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3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断层与震源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姚安地震序列前震、主震和余震的 78个震源机制解 ,分析了序列震源断层和震源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 ,姚安地震序列的主破裂面是走向N5 0°W、倾角陡立的构造断裂 ,主震、前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主破裂面上。此外 ,NNE NE向构造断裂在序列发展过程中也参与了活动。序列震源应力场以SSE方位、接近水平的主压应力为主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在序列发展中 ,震源区应力场出现多方位和多作用方式共存的复杂状态 ,震源破裂出现多方向和多表现形式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P值和b值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地区 1965年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地震序列中选取 27个序列,根据大森-宇津地震频度衰减公式得到其中 23个余震序列的 P 值; 根据古登堡 -里克特地震频度与相应震级之间公式得到其中 24个余震序列的 b 值; 并给出 P 值和 b值的空间分布。 P 值的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区域性,而 b值的分布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了云南地区肘≥6.0、M≥6.5和M≥7.0地震的间隔时间分布特征;运用M≥5.0地震目录,基于D-R关系的年发生率和泊松分布模型,构建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概率预测模型;结合间隔时间分布统计特征和概率预测模型,对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建立了具有概率水平的三...  相似文献   
14.
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和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能、减震和阻尼特性。根据多孔金属材料的吸能特性,研究了多孔金属材料耗散能量准则,分析了多孔金属材料应用于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的可行性。基于多孔金属材料的耗散能量准则,首次建立了刚柔吸能支护结构模型,将多孔金属材料应用于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结构中,并利用FLAC 3D计算软件,对刚柔吸能支护巷道冲击破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刚柔吸能支护可高效吸收冲击能量、缓冲作用荷载及大幅度提高巷道围岩的可靠程度,是防治冲击地压发生和降低动力灾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化矿业(集团)公司道清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且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煤体采动所形成的矿压对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为预测该矿北斜井南平峒煤层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程度,对其煤层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在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下水平应力、垂直应力、XY剪切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得出应力集中区出现在F3号逆掩断层与煤层交汇处,即此处冲击地压危险性程度相对较大,开采时应注意防范,确保矿井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载速率下煤岩单轴压缩电荷感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主研制的电荷感应仪,建立单轴压缩条件下煤岩电荷感应试验系统.研究了煤、花岗岩、砂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岩电荷感应最大值在应力达到极限强度前出现,且随加载速率增加,电荷最大值比应力极限强度提前出现时间有减短趋势.不同性质煤岩体,电荷感应最大值有较大区别,花岗岩电荷最大值大于煤电荷最大值,煤电荷最大值大于砂岩电荷最大值.当应力较小时,煤岩只产生微量的电荷信号,当应力达到煤岩极限应力的90%左右时产生大量的电荷信号,说明煤岩电荷感应存在应力阈值.因此,电荷感应方法作为预测预报动力灾害是可行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钻屑法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得出耿村煤矿13210回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标,对该工作面进行了钻屑法研究,研究发现根据现场测试的大量数据绘制的钻屑量曲线图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孔底升高型”、“多峰型”、“单峰型”,使用3种钻屑量曲线图,可以排除误差数据,确定有效数据.根据筛选的有效数据,得出当最大钻屑量为2.5 ~3.0kg/m,峰值位置距离煤壁距离为6 ~8m时有冲击地压危险性,但无严重冲击地压危险,对于今后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检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应力是煤矿开采等地下工程围岩变形与破坏的根本驱动力。为研究随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越来越大,井下应力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巷道大变形、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及突水等灾害的发生,与工程实测对比分析对某煤矿+400m水平的断层、褶皱地质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再现地应力的大小对开采活动的影响情况,充分了解应力场分布特征、煤岩体性质与结构特征,进行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围岩稳定性、围岩变形与破坏分析,为合理的支护设计与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模拟显示:(1)应力值大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在同一水平上应力值相差不大;(2)剪应力对断层的影响明显,剪应力值明显高于其余部分;(3)最大主应力大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煤层倾角变化比较大的区域出现应力升高区和应力降低区。与工程实际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找矿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深部找矿(-500--2000m)应是当务之急。根据勘查与开采资料的综合研究,该区的控矿条件可概括为:岩石圈减薄事件是成矿作用的重要前提,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区域成矿的主要关键,地表断裂构造样式是深部构造的响应,前陆盆地沉积建造是成矿作用的优越围岩条件,铁、铜矿床的岩浆岩蚀变特点明显不同,埃达克质岩可视为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对于今后深部找矿提出4个思路:①火山岩盆地下部的深部找矿思路;②目标地层的深部找矿思路;③复合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思路;④接触带“多台阶”的深部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油气成因二元论及其地质-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我国含油盆地的多旋回、二元结构、叠合盆地特征,提出了"油气成因二元论"的观点,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既可由沉积有机质转化而成,也可由来自地球深部流体中的无机物生成烃,并列举出二元成烃八个方面的证据.油气成因二元论将对扩大找藏领域和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对丰富矿床学理论、创建油气矿产-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油气成因二元论的思路,我国油气中的氦资源、金属元素将会在综合利用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