆水。萨瓦亚尔顿金矿与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和吉尔吉斯斯坦库姆托尔金矿具有相似性,但它在浅成中-低温条件下成矿,且金、锑共生。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成分的改变、水-岩交换作用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7.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6,自引:9,他引:37  
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生产基地,目前在该成矿区已经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和矿点400多处。经过对比研究,这些矿床的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一二叠系碳酸盐岩,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并伴随有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方解石化,以低温、低盐度为特征,成矿时代可能为中生代,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本身。它们为受热对流循环流体经过成矿物质萃取、搬运和卸载而成矿,是大陆边缘造山带东侧伸展带中的产物,属于比较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28.
条带状铁建造:特征、成因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由硅质和铁质组成的化学沉积岩,通常具有典型的薄层或薄板状构造。BIF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状态及演化的信息,而且与其相关的铁矿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类型。虽然对BIF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若干新颖的观点和重要的发现对进一步深入研究BIF成因提供了重要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文章总结了BIF类型、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BIF形成条件及大规模缺失机理,阐述了BIF的形成和大气圈两次重大氧化事件(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2.4~2.1 Ga,新元古代氧化事件,0.8~0.55 Ga?)之间的关系,认为BIF与海底岩浆-热液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最后,提出BIF的沉积和消亡与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也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大气海洋环境演化、地球生物学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关于BIF精细成矿时代、条带/条纹形成的机制、重大地质事件对BIF形成的制约和BIF微生物成因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大数据、精细成矿年代学、模拟实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r、U、Mo和Cu同位素等)新技术方法的进步,及对现代洋底热液系统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揭开BIF成因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29.
江西永平Cu-W矿床是钦杭成矿带东部一个大型Cu-W矿床。针对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着海底喷流沉积型与矽卡岩型矿床的争论。文章针对该争论,通过对永平Cu-W矿床的白钨矿开展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永平Cu-W矿床发育3种类型白钨矿:退化蚀变阶段暗色均质白钨矿Ⅰ-1;亮色均质白钨矿Ⅰ-2;石英-硫化物阶段具有环带结构的白钨矿Ⅱ。白钨矿中Mo含量和Eu异常能够指示成矿流体氧化还原性。白钨矿Ⅰ-1富集Mo元素,并呈负Eu异常,指示氧化性;白钨矿Ⅰ-2和白钨矿Ⅱ中Mo含量减少,并且呈正Eu异常,指示成矿流体的氧逸度降低。永平Cu-W矿床所有白钨矿均呈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模式,与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稀土元素特征相一致,而明显不同于石英脉型矿床白钨矿中稀土元素或重稀土元素富集模式。白钨矿具有高Mo和低Sr元素,与岩浆-热液白钨矿特征一致,而明显不同于变质来源的白钨矿,指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白钨矿的Y/Ho比值范围为19~43,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Y/Ho=25~30)相似,明显不同于石炭系叶家湾组(Y/Ho=34~75),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白钨矿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永平Cu-W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30.
选取2种主要矿石类型——碳酸岩伟晶岩型矿石和重晶石伟晶岩型矿石进行了成矿流体的C、H、O、S同位素测试,获得δ^13CV-PDB值为-3.0‰~-5.6‰,δDV-SMOW值为-57‰~-88‰,δ^18OH2O-VSMOW值为8.0‰~13.3‰,δ^34SV-CDT值为3.3‰~5.9‰,以及方解石的δ^13CV-PDB值为-6.9‰和δ^18OV-SMOW值为7.3‰~7.4‰。所有这些数据表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在成矿过程中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