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地幔性质和造山演化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新识别出的角闪石岩进行了岩相学、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东乌旗角闪石岩主要由角闪石(85%~90%)、少量斜长石(5%)和磁铁矿(<5%)等组成.获得的角闪石岩测年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310±1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6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SiO2含量为48.66%~52.50%,MgO含量11.53%~13.10%,Al2O3含量为10.11%~12.18%,Na2 O+K2O含量2.21%~3.13%,小于3.5%,m/f比值为0.36~0.45,Mg#值为70.27~74.54,TFeO值为7.77~10.1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角闪石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具有幔源角闪石的特点.角闪石岩中锆石εHf(t)值为7.47~15.54,单阶段地壳模式年龄(TDM1)为847~332 Ma,表明其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东乌旗角闪石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俯冲背景下,这一发现为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地幔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岩石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ArcSDE的基本概况,根据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栅格数据及地理数据库存储量大的特点,讨论了ArcSDE在地理国情普查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晚古生代板内伸展开始时间及地幔属性。基于1∶5万野外宏微观调查,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分布于东乌旗西部的角闪石辉长岩进行了年龄测定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和单斜辉石组成,锆石U-Pb年龄为280.8±1.5Ma,属早二叠世。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石具较高SiO2(48.87%~53.70%)、TiO2(0.73%~2.27%)、Al2O3(15.05%~16.69%)的含量,中等至较高的MgO(4.84%~9.25%)、FeOT(6.91%~10.47%)和较低的CaO(5.80%~7.94%)。富Na2O(2.75%~3.90%),贫K2O(1.01%~1.90%),为铁质—富铁质碱性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组合。稀土总量较高(∑REE为97.50×10-6~251.16×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中等[(La/Yb)N=4.23~7.12],Eu异常不明显(δEu=0.85~0.98)。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h等,高的Zr(87×10-6~289×10-6)和Zr/Y(4.03~7.66)比值,与板内幔源岩浆作用的产物一致。综上,我们认为角闪辉长岩为板内伸展构造体制下富集型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后形成的,标志着~280 Ma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晚古生代造山过程进入到板内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莫合尔图地区发育大面积的中—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是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火山岩形成于174.1±2.2~157.5±2.3 Ma,属中—晚侏罗世.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火山岩具高硅(SiO2=69.12%~80.66%)、富碱(K2O+Na2O=7.26%~8.99%)、富钾(K2O/Na2O多数大于1)、贫钙镁(CaO=0.09%~0.71%;MgO=0.07%~0.47%,Mg#多<45)和高FeOT/MgO(1.50~12.28,多数大于3)值的特征,属过铝质(A/CNK=1.11~3.07)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数据显示: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5.92×10-6~205.70×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5.17~14.69],轻稀土元素(LREE)较为富集,重稀土分布相对较为平坦,球粒陨石标准化的配分模式图显示典型的右倾型,中等弱负铕异常(δEu=0.23~0.87),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Ba、Th、K、贫Sr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Ta、P、Ti;岩石具低Sr(31×10-6~187×10-6),高Yb(1.23×10-6~3.37×10-6)含量,具造山晚期—造山后花岗岩的特征.综合最新区域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研究区中—晚侏罗世火山岩为造山晚期向造山后伸展转换阶段的产物,转换时期介于174.1±2.2~157.5±2.3 Ma,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后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敖包查干地区安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兴安岭敖包查干地区首次识别出中三叠世安山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玄武质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应用锆石U—DbLA—ICPM—AS法定年,结果表明安山岩形成于234.8±3.2Ma~231.4±1.2Ma,属中三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安山岩具高SiO2(54.19%~62.30%)、A12O3(15.78%~17.30%)、K20(1.77%~3.92%)、Na2O(2.95%~5.66%)、Na2O+K20(5.4~8.99)的特征和低MgO(1.23%~3.66%,Mg^#=27.89~50.48)含量,并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岩石富Na20(Na2O/K2O=1.01~2.86),铝指数A/CNK=0.81~1.21,属准铝质一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P、Ti,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Mb)N=3.31~10.33].无Eu异常(δEu=0.80~1.03),显示弧火山岩的特征,但所研究样品的Zr、Hf呈弱正异常、Rb弱负异常却不同于正常岛弧安山岩,Zr/Y—Zr图解以及高钾特征显示出板内伸展构造环境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敖包查干地区中三叠世钙碱性安山岩可能为古亚洲洋残余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与底侵作用有关,形成于大陆内部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泾渭生态湿地体系和西安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西安市城市化建设的加速,该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日益商业化,直接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发挥。