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篇 |
大气科学 | 93篇 |
地球物理 | 36篇 |
地质学 | 124篇 |
海洋学 | 16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干旱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 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 这也导致了干旱范围的扩大和干旱化程度加重. 为降低业务人员负担, 提高业务工作效率, 探讨了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西藏干旱监测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首先, 阐述了MODIS 轨道数据快速投影处理的正向投影处理技术原理, 然后分析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算法(TVDI)及其实现, 最后, 将干旱监测方法集成到业务系统软件, 最终实现西藏全区的干旱遥感监测业务工作. 通过与传统手工干旱监测方法进行对比, 发现干旱自动监测系统具有速度快、自动化等优点, 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2.
43.
44.
柴达木盆地近40a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代表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盆地4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变化了的农业气候资源。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对一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无填充墙情况下进行了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重点利用Hilbert-Huang变换与随机减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了其模态参数,并与随机子空间识别法、有理分式多项式法识别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识别结果表明在环境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远小于多遇和罕遇地震工况下设计计算的基本周期;等效黏滞阻尼比很小,近乎于基础固定模型.对隔震层阻尼特性的分析表明,环境激励下可以将基础隔震结构视为经典的比例阻尼系统.进一步以识别的模态参数为基准,采用优化的方法数值反演了环境激励下该结构隔震层的实际水平等效刚度,结果表明其值为多遇地震下计算刚度取值的10.75倍. 相似文献
46.
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等1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植被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以气温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沙尘暴日数减少、潜在蒸散量下降、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和植被覆盖率增加为主要特征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事实;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高空水汽不断增加和黑碳气溶胶浓度增加是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47.
48.
49.
文章设置饱水及随后失水处理自然生长的5种喀斯特植物叶片,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各植物光合过程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盐肤木(Rhus chinensis)PSII反应中心活性及电子传递受严重失水影响,而其稳定的光能转化及光化学效率得益于叶绿素浓度的不断增加;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的叶绿素浓度逐渐升高随后趋于稳定,构树PSII反应中心对失水敏感,其活性及光能转化对随后持续失水逐渐适应。金银花光合结构及PSII反应中心表现稳定;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叶绿素浓度从第4小时开始增加,光合结构趋于稳定,电子传递速率及光能转化逐渐增加;杨梅(Myrica rubra)电子传递速率及光化学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50.
2015年9月,北京市气象局在北京地区架设4部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并开展了观测试验。本文利用其中3部雷达在2016年6月30日的观测数据,用标准差分布统计方法,对雷达的观测参量进行初步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3部雷达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77.9%,反射率的数据波动基本符合理论分布;(2)3部雷达差分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68.4%~81.4%,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较大;(3)3部雷达互相关系数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45.7%~63.5%,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最大,其他2部雷达都有同程度的数据波动;(4)3部雷达差分传播相位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83.9%,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相对较大,与雷达其他观测参量相比,差分传播相位的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