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阿木尼克山北坡滩间山群火山岩呈带状出露,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对该套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锆石测年等研究,查明其岩性以流纹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为主,间有碳酸盐岩、碎屑岩夹层。火山岩相包括溢流相、爆发沉积相。火山岩w(SiO2)=61.22%~83.88%,属中酸性岩范畴;里特曼指数(δ)均小于3.3,属于钙碱性岩,且A/CNK均小于或等于1.1。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及强不相容元素Th富集,高场强元素Ta、Nb亏损明显。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w(ΣREE)值介于75.58×10^-6~174.10×10^-6,w(LREE)/w(HREE)值介于7.09~13.31间,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中等到强烈;稀土分配曲线右倾,重稀土部分相对平坦。该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赛什腾山地区吻合度很高,说明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属性,判断为岛弧环境。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流纹岩两件样品206Pb/238U年龄分别是464.5Ma±8.5Ma、510Ma±15Ma,分别对应早-中奥陶世、早-中寒武世;通过综合研判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早古生代秦祁昆多岛洋主域裂解离散阶段可能在早-中寒武世已经开始,该区滩间山群火山岩为洋壳俯冲的产物,发生的大规模的洋-陆俯冲发生在奥陶纪。  相似文献   
12.
麦嘎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土林,温泉,冰川,草原,野生动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景观类型多,品位高,功能齐,融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集独特性,唯一性,崇尚性于一身,景区内的核心景观布多藏布万佛壁世所罕见。本文介绍了该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对资源特色作了概要评价。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措勤县扎日南木错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处以湖泊,生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品位高,集观光性,教学性,科考性与探险性于一身,具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区旅游资源概况,并提出了持续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天山南缘震旦纪后碰撞过铝花岗岩的地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南天山南缘震旦纪后碰撞过铝花岗岩同位素U-Pb年龄成果为(601.5±3.4)Ma和(677.3±3.8)Ma.岩石高硅富碱,A/CNK值平均1.02,C-norm≤1.79,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ΣREE普遍较低,呈明显负铕异常,分布曲线为显著的"V"字型,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弱.与洋脊花岗岩相比,明显富集Rb,Th,相对富集Ce,Sm,强亏损Ba,相对亏损Zr,Ta,Nb亏损不明显.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震旦纪后碰撞过铝花岗岩形成于塔里木运动后碰撞期,是塔里木微板块和伊犁微板块边缘发生相对水平剪切运动,岩石圈源岩熔融.塔里木运动下限可能延伸到晚震旦纪早期.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天山下二叠统小提坎立克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分布于西南天山南缘的塔里木微板块之塔里木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主要由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富碱、富钾,其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负Eu异常明显,稀土分布曲线呈显著"V"字形态,明显富集Rb,Th,K亏损Ba,相对富集Ce,Sm,而相对亏损T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通过锆石U-Pb测年获得(296.2±6.1)Ma的年龄数据,时代为早二叠世.综合南天山已有研究成果,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与分布于托什干河上游一带的早二叠世高钾钙碱性的巴雷公花岗岩属同源岩浆的产物,在早二叠世时,西南天山已演变为一个统一的区域伸展背景.由此可以推断,南天山晚古生代碰撞造山的峰期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结束,南天山古洋盆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16.
杰萨错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湖泊、温泉、冰川、山岳、野生动物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配套性好,集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本文介绍了该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开发定位。  相似文献   
17.
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悬浮颗粒态硅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PBSi)和成岩硅(Lithogenic Silica,L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和成岩硅平均含量分别为0.59和8.93μmol/dm3。生物硅分布与水团关系密切:在营养盐充足的沿岸水生物硅含量高(1.0μmol/dm3);而在营养盐缺乏的陆架表层水生物硅含量低(0.23μmol/dm3);在两种水团过渡区生物硅含量居中(0.65μmol/dm3)并与溶解硅酸盐(Dissolved Silicate,DSi)成显著正相关(R=0.48,N=44,P=0.001,a=0.01)。此外锋面位置也直接影响生物硅的含量与分布。大部分调查海区被高温高盐低营养盐海水占据,因此导致了调查海区以低浓度的生物硅和成岩硅为特征,且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生物硅含量处于低值区。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cean dynamic condition and sediment environment,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strong wind is an essential factor influencing sudden sedimentation in outer channel.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changes the complex process that wind raises wave, wave tilts sediment and current transports sediment into a comprehensive factor, and obtains mathematical formula between effective wind energy and the thickness of sudden sedimentation. The parametees in this formula are determined with field data of Huanghua Port. It may be used to predict siltation thickness and volume along the channel.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in ocean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seabed material between Huanghua Port and Binzhou Port, the proposed formula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udden sedimentation in Binzhou Port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s rehable. By predicting it on different combination plans among different recurrence in- tervals, entrance locations and channel classes, i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plane design of Binzhou Port.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南天山图尤克阿秀组的建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尤克阿秀组为新疆阿合奇县托什干河上游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区域层位上,该组与下伏地层托格迈提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阿依里河组为整合接触.其下部为一套火山岩与碳酸盐岩岩石组合,中部为一套复理石建造,上部为一套深海硅质岩建造.总厚度大于3 523 m.经对该组中腕足、三叶虫、放射虫鉴定结果和对玄武岩全岩40Ar/ 39Ar年龄测试,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该套地层是早石炭世南天山微板块和塔里木板块裂解,陆间小洋盆慢速扩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冈底斯山脉北坡中更新统拉弄组的发现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弄组剖面位于冈底斯山脉北坡布多藏布拉弄沟 (E84°2 3.5′、N30°37.5′) ,各项条件符合《中国地层指南》关于建组 (层型 )剖面的基本要求。拉弄组为一套弱固结滨湖相碎屑岩 ,顶、底均为 型不整合面 ,厚 85 m左右 ;年代地层单位属中更新统。拉弄组常形成大型峭壁浮雕地貌景观 ,新、奇、特显著 ,因此 ,对拉弄组的研究意义不只限于完善该区第四系地层系统 ,充实高原第四纪古地理格局及环境变迁的分析、研究证据 ,还可为西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