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7篇
  免费   2178篇
  国内免费   2575篇
测绘学   1565篇
大气科学   1745篇
地球物理   1662篇
地质学   7009篇
海洋学   1906篇
天文学   311篇
综合类   905篇
自然地理   1437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497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408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336篇
  1992年   360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31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26篇
  1958年   35篇
  1957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丘陵山区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聚集区,开展丘陵山区贫困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对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以村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刻画了于都县农村贫困地理格局及其分异特征,识别了丘陵山区驱动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子,揭示了农村贫困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集聚性特征,且聚集效应随减贫力度加大有所减弱;② 坡度、行政村到县城中心的可达度、路网密度和公共服务点数量是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子,且随时间推移,资源禀赋不足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区位条件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逐渐增强;③ 不同时期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农村贫困化有其自然和人文根源,科学减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以深化贫困发生机制理论认知为基础,协同推进区域性贫困和个体性贫困的减轻,从而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92.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日趋重要。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分析、EG指数和面板回归等方法,对2007—2017年河南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河南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其8个分行业集聚程度较高,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教育最低;②河南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其8个分行业专业化水平较低,其中郑州市专业化水平最高,并在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表现出较强的集聚优势;③河南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其8个分行业空间集聚结构较差,发展还不成熟;④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最大,交通条件、资本支持、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政府行为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能与糖进行非共价可逆结合的蛋白质,具有凝集细胞和聚糖的作用。在牙鲆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鱼卵凝集素(Fish egg lectin)是凝集素超家族中的一员,在硬骨鱼的抗菌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在本研究中,克隆验证了牙鲆FEL1基因(Fish egg lectin 1,PoFEL1),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为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4.8 kDa。PoFEL1组织表达分析显示,PoFEL1在卵巢、肠以及肝脏中的表达量比较高;胚胎发育过程中PoFEL1表达分析显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PoFEL1的表达量比较高,随着胚胎的逐渐成熟,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呈母源性表达。体外细胞刺激实验表明LPS、PGN、Poly(I∶C)和E.tarda刺激牙鲆卵巢细胞系后,PoFEL1的表达上调。利用牙鲆卵巢细胞研究了PoFEL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证实其分布在细胞质中。用LPS刺激过表达PoFEL1的牙鲆卵巢细胞系,发现细胞因子p38、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上调。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发现,过表达PoFEL1能显著上调NF-κB报告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说明PoFEL1对NF-κB通路可能具有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说明PoFEL1在牙鲆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多环芳烃(PAHs)与纳米材料污染已对沉积物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其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环境危害可能更大。为了深入探讨PAHs与纳米材料对近岸表层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复合毒性效应,本文选取位于胶州湾(JZB)的大沽河河口区(DRE)E站和湾内S站,分别以菲和纳米银代表PAHs和纳米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剂量单一及复合污染下沉积物反硝化潜势(PDA)的变化,结合浓度相加模型(CA)、独立作用模型(IA)和中效/联合指数等效图法(CI)三种复合毒性评价方法,评价菲和纳米银对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复合毒性效应,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两种污染物浓度越高,对研究区域反硝化潜势的抑制作用越大。菲、纳米银单一及复合作用下对河口区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EC50值分别为44.62、112.49和64.86 mg·kg-1,对湾内分别为61.79、147.05和96.18 mg·kg-1。