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social values for ecosystem services,Sol VES)模型中的社会价值模块和价值制图模块,利用2016年10~12月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公园的道路、水体、其它类型湿地空间数据,对该公园的美学、生物多样性、生命可持续和未来价值进行了量化,分析了各种价值的价值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这4种社会价值的价值指数与道路、水体、其它类型湿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的社会价值点集中分布在观鸟塔、科普馆、渚洲环碧、蒹葭南湖和蒹葭北湖区域;美学、生物多样性、生命可持续和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依次减小;随着与道路、水体、其它类型湿地距离的增加,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减小的趋势,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大,生命可持续价值和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略有增大趋势,随着与湿地距离的增大,生命可持续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减小趋势,随着与水体距离的增加,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减小趋势,随着与其它类型湿地距离的增加,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增大趋势;游客对于易接近和易观察区域有更深刻的游憩体验;游憩动机对公园游览点的选择起决定作用,观鸟组的游客关注点多为视野广阔的鸟类栖息区域,而湿地游览组的游客则更青睐于园区动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维护该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均衡配置游憩资源,对于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社会价值的发挥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的形成过程,及其陆生植被系统的响应及演化过程是研究地质时期全球变化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北部LN1钻孔的121个高质量孢粉数据重建了过去3 Ma以来的区域植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植被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过程,约3~2 Ma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主要为以松、桦、栎、胡桃、榆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约2 Ma,区域植被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针叶林扩张,阔叶林比例的减少,在2~1. 2 Ma转变为以松、云杉、桦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在中更新世全球气候转型期,区域植被再次发生迅速改变,在约1. 2~0. 7 Ma转变为稀树的灌丛草原,0. 7 Ma以后区域气候进一步干旱化,在最近0. 7 Ma内区域环境转变为典型草原为主的植被景观。区域的植被变化反映了华北平原区近3 Ma以来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与寒冷化的趋势,其中2. 0 Ma,1. 2 Ma, 0. 7 Ma气候事件最为突出。上述结果反映了华北地区植被的演变过程及季风降水的逐渐减少与北极冰盖在近3 Ma以来的迅速扩张期同步对应。  相似文献   
18.
高纬日侧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地磁活动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比分析了太阳活动高、低年期间高纬日侧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随地磁活动水平的变化特征.按地磁活动水平,将DMSP卫星在太阳活动高年(2000-2002年,F13和F15)及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F13;2007-2010年,F15)期间的SSIES离子漂移速度观测数据分为三组:地磁平静期(Kp<3),中等地磁扰动期(3 ≤ Kp < 5)和强地磁活动期(Kp ≥ 5),分别统计分析了高纬日侧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特征的时空分布.对比分析发现:(1)太阳活动低年期间,高纬日侧电离层离子上行发生率以及上行速度峰值均是太阳活动高年的2倍多,而离子上行通量峰值只有高年的1/6-1/4;(2)在相同太阳活动条件下,地磁活动水平对日侧电离层离子上行发生率峰值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离子上行发生率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电离层离子上行高发区随地磁活动向低纬度扩展,并在强地磁活动期间呈现饱和的趋势;(3)日侧顶部电离层等离子体似乎存在两个效率相当的上行区域,一个位于极尖/极隙区纬度附近,离子可沿开放磁力线上行进入磁尾;另一个位于晨侧亚极光区附近,离子沿闭合磁力线上行,有可能进入日侧等离子体层边界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8年1月1日00时~2020年8月31日23时国家级多源融合逐时温度产品和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温度资料,针对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时间误差等指标,对融合温度产品在云南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融合产品小时温度平均误差介于-1~1℃,均方根误差在1.8℃以下,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融合产品极值温度在滇西北误差均较大,最高温在1~2月误差大,最低温在5~6月误差最大;极值温度出现时间和实况极值出现时间误差为0 h的占比,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是70%和73%;在时间不一致样本中,时间误差在2 h内的占比,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是86%和41%,最低温时间误差超过12 h的占40%。综合来看,融合温度产品在云南有较好的适用性,最高温的反演效果优于最低温。受降水、地形和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融合温度产品在云南存在一定的系统性误差。  相似文献   
20.
流域尺度面源污染的监测是系统认识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迁移及转化过程,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基础.当前,田块尺度的面源污染监测方法比较成熟,而流域尺度的监测,尤其是监测断面的布设及采样频率设置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详细梳理了小流域采样断面布设、采样频率优化和河流断面通量估算3方面的主要进展.1)从小流域样点布设来看,包括常规监测采样设计、针对性监测采样设计和融合前两种类型的监测采样设计3种类型,点位布设方法上有遗传算法、模糊逻辑法、熵值法和模型法等,样品采集方式包括随机采样、复合采样、综合采样以及连续采样4种类型,其中复合采样应用广泛;2)从采样频率来看,1~2周一次的采样频率即可精准获取污染负荷通量,若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度,可在水文/水质变异大的时期提高监测频率及在特殊断面加密布点;3)在通量估算上,当前主要的计算方法有平均法、插值法和回归/曲线法3类方法,其中流量加权的浓度估计法、插值算法和LOADEST法是简便且精确的方法,方法的选择上也可根据不同时期流域污染源特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