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一种基于面积平衡约束的图斑化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综合前后各地类土地面积平衡是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的基本原则.地类图斑是面积统计的最小单元,用常规的线化简算法不但难以保证图斑的地理特性,而且会给面积统计带来不确定性.该文提出一种能够使图斑化简前后面积保持绝对平衡的化简算法,该算法给出了求取图斑群和岛图斑的地理特征点、几何特征点的相关方法,对被特征点分割的综合子弧段运用直线面积平衡和参数曲线面积平衡两种求取平衡线的方式进行化简,基本原理是综合前后弧段切割它们自身的包络矩形面积比相等,且综合后的弧段须落入综合前子弧段的误差缓冲区内.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但能保持图斑的形态特征,而且能保持图斑化简前后面积绝对相等.  相似文献   
32.
刘杰  李建林  唐亮  胡静  范留军  夏俊 《岩土力学》2014,35(Z1):63-70
针对现阶段岩体循环加载下力学响应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以宜昌地区钙质中-细砂岩为研究对象和以RMT-150C岩土力学试验系统为试验平台,开展了毫秒(ms)量级三角波卸载段变形速率预测率模型研究。将卸载过程分为非滞后时间段和滞后时间段,给出各段判别依据,提出所需相关参数。定量指出滞后时间段带来的影响,给出滞后时间段的预测模型。在非滞后时间段提出表观弹性模量的概念,试验数据分析表明未出现加载破坏前,岩样表观弹性模量和即时垂向力始终保持线性关系。在该基础上建立三角波卸载段非滞后时间段的变形速率预测率模型模型,由于加载仪器不能精确输入三角波,将加载速率平均值修正和载荷速率中加入常数项修正后,该模型的预测变形速率和应力-应变曲线与实测值精确吻合,表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
在库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库岸边坡消落带部分岩体处于浸泡―风干循环状态,其力学特性的劣化将直接影响库岸边坡的变形稳定。以三峡库区库岸边坡消落带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并进行了考虑浸泡―风干循环和水压力升降变化的水?岩作用试验。结合SEM电镜扫描,分析了水?岩作用对砂岩微细观结构的影响,采用PFC2D离散元软件对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劣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效应明显,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陡后缓的劣化趋势,其中前6次的浸泡―风干循环作用导致的劣化效应尤为明显。(2)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特征明显,由较致密的孔隙式胶结结构逐渐向不规则的蜂窝状结构发展,宏观上就导致了砂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劣化。(3)由PFC2D离散元模拟分析发现:水?岩作用导致岩石内部颗粒强度和颗粒间黏结强度逐渐劣化,非均匀性增强,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局部化特征逐渐明显,整体承载能力逐渐降低,破坏模式由典型的张拉破坏逐渐转变为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34.
岩体卸荷力学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卸荷力学性质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等特征,与常规岩体试验结果和假定存在着差别,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卸荷岩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阐述卸荷岩体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给出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的岩体加、卸载条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和已有试验成果进行对比,得出了卸荷岩体力学特性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江苏、江西、湖北、上海、河南5个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差异和获取快速、有效的形态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地标点法来分析各产地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6%、67.21%,传统形态测量法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77%、82.70%,两种方法均表明其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胸甲及腹部部位;(2)聚类分析将克氏原螯虾5群体聚为两支,上海、河南、江西、湖北群体聚为一支,江苏群体单独聚为一支。(3)地标点法雌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94%,传统形态测量法综合判别准确率均为5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克氏原螯虾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且地标点法区分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群体差异性效果显著,这将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产和选育过程中群体的鉴别及外形特征的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36.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我国农业实施循环经济已具备了切实的经济保障,但针对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现状和主要技术性障碍,依然存在困难。本文在此背景之下,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依靠的主要技术领域,同时指出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生物技术和节水农业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对于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某油气区的含油岩系、油气藏上方的土壤覆盖层和原油等地物的光谱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后得出烃类物质在2310和2350nm附近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油气藏上方存在吸附烃异常与碳酸盐化。机载细分红外光谱遥感技术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表明,该遥感图像的色调异常主要是反映烃类物质的光谱信息。该技术为寻找油气资源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38.
沾化凹陷沙四段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是济阳坳陷内重要的油气产层,但其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实测静温数据出发,分析了沾化凹陷现今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利用实测与计算的地层流体压力数据,对沾化凹陷沙四段现今压力场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沙四段油气分布与纵向压力场的耦合关系,指出岩性与异常压力的双重封堵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应用盆地模拟技术,对沾化凹陷典型井古温压场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古温压场演化过程与沾化凹陷整体的构造升降有关,古地温场决定烃源岩的热演化,古压力场决定烃源岩的生排烃与油气的运移聚集.以沾化凹陷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恢复了沙四段油气的成藏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9.
邓华锋  李建林  王乐华 《岩土力学》2008,29(4):1027-1030
加锚岩体的力学参数确定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和困难的问题,在考虑卸荷的情况下,对边坡岩体的分离块体经系统锚杆加固后的抗压强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及c,?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并考虑了不同的加卸载路径、锚固角和岩体强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分析卸荷岩体边坡加固时,必须考虑裂隙岩体卸荷历史的影响。最后用试验结果验证了等效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0.
饱水-风干循环作用下砂岩强度劣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水位变幅带是库岸边坡稳定的敏感地带,饱水-风干循环作用下岸坡岩体的强度将如何劣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都是十分严峻而又不可回避的。特选取三峡库区典型库岸边坡变幅带区域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饱水-风干循环作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饱水-风干循环过程中,砂岩试样的抗压强度、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逐渐劣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浸泡时水压力变化幅度越大,饱水-风干循环次数越多,损伤效应越明显,说明水压力的升、降和饱水-风干循环作用对岩样的损伤有累积作用。最后,基于砂岩试样的饱水-风干循环作用试验研究,对饱水-风干循环作用的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地探讨。研究成果对于把握库岸边坡变幅带岩体性质劣化规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库岸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