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陕西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为新生代断陷盆地。依据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演化及隆升特点,结合钻井资料及水溶天然气同位素分析,综合探讨了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地质特征。渭河盆地在前新生代应为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古斜坡带,前新生界总体表现出边部老中间新的特点,其中北部斜坡区大部分以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为主,中南部深凹陷区则广泛保留晚古生代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局部地区可能仍有中生代地层残留,暗示渭河盆地前新生界仍存在重要的潜在烃源岩。该认识对探讨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三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认为,盒8段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剩余粒间孔隙;储层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溶蚀、交代及破裂多种成岩作用,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损失了24.2%的孔隙度,是导致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在酸性成岩环境下易溶组分溶解形成的次生溶孔增加了0.3%~5.6%的孔隙度,高岭石的交代作用产生的晶间孔也成为储集体空间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三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认为,盒8段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剩余粒间孔隙;储层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溶蚀、交代及破裂多种成岩作用,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损失了24.2%的孔隙度,是导致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在酸性成岩环境下易溶组分溶解形成的次生溶孔增加了0.3%~5.6%的孔隙度,高岭石的交代作用产生的晶间孔也成为储集体空间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4.
新的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数据使蓝田公王岭成为除非洲以外仅次于格鲁吉亚Dmanisi的最古老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点,并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大量关于早期化石古人类记录的再度调整。本文对新成果的地质学依据进行再分析,结果显示,所谓"头盖骨化石层沉积间断"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在事实上也并不存在。头盖骨化石位于L15中上部的原始记录更客观、更真实。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新结果的地层学和埋藏学依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河北秦皇岛山羊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中更新世麝鼩Crocidura类化石,包括翁氏麝鼩C.wongi和3个麝鼩未定种.翁氏麝鼩C.wongi的P4前附尖小、刃状纵脊发育、平均尺寸介于大麝鼩C.lasiura和小麝鼩C.suaveolens之间,与周口店、金牛山等的特征基本一致.C.sp.1的P4冠面形态类似于Sorex型,...  相似文献   
16.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之间, 古近纪主要出露地层为红河组及白鹿塬组, 由于近些年在盆地新生界地层中发现氦气前景, 有必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野外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测定, 运用Adams法、Walker相当硼法、B/Ga、Sr/Ba比值法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渭河古近系沉积时的盐度特征, 同时结合化学蚀变指数CIA值的变化特征, 对古近系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古近系红河组、白鹿塬组盐度为2.2‰~11.7‰, 为一内陆淡水湖泊, 整体气候温暖湿润, 局部地区干旱, 并出现咸水沉积环境;同时发现蚀变指数CIA与盐度值成负相关关系, 由红河组湖相环境至白鹿塬组河流及三角洲相为主的沉积环境, 风化指数升高, 而B/Ga比值所反映的盐度值降低。CIA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盐度特征, 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导致样品出现高Sr值, 使得Sr/Ba比值在反映盐度时出现异常点。  相似文献   
17.
在陕北黄土高原下部的红土堆积中新发现29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自北向南包括神木、榆阳、佳县、横山、子洲、志丹、安塞、甘泉等地,基本覆盖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填补了中新世时期中国哺乳动物地理格局中东西分界线附近的大片空白。动物组合以新近纪中国北方常见的三趾马动物群成员为主,包含有三趾马(Hipparion)、大唇犀(Chilotherium)、萨摩麟(Samotherium)、巨鬣狗(Dinocrocuta)、弓颌猪(Chleuastochoerus)、羚羊(Gazella)等,其组合特点类似于府谷老高川中部动物群。新发现的、多地点的化石材料进一步表明,在陕西北部晚中新世约6.7 Ma左右,森林-草原混合型三趾马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当广泛,而约7.8 Ma和约5.7 Ma两期的哺乳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对局限。  相似文献   
18.
大荔人头骨化石产地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8年发现大荔人头骨化石以来 ,都认为该化石是产自中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 ,一些学者一直认为其年龄是 180~ 2 0 0 ka B.P.,也有个别研究者认为是 2 30 ka、大于 2 5 0 ka、30 8ka B.P.的。实际上 ,不仅对化石的年龄有不同数据 ,对化石产地地层也有不同的划分与对比。经再研究 ,该区晚新生代地层从上上新统直到全新统都有发育。沉积类型有湖相 ,河流相和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人类化石层应是上中更新统的下部或下中更新统的上部 ,或更靠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误别出四级阶地,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该阶地皆为其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段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0.9-0.72MaB.P.,0.50-0.40MaB.P.,0.10MaB.P.,0.01MaB.P.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西安北郊高陵渭河沙坑中发现骆驼标本,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前臼齿和臼齿的齿冠分别由2个或4个明显的新月型主尖组成,齿褶简单,无附加的褶、棱、刺等存在。DNA分析表明样本属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其年代结果为1290~1180 a B. P.(660~770 A. D.),这个年代落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907年)。这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唐代都城)唐代丝路骆驼的骨骼形态学、生物学、年代学的首次现代综合科学研究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