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岩体内部接触关系的研究是花岗岩等级体制划分及填图的唯一途径。1:5万区调证实,以造山带复杂地壳组份为背景的西秦岭洮坪地区花岗岩类发育,其成因为以S型为主兼有Ⅰ型,因而兼有结构序列和成分序列双重演化规津。这对更有效地综合运用两种类型的划分方法和划分原则来进行超单元—单元划分并指导填图提供了方便。本文着重介绍划分原则、划分方案及野外识别复式岩浆侵入序次和演化序列等重要特征的内部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12.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哈图地区石炭系广泛出露。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证实,前人在包古图地区建立和命名的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层型由早石炭世包古图组细碎屑岩和晚泥盆世克拉玛依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两部分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勒古拉组”在西准噶尔地区的使用和相关商榷。  相似文献   
113.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早石炭世火山岩浆作用及其成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一带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为岛弧环境的钙碱性钠质火山岩,Au-Cu异常与该火山岩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套合性,区内的金、铜矿点和矿化点也全部赋存其中,因而显示良好的金-铜成矿条件,其中与俯冲构造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最主要类型.同一时代的库勒萨依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岛弧浅成岩,SiO2含量57.06%~70.74%,高Al2O3、Na2O、Sr和相对富集LREE,低MgO、Y、Yb和强烈亏损HREE; Na2O/K2O>1,Sr/Y平均57.67,正Eu异常,因而具有典型O型埃达克岩特征.库勒萨依斑岩与Mo异常套合好,已发现钼矿床,找矿前景良好.库勒萨依斑岩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共同构成了早石炭世岛弧火成岩组合,丰富了本区的构造岩石组合类型,对恢复西天山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也为深化西天山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指导寻找与岛弧火成岩有关的金-铜矿和与埃达克岩有关的铜-钼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依据地质学、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花岗岩类被解体为早石炭世库勒萨依序列和早二叠世其那尔萨依序列,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47 Ma、291~292Ma.通过对该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库勒萨依序列A/CNK平均值为1,K2O/Na2O平均值为0.96,(N2O+K2O)/Al2O3平均值为0.66,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3.2,为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其那尔萨依序列A/CNK平均值为1.05,K2O/Na2O平均值为1.17,富钾,为过铝质碱性花岗岩.库勒萨依序列为形成于岛弧环境的钙碱性花岗岩,是古亚洲洋向北俯冲的产物;其那尔萨依序列为形成于后造山期松弛阶段的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5.
O型埃达克岩是洋壳板片俯冲消减的关键证据.库勒萨依斑岩体里特曼指数(δ)平均值为3.05,属于钙碱性系列岛弧浅成岩.w(SiO2)为57.06%~70.74%,具高w(Al2O3)、w(Na2O)、w(Sr)和相对富集LREE,低w(MgO)、w(Y)、w(Yb),强烈亏损HREE的特征.w(Na2O)/w(K2O)>1,w(Sr)/w(Y)平均为50.95,δ(Eu)正异常,属典型O型埃达克岩.岩石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图解均印证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是天山洋在俯冲过程中,俯冲到一定深度后发生部分熔融,上侵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这一结论为西天山早石炭世末期的板块俯冲、大洋板片消减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6.
伊宁地块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对构造演化的约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西天山伊宁地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之认识久存争议,倍受关注。分歧焦点有三:(1)石炭纪有无洋盆存在?(2)若有洋盆,何时闭合?(3)"沟-弧-盆"消亡时究竟是单向俯冲还是双向俯冲?若是单向俯冲,俯冲方向是由北向南或是相反(即俯冲极性)?因此,这些重大地质问题均聚焦于本区的火山岩。石炭纪火山岩是伊宁地块中的最主要建造和指示构造演化的关键层位,争论长久而激烈。本文认为,伊宁地块早石炭世发育弧前-岛弧-弧后盆地钙碱性火山-沉积建造,是塔里木板块北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晚石炭世碱性系列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沉积组合则是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是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缝合后的陆内建造,因而古洋盆的关闭时限是早石炭世晚期(鄯善运动)。依据区内早石炭世建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作者们认为古天山洋盆与当今地学界作为典型的日本沟-弧-盆体系有着极好的相似性和空间分布可对比性。石炭纪火山岩为本区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约束信息。  相似文献   
117.
