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赵国春  刘刚 《现代地质》1995,9(2):226-233
摘要: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育一条北东向的较大型强变形带,经历了自海西晚期至燕山早期的3个韧性变形序列,其中,印支晚期为主变形期,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带,呈现强应变带与弱应变域交织的格局,有先左行后右行的韧性压剪变形特点。该剪切带形成于温度约220℃、围压约270MPa,距地面约11km的地壳深部。燕山晚期本区以脆性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发育。海西和印支构造奠定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22.
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对道伦达坝矿床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测年、锆石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 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82.2±4.5~287.0±3.7 Ma.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均具有较高的176Hf/177Hf(平均值分别为0.282 770和0.282 769)和低的176Lu/177Hf(平均值分别为0.002 224和0.001 984)同位素组成,εHf(t)值变化范围为3.05~8.58之间和2.31~7.36,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730.22~1 083.46 Ma和812.42~1 134.56 Ma,暗示其来源为年轻的新生下地壳,可能遭受了古老地壳的混染.锆石微量元素研究显示,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具有低的Nb含量(< 2×10-6)和强烈的Eu异常,符合S型花岗岩特征.锆石的Ti饱和温度平均值为770℃和785℃,指示其源区经历了水近饱和情况下的部分熔融,暗示其可能形成于俯冲环境下.   相似文献   
323.
刘瑾  陈兴强  王平  李廷栋 《地球科学》2020,45(7):2673-2683
渭河盆地和三门峡盆地内发育的河湖相三门组沉积,记录了上新世-更新世的盆地沉积历史,对认识区域古环境及盆地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两个盆地三门组地层的沉积相分析和物源重建,发现2.8~2.6 Ma盆地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2.8~2.6 Ma渭河盆地由深湖转为浅湖沉积,水位下降,而三门峡盆地由河流相转为滨浅湖,水位上升.结合前人古地貌重建和区域应力反演结果,认为上新世渭河盆地和三门峡盆地相互独立,早更新世两个盆地才连通,湖水由渭河盆地注入三门峡盆地,形成统一的三门古湖.对比区域构造事件和物源分析结果,认为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导致秦岭的抬升,可能是盆地及其水系演化的触发动力.   相似文献   
324.
正宁夏历经数亿年沧海桑田的变迁,留下了宝贵的地质资源。宁夏地质工作者在数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完成了区域地质、综合水文地质、区域水文地质等地质调查和国家急需矿产的普查、勘探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宁夏地质工作者运用遥感技术,通过碧空慧眼看宁夏,对宁夏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观测要素开展遥感监测,推进了富饶美丽新宁夏建设。  相似文献   
325.
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征——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在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的。现以图为例简述其高原岩石圈特征。  相似文献   
326.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地球学报》1998,19(1):115-116
  相似文献   
327.
大陆的起源     
太阳系固体星球都有类似的核-幔-壳结构,但唯独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长英质组成的大陆壳.太古宙大陆克拉通主要由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为主的TTG深成侵入体变质而成的正片麻岩和由基性-超基性酸性火山岩及少量沉积岩变质的表壳岩(绿岩)组成....  相似文献   
328.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区内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30%以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胶东区内重要的类型之一,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该类型的典型代表。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对该矿床的蚀变岩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实地岩心编录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了典型蚀变岩石样品并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技术方法总结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同时探讨了黄铁绢英岩中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在标高-1 200~-1 400 m范围内蚀变强烈。蚀变类型有钾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等,其中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从原岩到黄铁绢英岩的整个蚀变过程中,流体向围岩提供了大量(迁移量> 2)的As、 Sb、 Te等低温元素,中量(迁移量为1~2)的Pb、Zn、Cu等中温元素,少量(迁移量<1)的Co、Ni、Cr等高温元素,表明在标高-1 200~-1 400 m处,流体以中低温元素组合为主,预测-1 200~-1 400 m处矿体仍处于中上部,深部还有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