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10篇 |
地质学 | 98篇 |
海洋学 | 18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豫西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对金银成矿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豫西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对内生金属成矿的制约因素,认为该期岩浆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花岗岩侵位提供了热能,驱动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对流循环,并从周围前寒武纪地层中革取成矿物质,在适宜构造带卸载成矿。 相似文献
92.
93.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积雪深度演变规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雪深度D是水文模型和气象预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新疆乌鲁木齐站1961-2013年积雪深度D及气象资料,分析了积雪起止日期、持续期特征和D的时间变化规律,并对比了不同模型对于D过程变化的适配效果.此外,对最大积雪深度Dmax进行了趋势检验,并简要分析了气象要素对D和Dmax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积雪的持续期在73~207 d范围变化,平均持续141 d,积雪开始日期和终止日均呈推迟趋势,积雪持续期呈增加趋势,但其趋势均不显著.可将积雪年内的D变化类型分为多峰缓变型、右偏型、尖峰型以及平峰型4种,分别用不同模型适配后发现整体上模拟效果较好的是Gaussian函数.在1961-2013年53 a期间的Dmax不具有自相似结构,但有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尤其是最低气温与的D相关性最好,冷季降水总量与Dmax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气温和同时期降水与积雪变化关系密切.春季迅速升温过程及一定的累积积雪深度可能令融雪型洪水爆发,其对应的年型为尖峰型和平峰型. 相似文献
94.
9210工程是气象部门90年代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工裎,是新一代气象信息网络糸统。该文概要介绍了9210工程的建设内容、建设规馍、系统结构及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5.
红砂根系构型对干旱的生态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根系构型参数进行了分析,以探讨红砂根系构型对干旱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①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的拓扑指数均较小,根系分支模式接近叉状分支模式,但在干旱的河西走廊风沙区和戈壁区红砂根系拓扑指数均逐渐增加,表明干旱有使红砂根系分支向鱼尾分支模式发展。②干旱的河西走廊风沙区和戈壁区红砂根系分形维数均较小,分别为1.1778、1.1169,分形特征不是很明显;而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形维数较大,根系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③干旱的河西走廊红砂根系总分支率均比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要小,表明在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根系分支能力相对较强,随着干旱的增加其分支能力有所减弱。④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的连接长度都较大,但不同生境却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干旱风沙区根系平均连接长度最长。红砂为适应干旱的环境通过减少根系次级分支和根系的重叠、增加根系连接长度,使其根系的分支模式向鱼尾分支模式发展以降低根系内部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提高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保证植物有效的营养空间,从而在资源贫瘠的环境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96.
从山东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资源与产业及科技等问题的具体分析,用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影响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指出了以往认识中的盲区,同时提出了改善与修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