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18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15篇 |
天文学 | 1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简要论述了锚拉支挡结构中预应力锚杆的加固机理 ,对土层锚杆锚固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确定预应力设计值的依据和预应力施加的程序 ,最后提出了提高预应力锚固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矿业工程是人类获取能源与原料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传统采矿技术的深入融合,传统矿业工程管理技术难以适应煤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的需求。由此,提出了基于融合赋能管理思想的“五化协同”工程管理方法,阐述了包含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五化”主要内容,分析了“五化”协同建设的多目标、协同、开放、伺服、自组织等特性,构建了以价值最优化为整体目标,以“五化”协同融合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构架体系。在指导煤矿智能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智能化开采与智能化建井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为矿业工程决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条科学的可借鉴、可复制的工程管理模式,以引领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与管理新方向,践行工程与经济、工程与技术、工程与管理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工程哲学思想,对于工程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塞曼效应是目前测量太阳磁场最主要的方法, 但使用塞曼效应观测存在两个问题: 测量到的矢量磁场中, 垂直于视线方向的磁场(横场)方向存在$180^circ$不确定性; 同时, 横场的测量精度也要比沿视线方向的磁场(纵场)低一个量级. 可以通过在不同的视线方向立体观测磁场去除$180^circ$不确定性并且提高太阳磁场横场的测量精度. 重点讨论联合日地L5点和日地连线方向的观测提高横场测量精度的问题, 同时通过模型建构与数据定量分析, 得出横场误差的减小量. 通过球面三角公式, 求得地球和L5点磁场的坐标关系, 由标准偏差传递公式得到修正后的地球处的测量误差; 统计日震和磁场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 HMI)观测到的太阳磁场误差的数据分布, 模拟出两幅符合太阳磁场分布的数据, 分别作为地球和L5点的误差图; 结合地球和L5点数据, 得出地球横场误差的修正数据并与原始横场数据进行对比, 发现可以使地球处观测的黄道面上的横场误差降低为原来的17%左右. 相似文献
35.
区域数值模式对两次暴雨过程的降水模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应用于西南地区的MM5、GRAEPS、AREM和成都区域业务运行数值模式(η)4个区域模式对2004年6月29~30日成都邻近地区和9月2~6日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暴雨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4个区域模式对这两次强降水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反映。MM5、GRAPES和AREM显示了较好的预报能力,特别是MM5和AREM模式的预报在落区、强度和降水演变上与实况较一致。AREM模式预报的雨区清晰,但降水强度偏弱;MM5模式在预报出强降水的同时,出现较多的虚假降水,对持续时间长的降水过程预报较好,GRAPES预报的雨区较不稳定,但对持续时间短的过程有较好的反映;η模式降水预报偏小太多,对6月30日的过程在盆地的预报无明显反映。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模式本地化工作,发展适合西南地区的数值模式,开展数值集合预报技术研究,整体提高成都区域中心数值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36.
37.
介绍了气候预报服务关系数据库的Client/Server结构设计过程,结合一个在WindowsNTWorkStation4.0/Windows95支撑下的客户应用软件,描述了文件服务器中的气象报文向数据库,服务器的自动转换过程,给出了数据库查询的客户应用界面。 相似文献
38.
40.
选取了2001年8月发生于北京市的具有不同大尺度环流强迫特征的两次强降水过程,利用MM5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T213预报资料,分析了模式非绝热物理过程对北京市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特征和不确定性,探讨了解决暴雨预报不确定性的集合预报方法,进行了多物理模式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式非绝热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精细化预报结果有明显影响,包括局地降水强度、空间分布型态、时间演变特征等;在高分辨率模式中,采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后,会出现更多的小量级降水预报,且不论是大尺度强迫较强的暴雨,还是大尺度强迫较弱的暴雨,对流参数化方案都是造成降水预报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多物理集合预报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集合预报可提供有价值的预报信息,是解决灾害性天气预报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但就目前的模式水平而言,可重点发展降水集合预报,特别是强降水集合预报系统,以反映模式在降水预报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