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范庆凯  李江海  刘持恒  潘相茹 《地质学报》2018,92(10):2040-2050
洋中脊拆离断层和洋底核杂岩(OCC)发育于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中央裂谷边界,常伴随不对称的洋底扩张方式,其形成与演化起源于洋中脊中央裂谷间歇性的岩浆作用循环。拆离断层的规模和位置会随其自身演化而变化,并影响到洋中脊扩张中心的位置变化。依据洋中脊扩张中心位置的离轴迁移规律,本文将拆离断层和洋底核杂岩的演化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并参照洋中脊拆离断层和洋底核杂岩演化阶段的划分,将全球27处拆离断层进行分类。现今全球洋中脊拆离断层多属于非活动性拆离断层,位于阶段VI(如Logachev Massif拆离断层和Kane Megamullion拆离断层);但部分拆离断层仍在活动,即属于发展期和成熟期(阶段III/IV,如MAR, 13°19′N拆离断层和MtDent拆离断层),以及衰亡期(阶段V,如MAR, 13°30′N拆离断层和Atlantis Massif拆离断层)。在洋中脊拆离断层和洋底核杂岩形成-演化-衰亡-再次形成的循环过程中,中央裂谷的岩浆作用发生周期性循环,洋中脊扩张中心亦发生新生火山岩区中线-拆离断层终止线-重新活动的新生火山岩区中线的位置变化,并先后产生离轴和向轴的位移。  相似文献   
172.
毛翔  李江海  张华添  王洛 《岩石学报》2012,28(8):2381-2391
本文收集了北疆地区已报道的145处晚古生代火山机构信息.其中,准噶尔盆地周缘32处,主要集中分布于博罗科努山、博格达山以及克拉美丽山,包括破火山口、火山穹窿、火山通道(火山颈)等多种火山机构类型;准噶尔盆地盆内火山机构85处,主要分布在西北缘克百断裂带和盆地腹部的四处凹陷(三南凹陷、东道海子凹陷、滴水泉凹陷和五彩湾凹陷)及七处凸起(白家海凸起、石西凸起、夏盐凸起、三个泉凸起、滴北凸起、滴南凸起和北三台凸起).盆内火山机构分布主要受海西期断裂系控制,大致沿着NE、近EW两个方向的断裂展布,并在断裂交汇部位最为发育.由于后期改造,晚古生代火山机构普遍遭受剥蚀,且发生强烈变形和风化、淋滤改造,野外识别主要依靠残留地貌特征、火山岩相变化趋势及引爆角砾岩等特征岩性;地震识别则主要依靠地震切片、属性分析及构造趋势面分析等手段.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年龄集中于340~320Ma,300~295 Ma,分别对应东、西准噶尔岛弧俯冲时期.自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火山活动具有自水下向水上、深水向浅水、陆缘向陆内转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3.
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受极度寒冷气候和广泛分布冰盖的影响,北极是全球地质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为此,基于最新地球物理数据,结合文献资料中的地貌、地质、矿产资源资料,编制了北极地区大地构造图(1:500万)。通过系统的编图研究,认为北极地区位于泛大陆腹地,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受到冰岛地幔柱的垂向作用和欧亚-劳伦板块缓慢的顺时针旋转的水平作用共同制约。其构造演化可归纳为3个阶段:(1)早中生代:北亚-北美西北部(远东-科迪勒拉)造山带俯冲-造山增生阶段,古太平洋向北俯冲,古亚洲洋最终关闭,泛大陆最终形成;(2)侏罗纪-白垩纪:伴随着加拿大盆地张开,南阿纽伊洋盆俯冲消亡并形成南阿纽伊缝合带,两者之间在运动学上具有耦合联系,并伴随其间转换断层的调节作用;(3)新生代以来北大西洋中脊持续扩展传播,造成欧亚盆地张开和加科尔洋中脊发育。北极地区处于全球不同构造域之间的桥梁和枢纽。随着北冰洋洋盆伸展作用发展及加科尔洋中脊向南传播,它将西南贯通北太平洋构造域(远东造山带),彻底改变全球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4.
贝加尔裂谷位于全球最大的大陆板块中心,远离任何活跃板块边界,却是地球上现今构造活动最为活跃和复杂的地区之一,其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是地球科学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并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物理实验模拟手段,研究了裂谷区在局部拉张背景下,岩石圈形变过程。贝加尔裂谷区位于较强的西伯利亚克拉通与较弱的萨彦—贝加尔造山带结合部位。克拉通一侧下地壳强度大,壳幔机械耦合程度高,实验结果显示,当区域遭受局部拉张时,应力易在克拉通一侧聚集,最先于克拉通与造山带薄弱缝合处的靠近克拉通边缘一侧发育深大断裂。随着岩石圈不断伸展,应力向造山带一侧传递,断裂也随之向造山带一侧发生迁移,呈现雁列式排列。古老克拉通相比于年轻造山带下地壳流变性质差异,决定了贝加尔裂谷窄且深凹陷的发育特征及发育结构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