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对野外大量断层露头及探槽剖面分析所作表明,临潼—长安断裂带错断晚更新世第一古土壤层0.2~6.0m,平均1.1m,最大活动速率为0.047mm/a。在晚更新世晚期断裂表现为裂缝形式,地层没有明显的错动,断裂活动较弱。晚更新世白鹿塬段断裂活动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42.
渤海湾近岸海域水深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多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浅海水深信息提取具有覆盖地域大、动态连续监测等特点,该文利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星(HJ-1A)影像数据,对渤海湾20m以内近岸水域的水深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HJ-1A遥感图像不同波段及波段组合的反射率与实测水深值的相关关系分析,选取敏感波段,建立最佳回归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水深值。研究发现:5~10m水深区域内遥感反演效果最好;10~20m次之;0~5m受沿岸构筑物、泥沙等影响严重,反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3.
李昆鹏  赵晓彦  肖典  李晋 《岩土力学》2020,41(8):2693-2702
酸雨区泥质岩崩解相对于非酸雨区显著增强,但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以酸雨条件下水化学损伤的形成及其发展特性入手,选取典型酸雨区攀枝花市机场滑坡粉砂质泥岩,进行不同pH值条件下(pH=7、5、3)的耐崩解性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后崩解液离子成分变化、观察酸雨作用前后粉砂质泥岩薄片镜下特征、分析试样崩解破坏模式,探究酸雨水化学损伤加剧粉砂质泥岩崩解的细观机制;引入比表面积增量指标表征崩解残留物破碎程度,定量评价酸雨水化学损伤对粉砂质泥岩崩解的加剧效果。研究结果认为,粉砂质泥岩酸雨水化学损伤主要源于特定矿物的溶蚀,为其崩解劣化提供额外路径;随着崩解液pH值降低,粉砂质泥岩水化学损伤增强,崩解路径增多,崩解破坏模式发生转化,崩解残留物愈发破碎;采用比表面积增量指标可良好反映崩解残留物的破碎程度,崩解残留物愈破碎,比表面积增量指标值越大,粉砂质泥岩崩解程度越高。结论可为酸雨地区岩土体工程性质评价及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储集体成因模式问题以及基岩风化壳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问题,作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取得以下主要研究进展: (1)基于砂岩储集层物性演化动力学原理,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动态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出过去评价较低的深部凹陷带低孔渗—致密砂岩体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建立断陷盆地陡坡带斜向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出斜向大型扇三角洲砂砾岩是断陷盆地深层有利的储集体,可以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3)根据基岩风化壳双层结构新模式,结合风化壳储集层改造—破坏—保存机理的动力学新模型,指出断陷盆地中低部位是最有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带,断陷盆地缓坡内带(洼槽区)风化壳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文中提出的上述3大勘探新领域不仅是对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深化东部成熟盆地油气勘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围填海建设项目后评价既是项目周期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应作为强化项目用海事后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围填海项目后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在借鉴其他行业领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围填海管理实践,从建设过程后评价、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3个方面出发,建立了系统、量化的后评价体系,明确了指标含义与评价标准,优化了评价技术方法,为重大围填海项目和集中连片围填海区域的后评价提供了有参照价值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6.
渭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史料记载和涵洞路槽开挖表明,在距今9110a以来渭河断裂带窑店—张家湾段曾发生1次历史地震、3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历史地震即第Ⅳ期地震的发震时间在公元1487—1568年之间;事件Ⅰ为距今(9110±90)a,事件Ⅱ和事件Ⅲ距今时间不详。第Ⅰ,Ⅱ,Ⅲ期地震事件的同震垂直位移量分别为0.5,0.5,0.2m。涵洞路槽开挖也表明,渭河断裂窑店—张家湾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47.
针对生态环境类电子地图集这种新型的专题性电子地图集在信息构成和功能上的特殊性,首先,研究和确定了它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定位,提出集信息可视化和空间分析、虚拟仿真等功能于一体的理念。其次,提出并构建了生态环境类电子地图集的新颖的数据模型,第三,研究并阐述了该类电子地图集的专题图型和表达方法,第四,设计并实现了这种电子地图集的体系结构和技术系统,通过丰富的电子地图实例阐述本文的技术和方法创新点。  相似文献   
48.
临潼-长安断裂带古地震及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二中探槽是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钻探的基础上开挖的,探槽中有丰富的砂土液化现象,根据液化砂脉的切割关系,判断有4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根据探槽中地层没有明显错动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活动较弱,以及历史上无6级以上地震活动记录的特点,本文认为4次古地震事件与临潼-长安断裂带无关,该断裂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性不大。  相似文献   
49.
文章首先介绍了系统的的总体结构和功能,包括业务流程需求、总体功能结构和系统软件结构等内容,提出了日常信息管理、定期规模化遥感监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等三种工作模式,以及适用于职能部门、公众用户和移动用户的C/S版、B/S版和混合单机版三种软件体系模式。文章阐述了本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于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包括多源多类数据的集成和融合、基于遥感图像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信息的监测和提炼、生态环境信息的尺度转换、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生态环境动态仿真和虚拟表达等。  相似文献   
50.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流程和数据标准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业务流程衔接不畅、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流程和数据标准化研究,通过制定标准化业务流程,实现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上报、价值评估、预案申报、审核等流程的一体化流转,采用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各阶段数据,对成果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构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多项关键指标的标准化分析模型,并通过系统建设进行实践检验,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决策支撑,大幅提高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