菲单一作用对反硝化潜势的抑制效应强于纳米银,但复合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强。两种污染物对河口区的沉积物反硝化潜势抑制效应强于湾内,可能与河口区具有较高Eh和沉积物颗粒度及较低的pH、盐度和有机质含量有关。三种毒性效应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菲和纳米银的复合污染对2个站位反硝化潜势的毒性效应均为协同作用,且对大沽河河口区的协同作用更强。此外,CI法对复合效应的预测结果比CA和IA法更为接近实际观测值,且CI不需要考虑污染物作用模式的限制,因此认为CI法更适用于评价混合污染对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复合影响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菲和纳米银会增强彼此对反硝化菌及反硝化功能的毒性效应,由此推断,PAHs和纳米材料在环境中同时存在时比其单独存在对沉积环境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脱落后,治疗组为121例,对照组为122例。2组在每年的三伏季节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2组患儿均连续贴敷3年,从第1年贴敷完成后开始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第2、3年末总有效率分别为71.07%(86/121)、91.74%(111/121),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26/122)、54.10%(66/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9.75%(36/121)、61.98%(75/121),高于对照组的10.66%(13/122)、23.77%(29/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反复呼吸道感染每年发病次数、病程、病种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微阵列GeoChip 5.0技术,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人工固沙植被区的生物土壤结皮(BSC)为对象,分析BSC演替过程中参与铁代谢的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特征,研究微生物铁代谢对BSC演替的响应及调控。结果表明:真菌参与铁吸收和转运过程,古菌参与铁转运和贮存过程,细菌则在铁代谢吸收、转运和贮存过程中均起主要调控作用。门水平上,BSC铁代谢功能微生物组成变化对演替的响应不敏感,BSC铁代谢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SC铁代谢功能基因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和三类铁代谢过程基因信号强度达到最高水平需要经过61 a的演替。调控BSC铁吸收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亚铁氧化酶编码基因iro;调控原核生物铁转运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羟基苯甲酰丝氨酸铁外膜转运体编码基因cirA和Fe(Ⅱ)转运蛋白编码基因feoB,真菌铁转运过程主要依靠含铁细胞转运体和铁氧化酶高亲和力的作用;调控铁贮存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固定相类核蛋白编码基因dps。在BSC演替阶段末期,上述铁代谢功能基因强度的显著增加促进了微生物的铁代谢潜能。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铁代谢潜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灌丛沙丘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的风沙地貌。戈壁上发育的灌丛沙丘在戈壁沙尘释放和固沙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对戈壁上的灌丛沙丘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提取,并分析沉积物特征,计算戈壁灌丛沙丘的固沙能力,为沙尘释放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戈壁上发育的灌丛沙丘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即主要分布在干河床的两侧和地势低洼地区。(2)戈壁灌丛沙丘在形态上和其他地表灌丛沙丘类似,但沙丘的长度、宽度、底面积、体积等小得多,而且参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沉积物的累积概率曲线表现为三段式,跃移组分的粒度范围(50~700 μm)明显与以往研究不同。沙丘内部和表层的粉沙和黏土含量分别为4.47%和5.24%,从而说明灌丛沙丘能够捕获戈壁上释放的粉尘物质。(4)戈壁地区单个灌丛沙丘的粉尘释放量约0.05~0.08 m3,固沙能力最大可达18.71 m3。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某地共99个GPS水准点的大地高和正常高求取高程异常,使用DOG球面小波模型和多面函数,分别对高程异常进行拟合。拟合时剔除模型残差大于2倍中误差的点,并在剔除粗差后重新进行拟合。通过比较外部检核点的已知高程异常值和球面小波模型值、多面函数拟合值之间的均方差评价模型的精度。数据结果表明,以外部检核均方差最小为准则,球面小波模型拟合精度较优,其拟合精度为1.65 cm,多面函数拟合精度为2.35 cm。  相似文献   
999.
为满足复杂地形景区对三维地图导览的需求,构建更为清晰的三维地图模型,提供良好的三维导览地图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与卫星影像进行贴合,DEM数据的采样密度要与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本文通过对比当下常用的四种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运用特点,设置相关阈值及权重,直观比较了四种插值方法产生的插值结果,选择更适合复杂景区DEM插值的插值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度提升,以此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DEM数据。最后利用相应地区的卫星影像进行地图投影及影像贴图,两种数据结合构建复杂景区的三维地图模型,给游客带来更为精确直观的定位信息和空间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湖南地矿行业多采用MapGIS软件进行地质数据的管理和分析,然而,该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略显不足,尤其在处理大数据时更是力不从心,且其中的67版本难以满足2000坐标系统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使用已有的数据,并充分发挥其价值,本文以麻阳县地质图为例,通过研究MapGIS和ArcGIS软件之间的异同,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MapGIS到ArcGIS格式的数据转换方法,使得转换前后的数据在数量、样式、属性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