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31.
地质部门的测绘工作(以下简称地质测绘工作)几乎贯穿于每项地质工作过程的始终。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三十多年的地质测绘工作,其基本特点是; 1.区域性和连续性。地质测绘工作,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展开,以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为基础,确定各个地质体相对的空间位置,形成区域图幅复盖,保证相邻图幅互相拼接,使得各项地质工作能够连续的、不断的进行下去。 2.系列化和标准化。综合不同的地质要求,测图可分为: 大比例尺图——以满足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需要为主,精度高,碎部详,均为实测完  相似文献   
32.
利用1971-2000年30a山西省107个地面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有关资料,分析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沿线大雾、降雪(积雪)、结冰等恶劣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讨论了其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3.
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2008年华北地区12个测站逐日对流层顶探空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别对流层顶发生及其高度的季节特征进行探讨,并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EOF分解等方法对其高度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对流层顶的季节特征及其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第一对流层顶冬季出现多,夏季少,近30a来呈减少趋势,第二对流层顶夏季出现多,冬季少,近30a来呈增加趋势;全年均出现复合对流层顶,且在季节转换时期出现频率较高;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年变程呈双峰型,夏季高,冬季低,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年变程呈单谷型,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均存在5-6a的周期,第二对流层顶相比具有更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近30a间华北地区第一、第二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变化均呈升高趋势,且与其上下层间平均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34.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内波、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厘米级的深水牵引流沉积构造,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这种大型沉积物波既可沿斜坡向下迁移,也可沿斜坡向上迁移。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段内发育内波及内潮汐形成的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单元。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识别出 4种内波、内潮汐沉积微相类型及 5种基本垂向沉积层序。此外,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在研究区中上奥陶统陆坡相中识别出顺坡向上迁移的大型沉积物波,该沉积物波的特征与现代海底发育的沉积物波的特征类似,运用内波理论可对其成因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5.
地裂缝活动对西安的城市建设及工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研究其活动机制对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大都认为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含水层垂向固结变形的差异变形是引起目前西安地裂缝剧烈活动的主要原因[1-4],但对差异变形产生的原因则解释不一.在分析地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压缩试验结果及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活动现象的基础上,利用含水层水平固结变形对西安地裂缝的超常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36.
西安地裂缝活动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危害,目前已成为西安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工程场地内是否有地裂缝通过;从场地通过的具体位置、产出状态、活动方式;地裂缝活动对拟建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达此目的,西安地裂缝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主要由区域调查、场地外围调查,场地勘察,地裂缝活动强度确定,灾害防治、减免措施等几方面工作组成。  相似文献   
37.
基坑尺寸影响其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在大尺寸基坑中,长冠梁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晰。为探究其受力、变形形式及对其他支护结构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大、小尺寸基坑的冠梁荷载条件及约束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长、短冠梁的基本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法验证了长冠梁的变形特性,并对冠梁完整性、锚杆预应力的设置效果等进行了评价;通过总结长冠梁支护效果的优劣点,提出了一种拼接式的新型冠梁,利用数值法对其支护效果、抗破坏扩展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长冠梁比短冠梁有更完整的“波形特征”,该特征可能恶化局部排桩的稳定条件、阻碍预应力锚杆发挥作用,提出的新型冠梁通过先铰接、再刚接的方式,在减小变形、提高锚杆支护效力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冠梁加强支护结构整体性的作用,是一种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8.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段,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以北西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南的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与之组成"入"字形构造,向西撒开;剖面上则因塔中Ⅰ号断裂带活动强度自东向西减弱而出现不同的断裂组合样式。基于地层记录和区域演化分析了该区断裂系统的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两次重大的挤压—剪切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和晚志留-中泥盆世,因而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可能是晋宁期山体在后期重新活动形成的加里东期陆内造山带。北西向断裂是二叠纪岩浆侵入或玄武岩喷溢的通道,之后全区断裂基本处于平静状态。结合塔里木周边造山带的演化,认为古生代—三叠纪时塔中地区的盆地发育主要受西昆仑造山带演化制约,同时叠加有古阿尔金剪切造山带的影响,这是为塔中地区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的。侏罗纪—新近纪,该地的盆地主要与阿尔金断裂的剪切造山作用耦合发育,仅早白垩世时与塔北—库车地区同属南天山的"盆""山"系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取决于其动力学背景,实际上受制于邻侧的造山带发育。断裂系统的发育是塔中地区能形成复式油气田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复式油气成藏的机理研究、明确近期的重点勘探靶区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9.
黄土滑坡发育类型及其空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调查了黄土地区的大量滑坡,按运动方式将其分成错落式滑坡、高速远程滑坡、低速缓动滑坡和滑坡泥流四种类型,并以4个典型滑坡为例,分析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运动学特征。提出了在各类运动方式下黄土滑坡的空间预测指标、影响因子和建模思想。为黄土地区的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提供了整体思路,为滑坡的预测理论建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0.
塔里木盆地褶皱中和面与油气成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从前震旦纪至今主要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的三次前陆盆地阶段是形成褶皱中和面的主要时期.古油藏能否保存下来,实际上要看褶皱中和面是否能被保存完整.在遭受很大剥蚀的古生界构造,虽然残存的构造核部仍保存有较大的地质空间,但易于聚集油气的背斜上中和面(TA)地层不太容易被保存下来.塔里木盆地Fang1构造,其背斜上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