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00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豫西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位于熊耳山东南缘祁雨沟金矿田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为探讨成矿流体的来源,尤其是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程度,选择13件主成矿期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系统的温度及其 S、H、O 同位素和惰性气体 He、Ar 同位素组成。对保存于石英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中含有丰富的包裹体,其类型复杂多样,有气体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 CO_2包裹体四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40℃之间均有分布,可进一步分为150℃~190℃、210℃~250℃和290~350℃三个区间,但主要集中于150℃~250℃的范围内。结合显微镜下观测载金矿物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主要在15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0.2℃~-9.6℃之间,对应的盐度在0.53wt%~13.51wt%之间。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 值变化于-1.7‰~2.2‰之间,与陨石硫的δ~(34)S 值接近,反映为深源;成矿Ⅰ阶段流体的δD 值为-68‰~-86‰,δ~(18)O_(H_2O)为 3.5‰~ 4.5‰,Ⅱ阶段流体的δD 值为-67‰~-84‰,δ~(18)O_(H_2O)为-3.7‰~ 2.6‰,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有两个来源,Ⅰ阶段以深源水为主,Ⅱ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 比值为1.05~3.17R/Ra,高于地壳的~3He/~4He 比值100余倍,但明显低于地幔流体的~3He/~4He 比值;~(40)Ar/~(36)Ar=298~391,略高于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45He 比值0.08~0.35,平均为0.20,与地壳~(40)Ar/~4He 比值一致。He、Ar 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了公峪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但同时有地幔流体成分,推断金矿床成矿作用与地幔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与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虽然祁雨沟金矿和公峪金矿赋存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但是流体包裹体及其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了二者的成矿作用具有一致性,他们应属于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均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可能为同源、同期、不同构造空间的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112.
乌拉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景文 《地质论评》2000,46(6):604,615
作为国际对比IGCP373项目副组长,有幸参加了该项目每年度举行一次的野外考察及研讨会。今年,项目的第四次研讨会于7月18日至30日在俄罗斯乌拉尔南部举行,考察了北至叶卡捷林堡(Ekaterinbufg),南抵与哈萨克斯坦毗邻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Mapnitogorsk),南北长达550km的乌拉尔地区。俄罗斯、英国、中国、德国、美国、瑞士、日本和哈  相似文献   
113.
宁芜玢岩型铁矿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矿矿集区之一。宁芜矿集区在早白垩世135~126 Ma间连续发育了成分和源区相似的4组火山作用旋回,并伴随有两大类侵入岩发育:一类为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发育于大王山火山旋回晚期(约131 Ma);另一类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于铁矿化之后,成岩时代与姑山和娘娘山火山旋回相近(130~126 Ma)。两类侵入岩源区的差异与联系目前尚未揭露。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类侵入岩锆石年代学、Hf-O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区分了不同侵入岩源区差异。结果表明,与成矿母岩同旋回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6.0‰~6.5‰,εHft)集中于-6.0~-5.0;成矿后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7.0 ‰至8.0 ‰,εHft)分布于-8.7~-1.2。结合前人研究,区内岩浆活动存在有富集地幔、太古代地壳和新元古代地壳3个岩浆源区,4个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源区在130 Ma左右发生了改变。130 Ma之前的龙王山和大王山火山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太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而130 Ma之后的姑山和娘娘山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新元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多阶段火山作用中只有大王山旋回的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的形成有关。相比较其他火山旋回,大王山旋回具有更高的富集地幔组分以及更少的新元古代地壳的混染。因而,岩浆中较高比例的富集地幔含量是控制玢岩型铁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4.
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和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后者可以进一步分为中晚侏罗世斑岩-矽...  相似文献   
115.
老君山地区是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该区典型矿床精确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的研究较少.文章选择与锡石密切共生的金云母及与钨矿共生的辉钼矿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40Ar-39Ar阶段加热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新寨锡矿床中的金云母及南秧田钨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了金云母的40Ar-39A...  相似文献   
116.
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南秧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呈层状和似层状,在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前者可分为矽卡岩阶段和退化蚀变阶段,后者可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硫化物阶段.白钨矿主要形成于退化蚀变阶段.文章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内不同成矿阶段的石榴子石、绿帘石、石...  相似文献   
117.
1 IOCG的成因类型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是国际上刚确立的一种新的矿床类型,在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机理上均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Hitzman,2000)。关于IOCG矿床的形成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即岩浆流体说(Pollard,2000,2001;Silliteo,2003;Williams,2005)和非  相似文献   
118.
黔湘渝毗邻区是中国南华纪黑色页岩型锰矿的集中产区,近年来在该区域的找矿勘探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该区域内黑色页岩型锰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以及沉积盆地的氧化还原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尚存争议。文章对贵州高地锰矿的菱锰矿开展了详细的碳、氧同位素研究,样品采自钻孔岩芯,测试结果表明其δ13CV-PDB值和δ18OV-PDB值全部为负值,变化范围分别在-11.5‰~-6.8‰和-15‰~-3.9‰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系形成时古海洋处于氧化还原的分层状态,含锰的陆源碎屑物质通过海水的分解作用首先形成氧化锰和氢氧化锰,在浅水滞留盆地环境下古海水由弱氧化状态转变为还原状态,并在有机质降解作用的促使下使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转化成菱锰矿,并富集沉积形成大塘坡组黑色页岩型菱锰矿矿床。  相似文献   
119.
李宝龙  王丹丹  张建  毛景文  马波 《岩石学报》2018,34(9):2687-2702
海南岛西部的中元古代抱板群混合岩主要沿北东向戈枕剪切带展布,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混合岩的原岩为花岗质岩石,是遭受强烈剪切作用改造的糜棱岩。本文选择土外山金矿的花岗质糜棱岩和不磨金矿的糜棱岩化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试,3件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谐和线年龄值分别为1439.1±8.4Ma(样品13JC-8-1,MSWD=0.85,n=14)、1436.9±8.3Ma(样品13JC-41,MSWD=0.54,n=10)和1448±13Ma(样品BM-3,MSWD=0.56,n=10),代表其原岩的侵位时代。结合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海南岛西部花岗质岩类和沿戈枕剪切带出露的糜棱岩原岩结晶年龄为~1450Ma,之后于~1400Ma经历一期构造-热变质事件;海南岛应为华夏地块的一部分,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至少包括海南岛北西部)最有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板块偏早。  相似文献   
120.
黑龙江省岔路口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钼矿床,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杂岩体及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内,其中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与钼矿化关系密切.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了矿区内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流纹斑岩、闪长玢岩及安山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62±1.6 Ma、149±4.6 Ma、148±1.6 Ma、148±1.2 Ma、137±3.3 Ma、133±1.7Ma和132±1.6 Ma.岔路口矿区内至少存在3期岩浆活动,其顺序为侏罗纪火山-沉积岩、二长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早白垩世流纹斑岩、闪长玢岩、安山斑岩.岔路口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是东北亚大陆内部构造-岩浆活化的产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折背景,与我国东部大规模钼矿化爆发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