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刘梦娇  王勇  张耀华  李果 《中国岩溶》2015,34(5):486-494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大气降水和马鞍溪上游龙滩子水库水的氢氧同位素进行的一个水文年(2014年)的样品采集监测,研究了降水与水库的水的氢氧同位素之间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北碚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82δ18O+18.97,r=0.99,n=101,P<0.01,δD、δ18O相关性极为显著,该区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和中国大气降水线,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双重影响所致;(2)大气降水中δD、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半年偏负,冬半年偏正;(3)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与降水量及温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降水量效应显著,并且该效应远远掩盖了温度效应;(4)水库中水的δD、δ18O具有极好的相关性,其δD、δ18O样点落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和区域大气降水线附近,并且水库中水d的变化趋势与降水d基本一致,表明前者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而水库中水的δD、δ18O和d的变化幅度远远小于降水,表明前者不仅受降水补给,还受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22.
李果  张茹  徐晓炼  张艳飞 《岩土力学》2015,36(6):1633-1642
通过对煤岩试件进行常规三轴力学试验,并对破坏后的煤岩试件进行CT扫描,之后将处理过的CT图片导入Mimics10.01进行三维重构,得到了煤岩试件内部裂隙空间的分布情况。另外,利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煤岩试件的体分形维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煤岩试件在三轴加载条件下主要发生压剪破坏;且围压不同,煤岩试件表现出了特定的力学规律;利用Mimics10.01重构得到的煤岩三维裂隙空间分布情况显示,随着围压的增大,煤岩试件剪切破坏面的连通率和体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体分形维计算的结果显示,煤岩内部破坏越严重,体分形维值越小。  相似文献   
23.
坚硬顶板是岩层控制的一大难题,高位坚硬岩层的破断失稳经常会诱发强矿压灾害,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坚硬顶板的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难题之一。针对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煤层顶板厚度大、硬度高、垮落难等问题,分析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的压裂机理和技术优势,基于关键层理论确定了钻孔布置层位,采用拟三维裂缝模型对压裂注入时间和注入流速对裂缝扩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布尔台煤矿42108工作面顶板压裂钻孔布置方式,沿工作面倾向方向平行布孔3个,裂缝半长41 m,压裂控制区域覆盖了整个工作面。实践表明:42108工作面在实施了坚硬顶板分段水力压裂弱化后,工作面正常支架循环末阻力同比下降3.33%;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循环末阻力同比下降6.81%;动载系数平均降低了10.88%;强矿压显现减弱,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4.
罐滩滑坡是“5·12”地震诱发的典型反倾软弱基座滑坡,滑坡在地震过程中并末立即滑移,而是在震后余震和降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研究滑坡中下部软基在地震过程中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罐滩滑坡的地质结构为背景,建立了有无软弱基座2种结构斜坡的概化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揭示了斜坡在地震动力响应过程中的应力演化过程及其破裂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25.
26.
汶川地震诱发罐滩滑坡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县罐滩滑坡由汶川地震诱发形成,发育于存在软弱基座的反倾斜坡中,体积达468×104m3。罐滩滑坡由"5.12"汶川地震及当晚暴雨诱发形成,发生时间滞后地震8 h,是典型的地震后效型滑坡。滑坡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带上盘,自然斜坡走向与断裂带近平行,水平距离约400 m,前山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从坡体下部通过,并形成底部泥岩和上部白云岩的分界线。调查和分析表明,下软上硬的坡体结构是滑坡产生的基础,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背景是其产生的重要条件,强烈的地面震动和高强度暴雨是导致产生滑坡的根本因素。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自然斜坡的压缩-倾倒变形、震后滑面贯通阶段、滑坡整体破坏阶段。滑坡体形成沿河长400 m,纵向长880 m,平面面积1.82×105m2的滑坡堆积体,堵塞雎水河形成罐滩堰塞湖。  相似文献   
27.
1987年1~2月用分八级的串列撞击式采样器在南极长城站地区进行了三次大气气溶胶采样,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法进行了元素质量浓度测定,获得了18种元素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谱。计算了气溶胶中各种粒径各元素浓度对于地壳中含量和盐度为35.0‰海水中含量的富集因子。对气溶胶中粗粒子、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对它们的来源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28.
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环境背景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岩石、原始土壤(风化壳)、沉积物、地表水、大气降水、气溶胶、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分析方法。本研究可为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标准、确定环境中的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为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