伊宁地块特克斯达坂一带出露的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双峰式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流纹岩两大端员组成,其Si O2含量为47. 13%~77. 72%,在53. 62%~72. 15%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岩年龄为302. 8±3. 6 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玄武岩Si O2含量为47. 13%~53. 62%,具有低Si O2、高Fe2O3(TFe2O3=10. 90%~17. 40%)、高MgO(3. 74%~10. 12%,平均为6. 48%)和高Na(Na2O=2. 84%~6. 69%)、低K(K2O=0. 48%~3. 77%)特征(Na2O/K2O=1. 21~12. 18),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1. 58~4. 94],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 30~1. 10),亏损Ta、Nb、Th、Sr等不相容元素。流纹岩Si O2含量为72. 15%~77. 72%,具有高Si O2、高K(K2O=6. 12%~9. 48%)、低Na(Na2O=0. 40%~2. 39%)特征(Na2O/K2O=0. 04~0. 36),K、Rb和LREE显著富集[(La/Yb)N=2. 46~10. 48],相对亏损Ba、Sr、P、Ti,且有基本一致的强负Eu异常(δEu=0. 18~0. 44),具有A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此外,玄武岩具有相对高的Mg#值和Co、Cr、Ni含量,其εNd(t)值为3. 45、3. 55,表明玄武岩来自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而流纹岩具有低Mg#和正εHf(t)值,暗示其形成与玄武质岩浆底侵过程中的地壳熔融有关。结合二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认为源区可能与元古宙的变质结晶基底重熔有关。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构造判别图解,认为特克斯达坂一带伊什基里克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具有板内成因特征。该套典型双峰式火山岩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伊宁地块石炭纪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巴塔玛依内山组是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在东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规模巨大,且形成时代久存争议。通过对卡拉麦里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层型剖面的重新实测,以及对该组中下部层位玄武岩进行LA-ICP-MS测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38.7±7.7) Ma(MSWD=0.24)。所测锆石的CL图像上可见明显的震荡环带结构,且锆石Th/U比值为0.11~0.95,均大于0.10,13颗锆石的Th/U平均值为0.56,Th/U呈正相关,说明属岩浆锆石,指示其代表了巴塔玛依内山组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的年代学数据及化石资料,将巴塔玛依内山组时代确定为早石炭世中期—晚石炭世初期,认为其中下部层位时代不晚于338.7 Ma。该成果进一步约束了区内陆相火山地层的时代,并为研究东准噶尔构造带的火山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层分区与构造单元相印证是综合地层区划所遵循的主要原则。遵照这一原则,并以沉积类型等7个方面为划分标志,将西秦岭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祁连—北秦岭地层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中秦岭礼县—镇安地层区(中秦岭华力西陆褶带)和南秦岭—大别地层区(南秦岭印支陆隆带),再细分为6个地层小区。首次明确指出南秦岭归属于扬子大陆。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早期主要经历了原始陆核的形成(太古—早古元代)、裂开成洋(中元古代)、闭洋(晚元古代)并俯冲造山(晋宁运动)等主要发展阶段。早古生代—早印支期,裂解开3个各具特色的构造盆地,分别经历了北秦岭活动型裂陷槽沉积和加里东陆陆碰撞造山、中秦岭拉分盆地沉积和华力西陆褶、南秦岭稳定大陆沉积和早印支陆隆。晚印支期以来3个盆地演化趋于一致,以共同发育“开”—“合”构造及伸展机制下的断块运动为特色。聚与分、开与合是对西秦岭造山带演化史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0.
花岗岩类Ⅰ型S型分类的原始定义和实质是分类与源岩的内在联系,但由于造山带地壳结构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复杂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组分的复杂性,使得花岗岩Ⅰ型S型分类在造山带具有不确定性,在实践中尤其在填图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西秦岭许多花岗岩既有Ⅰ型特色又兼有S型特色,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图解的多解性显示了二者间无确定的界线。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以及Ⅰ型S型分类在造山带区的不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