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7月26日,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政府第一会议室成功拍卖了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双庙晚白垩世早期孙家湾组巨龙类蜥脚类恐龙一新属种 :维曼北方龙 ( Borealosaurus wimani gen.et sp.nov.)。正型标本是一独特的中后部尾椎 ,归入标本包括发现于同一地点和层位的孤立的一牙冠 ,一中部尾椎 ,和一右肱骨。北方龙的后凹形中后部尾椎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中白垩世孙家湾组鸭嘴龙类恐龙一新属种:吉尔莫双庙龙。标本包括一完整左上颌骨和部分关节前颌骨和泪骨及一完整左齿骨。经系统分析表明,双庙龙是一较原始鸭嘴龙超科成员,并且构成鸭嘴龙  相似文献   
24.
利用实时资料,分析了平顶山2003年6月19日局地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地面形势、大气不稳定层结及单站要素,揭示了冰雹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25.
黄河入海流路发展趋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现状的分析,经过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和与以往研究成果的综合对比,初步提出黄河近期及远期入海流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
李景 《福建地质》2011,30(3):261-266
以某露天采场高边坡为例,根据边坡岩组的划分建立准三维计算模型,在MohrCoulomb本构模型上,采用有限差分法,应用FLAC^3D程序,模拟了该边坡在天然工程概况下的局部稳定性及其变形特征,以及考虑了优势节理J3、J5后的整体稳定性及其变形特征,获得了边坡变形机制,验证了边坡破坏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7.
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NVI运用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手段来实现对于Landsat TM影像和快鸟影像数据的图像分类处理,简单介绍了决策树的建立过程,以及如何进行预处理、分类后处理、精度评价。通过3种分类方式的比较,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法具有分类判别规则十分灵活、分类决策树看起来很直观、分类条件清晰、分类效果好、运算效率高等特点。实验中,其分类方式的缺陷表现为分类过多、过于复杂,可能会产生错误的速度加快;决策树判别规则复杂,树形分枝多导致用户难以识别、理解、应用。  相似文献   
28.
针对目前众多学者主要针对夏季热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相对单一,且融合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季节相关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基于2017-2018年Landsat8遥感数据,反演济南市中心城区四季的地表温度,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和剖面法分析不同季节热环境空间分布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针对地表遥感指标和热环境进行相关性和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中心城区除冬季,地表温度分布东高西低,与 自然地表、工业生产、人口活动等区位要素关联密切;气温骤降与骤增导致温度斑块割裂、聚合;水体、水汽与建筑的交互作用对春、夏、秋季的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水体与不透水面(交互因子:0.392 952)对冬季热环境交互影响最大;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受多因子影响,其中植被与水体(交互因子:0.379 927)、植被与水汽(交互因子:0.380 707)协同降温效应最优,建筑与植被(交互因子:0.278 922)协同保温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29.
云南天文台进口钙色球太阳滤光器除1.2A外,0.3A和0.6A主要工作带宽均无出射光线,损坏严重。本文对其原理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列出了损坏元件的几种可能性。依此分析修复了该滤光器。  相似文献   
30.
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服务提供者、信息服务对象、信息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方式。笔者结合这四要素,对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