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水泉沟组分布在辽西凌源地区,不整合覆盖早中生代第一期推覆构造系统,其上又被稍晚形成的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所掩覆.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为230.4Ma±3.1Ma.测试结果表明①辽西水泉沟组时代为晚三叠世;②燕山地区晚三叠世安山质火山岩很可能代表一种拉张的构造环境;③燕山地区早中生代早期挤压逆冲构造发育于早中三叠世,即燕山地区印支阶段早期为挤压逆冲,晚期为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212.
一、《中国地质》的历史沿革及办刊宗旨《中国地质》作为我国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原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和现在的国土资源部主办或主管的地学类刊物,它的诞生已经整整50年了。在过去的50年期间,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和地质工作管理体制的演变,《中国地质》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刊于1953年4月。作为当时地质部的机关刊物,以介绍、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也刊登一些地质勘查和调查研究的成果。1955年,为适应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把《地质通讯》与《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成为…  相似文献   
213.
高锐  李廷栋  吴功建 《地质论评》1998,44(4):389-395
笔者等完成的亚东—格尔木和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大断面揭示出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基本结构、组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发现了印度板块在南缘向喜马拉雅山下俯冲、阿拉善地块在北缘向高原下楔入的证据,它们构成了使高原隆升的主要驱动力。多学科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一个由8个地体拼合的大陆。高原内部地壳20~30km深度附近普遍发育低速高导层,它是构造应力去偶层,其上地壳脆性变形,逆冲叠覆,缩短增厚;其下地壳结构横向变化大,韧性变形。藏南下地壳(50~70km)速度发生逆转;而藏北下地壳速度增高并呈梯度变化,具有双莫霍面特征。高原莫霍面起伏变化大,南北边缘山脉山根特征明显,在高原内部缝合带两侧莫霍面多有断错。虽然高原地壳巨厚,但是岩石圈地幔并没有增厚。高原隆升经历了俯冲碰撞(K_2—E_2)、会聚挤压(E_3—N_1)、及均衡凋整(N_2—Q)3个阶段。青藏高原岩石圈现今处于双向挤压的动力学环境,莫霍面的不稳定变化,岩石圈地幔下沉等因素引起的壳幔之间和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壳的走滑与拉伸作用,是维持高原现今高度和范围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214.
热幔柱来源于何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地球深部产生热幔柱的可能位置及其热边界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215.
着重介绍了目前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在变质作用温压确定,变持作用不同阶段时间标定,变质作用动态演化过程的组构标志,变质作用演化热模拟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关系等方面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16.
着重介绍了当今变质地质学在变质作用温压计算,变质流体组成分析计算、变质作用时间测定和变质作用热模拟等诸方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17.
<正> 著名地质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前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级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现任理事长程裕淇教授,1912年10月7日生于浙江省嘉善县城。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至1935年任地质调查所调查员。1935年至1938年赴英国留学,在利物浦大学地质系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其间曾赴北欧三国考察变质地质,又去瑞士巴赛耳大学矿物岩石系短期学习和野外地质考察。回国后历任地质调查所矿物岩石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经济地质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218.
1983年8月15日至8月27日,在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震中以南40公里的河南省兰考县堌阳、爪营两地的24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38眼农用机井出现水、气 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表现为井水翻花、冒泡、 发响,并逸出可燃气体。因各井可燃气体含量和 浓度不同,故可燃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井孔点燃时  相似文献   
219.
<正>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南部、中国境内的西南部,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平均海拔高度为4.5—5km,是地球上时代最新的造山带。早在19世纪末叶,喜马拉雅山曾作为地壳均衡假说的起源地,该区发现了巨型的推覆构造,该区地壳结构所显示的纵横不均一性,该区为现代的地震活动区,以及高原独特的隆升和演化等,一直是国内外地球科学家所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0.
中部Rajasthan地区的紫苏花岗岩主要呈“补片”状出露于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地体(一般称为条带状片麻杂岩或BGC)中。条带状片麻杂岩组成了印度次级大陆著名的Aravalli山脉基底的主体部分。以紫苏斜长花岗岩、石英紫苏闪长岩和紫苏闪长岩为代表的紫苏花岗岩类,与本区的科马提岩、变质苏长岩、方辉角闪岩、麻粒岩、花岗变晶岩、高级变质的泥质片岩、不纯石英岩、钙硅酸盐岩、花岗岩和混合岩等深就位岩石密切共生。清楚的侵入关系以反内部含有大量未吸收的变基性岩和片麻岩包体的存在,是紫苏花岗岩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紫苏花岗岩类具有坚硬、致密的特点,中粗粒,浅绿色至古铜色。这些特征与世界其它典型地区紫苏花岗岩相似,但本区紫苏花岗岩缺少层状、叶理、条带和与围岩渐变过渡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