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本文叙述了应用遥感技术发现新疆北部恰奔布拉克金矿区的过程以及该区遥感影像特征和成矿地质信息识别在找矿中的作用。在没有前人找矿地质资料的地区,从遥感分析开始,再结合遥感与其它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选择靶区最后经工程验证,达到了求出一定规模远景预测储量的程度。说明了以遥感解译为基础,综合应用地质学、矿床学等有关知识及物化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取得快速高效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2.
为了建设绿色环保青藏铁路线,需要对铁路路基边坡进行植草防护.通过对位于高寒、高海拔及贫瘠土壤地区的铁路路基边坡进行多分区、多种类草籽的单播、混播和育苗移栽等试验,经过对试验场地、草种、播种季节、播种方式的选择,对生长养护、越冬防护、鼠害预防及定人、定时观测记录等管理,基本达到试验要求.经过青藏高原自然恶劣气候环境的考验后,初步确定至少有3-4种草籽适宜该地区生长.该植草试验项目的成功,对建设绿色环保青藏铁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神东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论述了采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技术措施,建立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4.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入渗实验装置,对上海新老菜区土壤进行不同墒情状态下的多种雨强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获取了上海菜区代表性土壤的暴雨入渗过程动态实验数据和入渗基本参数,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作为上海菜区开展暴雨雨涝灾情评估的依据,对类似土壤条件的长江流域平原地区菜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利用高分辨地电阻率法探查大柳塔煤矿小窑采空区的作业方法和效果.钻探验证表明,这种探查方法可靠,所推断的采空区位置准确.这一探查结果为地面注浆灭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雪峰山特长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基准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GPS技术应用于雪峰山特长隧道工程平面测量基准建立的方法,分析了GPS控制网的观测质量,并就GPS控制测量误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7.
河湟谷地暴雨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林  王振宇  汪青春  秦宁生 《气象》2005,31(8):37-41
利用青海(黄)河湟(水)谷地12个气象台站1980~2002年自记降水资料,分析了该流域不同历时暴雨的时空特征及其不稳定性,统计了不同历时、不同频率的设计暴雨。研究表明:河湟谷地不同历时的最大暴雨均呈现出增多趋势,且随着降水历时的延长和降水量的增大,其倾向率在不断增大,年际变化的阶段性波动逐步趋缓,各时段最大暴雨的平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逐步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于接近,地形对暴雨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30分钟的最大暴雨最为不稳定,同时随着降水时段的延长,最大暴雨的稳定性逐步增大;各时段最大暴雨的分布为正偏态;各时段不同频率的最大暴雨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但较之于实测值则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
Albert湖盆作为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前期资料匮乏,制约着Albert盆地的研究进展,目前仍存在着构造活动背景下沉积物响应特征不明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录井、测井及地震地质资料,结合Google Earth对该区盆地结构、湖盆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开展研究,并深入探讨构造对沉积物分配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Albert湖盆发育非对称式地堑结构,盆地两侧以正断层发育为主,西侧陡,东侧缓;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湖泊包括滨浅湖及深湖亚相。不同裂谷演化时期,构造对沉积物分配控制作用明显。低扩张阶段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主要从北侧入湖,主要发育河流及正常三角洲;初始断裂阶段西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从东南侧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第2断裂阶段断裂活动基本终止,沉积物从东南、东北两方向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河流相。湖盆内主要发育同向叠置型和相向平行型2类构造调节带,断层组合样式形成的构造低部位,作为沉积物搬运的有利通道,对沉积物的分配起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不同温度下水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婷婷  朱伟  李林 《湖泊科学》2010,22(4):563-568
在蓝藻暴发机理研究中,水动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目前多数研究在模拟各种流速环境的同时,未能实现实验过程中恒定的光、温条件控制.本研究采用小型环形槽模拟不同水体流速,在恒定的光、温条件下研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905)在流动水体中的生长情况,并对比了两种典型温度(15℃和25℃)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流使微囊藻生长滞后,改变其对数生长期持续时间和比增长率,直接影响微囊藻的最大生物量;不同流速的水流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与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条件有关,15℃时,水体流动不利于微囊藻的生长繁殖;而在25℃时,微囊藻细胞生理活性增加,微囊藻对水体流动环境适应能力增强,水体流动更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繁殖,且流速在15cm/s时微囊藻获得最大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利用2003年-2015年观象台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论如下,北京市观象台降水年均pH值的变化范围为4.34~5.87,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变化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年均pH值较高,2006年是转折点,年均pH值比2005年下降0.42, 2007~2010年的年均pH值均低于4.5,在此期间北京地区已成为重酸雨污染区,2011~2015年pH值呈现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于北京地区夏、秋季节温度及湿度均较高,加快了酸雨前体物的转换速率,而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大气中沙尘和颗粒较多,对酸性降水有缓冲作用,所以酸雨发生频率在夏季、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冬季。降水的年均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48.8~99.5μs/cm,年际变化规律不明显,但电导率与降水量存在相关性,总降水量较小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高;总降水量较大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