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56篇 |
海洋学 | 5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揭示盆地现今热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对理解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塔里木盆地约470口井的地层测试温度资料和941块岩石热导率数据,本文计算了塔里木盆地38个新的大地热流数据,进而揭示了该盆地现今地热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17~32 ℃/km,平均为22.6±3.0 ℃/km;大地热流变化范围为26.2~65.4 mW/m2,平均为43.0±8.5 mW/m2.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它表现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的热状态,但仍具有与世界上典型克拉通盆地相似的地热背景.整体而言,盆地隆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坳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则偏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塔里木盆地现有的油气田区一般位于高地温梯度区域,这可能与下部热流体的向上运移和聚集有关.影响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的因素包括盆地深部结构、构造演化、岩石热物理性质、盆地基底构造形态和烃类聚集等. 相似文献
33.
塔里木盆地岩石高温高压下波速的实验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塔里木盆地多种岩石样品在高温高压下弹性波纵波波速(Vp)的实验室测量结果。在最大压力为2 GPa,常温下样品的Vp范围从6.007-6.803 km·s-1时,最大值为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当温度为600℃,Vp范围从 5.871-6.658 km·s-1时,其最大值是安山岩。结合地震转换波速度结构等资料,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地壳结构在大部分地区可三分:上地壳为花岗质变质岩为主;中地壳以花岗闪长岩为特征;下地壳是以安山玄武质成分为特征的岩层。 相似文献
34.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六盘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六盘山地区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的远震体波记录,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台阵下方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并采用接收函数振幅加权叠加方法对这一地区平均地壳厚度和泊松比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的接触过渡带接收函数震相复杂,地壳变形强烈,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平均厚度约为51.5km,六盘山下方地壳厚度在53.5km,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壳平均厚度约为50km,整个莫霍面呈下凹状.泊松比计算结果显示,六盘山东侧和西侧地壳泊松比值在正常范围内(0.25~0.26),六盘山下方的地壳泊松比值偏高(0.27~0.29),推测与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泊松比值的横向变化,指示测线范围地壳物质组成和力学性质存在横向差异,反映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作用影响下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存在向北东方向的流动. 相似文献
35.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矿山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恢复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对目前矿山环境治理相关制度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有效措施。文章阐述了陕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建立的背景,在分析陕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成效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制度建立需要着重考虑的三个核心内容,并指出了推进基金制度要衔接的四个问题。该研究可为当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的建立和下一步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受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实际油藏的外边界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在实际油藏开采过程中,为避免边底水突进或考虑其它工程因素,存在生产井部分射孔的情形.受求解方法局限性的限制,目前经典渗流力学理论还无法精确求解复杂外边界油藏中生产井层部分射孔问题.这里利用边界元理论在求解复杂边界域扩散问题的优点,从渗流理论出发,建立了复杂外边界油藏部分射孔井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Lord Kelvin点源解、贝塞尔函数积分和泊松叠加公式等方法,求解了复杂外边界油藏部分射孔井的边界元基本解;利用边界元的理论,建立了复杂外边界油藏部分射孔井井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无因次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理论图版,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复杂外边界油藏部分射孔井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8.
39.
合肥市位于合肥盆地东南缘,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为进一步认识合肥城市下方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性质,以及城市复杂的沉积环境,本文利用布设在合肥市区的58套三分量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获得了37天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走时直接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合肥市地壳浅部0.6~3.6 km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速度结构图像展现了地壳浅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纵向成层性,揭示出NNE、NWW和近EW三组不同走向的隐伏断裂在城市地下浅部的构造特征.取得以下认识:(1)合肥市南、北方向在浅地表(2 km以内)存在显著速度差异,速度分界线位置与已知的近EW向的蜀山断裂一致,断裂南侧呈现低速凹陷,北侧则为高速隆起.低速中心深度达2~3 km,速度异常与该断裂在合肥盆地东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反转沉积了不同地层有关;(2)合肥市区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带,其走向、位置与穿过该区域的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相符,其中五河—合肥断裂在市区北部以东呈现低速凹陷特征,低速区范围与肥东凹陷晚白垩纪以来的沉积构造边界一致,认为肥东凹陷的最大沉积厚度可达2 km以上;(3)合肥市中心跨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之间呈现明显的凹、隆相间的复杂构造,推测其是在多组断裂的共同拉伸作用下形成的小型沉积盆地,沉积中心位于郯庐断裂带内部,最大厚度可达3~4 km.由于其展布方向在不同深度与该区域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测不同深度的沉积形态与郯庐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40.
大别造山带西段宽频带数字地震台阵观测与地壳上地幔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11月,在大别造山带西段的新县、红安地区(31 °20~3°50′N,114°30′-115°E)架设了宽频带数字地震流动台阵.采用接收函数方法对台阵记录的高质量远震P波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大别造山带西段的S波速度剖面和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整体上较薄,约为32~38km,莫霍面自南向北倾斜.在台阵北缘对应桐城一桐柏剪切带处,莫霍面发生错断,断距达到4-6km,显示桐城.桐柏剪切带为早中生代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古缝合带的南界.在上地幔顶部存在向北倾斜东西向延伸的s波低速带,显示出大别山造山带与毗邻华北块体之间的拼合关系.在台阵南部下地壳底部存在高速体,这可能和拆沉作用以后,发生大规模拉张作用相伴随的幔源基性岩浆在下地壳下部的底侵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