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内瀚岩体位于云开地块西北缘,总体沿罗定—广宁断裂呈北东向展布,出露面积超过600 km2,岩性以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对内瀚花岗岩代表性岩石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其结晶年龄为246.7±7.1 Ma,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内瀚岩体侵位结晶与区域上印支期广泛的碰撞造山、地壳增厚存在密切的关系,与地壳局部熔融具有动力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3.
沽源火山盆地是中国华北地块北缘一条重要的铀钼多金属成矿带--燕辽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地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该带矿床多数产于火山岩中,其成因一直被认为是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文中根据花岗岩原地重熔理论及大官厂矿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特征,提出大官厂矿区其下隐伏有花岗岩体,成矿作用主要与隐伏的花岗岩有关;同时分析出本区隐伏花岗岩体的重熔界面隆起部位,指出该位置(背斜核部)是成矿最有利部位,推测可能隐伏有斑岩型钼矿床,为本矿区的找矿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理论的基础上,对甘肃中川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中川花岗岩体的形成是该区地壳于早中生代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的结果。陆壳的多次熔融(重熔)不但造成复式岩体的同心圆状构造和岩体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变化,同时造成不同元素的成矿作用。富金地层被卷入的中生代早期的地壳熔融事件,使印支-燕山早期的成矿作用主要形成金或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根据岩体内部发育的NNE向破裂体系特征及沿断裂发生的热液活动,推断该区深部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尚发生过一次重熔事件或尚存在重熔岩浆。晚期的重熔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f(O2),此为铀元素在热液中大量存在的必要条件,因而本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导致铀的富集,在岩体内部的断裂中形成脉状的“花岗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5.
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对探讨珠江三角洲发育形成、古地理环境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整理9425个钻孔数据基础上,文章重新厘定了钻孔中更新统地层,利用ArcGIS和GoCAD重建了珠江三角洲更新统地层和基底断裂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地层沉积中心分布说明了更新统石排段和西南镇段地层分布、内部结构受到了NW、 NE以及近EW向三组断裂的控制;更新世西江、北江和东江等主要古河谷的发育位置与珠江三角洲盆地基底较深的位置基本吻合,且沿着构造线发育形成平行岭谷地貌,但与现今河道位置不同。西南镇段沉积时沉积中心、分布范围以及厚度与石排段有所不同,反映了珠三角基底断块发生了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6.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育典型的湿润气候型丹霞地貌,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体地貌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而对整个丹霞盆地范围内地貌发育的控制因素较少涉及,尤其缺乏对断裂体系与丹霞山体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本文根据丹霞盆地野外考察、岩石硬度测量、线性构造遥感解译以及岩石样品实验分析,阐明岩性、沉积相、构造抬升、断裂切割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在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和形态分类方案。丹霞盆地上白垩统由长坝组和丹霞组构成,前者出露面积更大,形成了周边低缓山丘;而后者分布区集中且发育具有绝壁陡崖的丹霞地貌。丹霞组发育冲积扇相粗粒碎屑岩和风成砂岩,单层厚度大,胶结致密,密度和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长坝组岩性主要为河湖相细粒碎屑岩,泥质含量高,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剥蚀后不能形成有陡崖坡的丹霞地貌。在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影响下,丹霞盆地呈整体抬升,地层倾角平缓,产生一系列北东向断层及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节理,使红层形成网状断块。这些构造破裂面为随后的风化剥蚀作用提供条件,最终形成悬崖峭壁、网状沟谷和奇峰怪石。丹霞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风化、崩塌、流水侵蚀和岩溶作用等都是塑造该区地貌的主要外营...  相似文献   
17.
对粤东北新丰地区基性岩脉进行了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 果 表 明:新 丰 地 区 近 SN 向 和 NWW 向 基 性 岩 脉 的锆石 U-Pb年龄分别为(148.6±4.1)Ma(MSWD=1.3)和(85.7±2.0)Ma(MSWD=1.4),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基性岩脉具低碱富钠、较高钛含量、富铁、中等镁含量和准铝质特征。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小角度右倾斜型,轻重稀土元素中等分馏、轻稀土元素富集。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 Ba、Rb、K,亏损 Ta、Nb、Zr、Hf和 P等 特 征。晚侏罗世基性岩脉轻微 Ce负 异 常(δCe=0.89~0.93)和弱 Eu正异常(δEu=1.00~1.05),Th/Yb比值比较高,表明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富 Th俯 冲流 体 交 代。2组 基性岩脉岩浆源区均来自地幔,可能经历了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新丰地区基性岩脉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但早期基性岩脉(148.6Ma)较晚期 (85.7 Ma)具有相对较浅的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18.
贵东岩体是我国最大的产铀花岗岩岩体之一,位于古老地块赣南粤北加里东褶皱带边缘,呈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约1000 km~2.区内存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富铀层,如加里东构造层(Z-S)铀含量为3.3×10~(-6)~4.6×10~(-6),局部达36×10~(-6),它们为该区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因此该区壳内重熔花岗岩有较高的铀背景值.  相似文献   
19.
新坪铜钼矿化花岗闪长岩体位于佛冈复式岩体中北部,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4.6±1.8)Ma(MSWD=1.2),侵位时间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呈中酸性(SiO2=63.43%~65.27%)、准铝质(ACNK=0.76~0.92)、中等碱含量(ALK=6.09%~7.63%)和富钾钙碱性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HREE=8.26~13.20,(La/Yb)N=8.17~16.64,轻微的铕亏损(δEu=0.73~0.87),富集Rb、U、Th和La,亏损Nb、Ta、Ti和P、Ba、Sr。锆石εHft)值为-3.0~0.2,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16~1.36Ga,镁指数(Mg#)=42.64~46.95,表明源岩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有亏损地幔组分的参与。Nb/U和Nb/La比值分别为0.20~0.38和1.7~2.2,显示源区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坪岩体成岩过程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形成于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片俯冲消减作用下的伸展拉张环境,与玄武质岩浆底垫诱发中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部分熔融有关。早白垩世晚期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重要的Cu-Au-Mo成矿期,位于南岭中东段的新坪花岗闪长岩体与邻区闽西南紫金山铜多金属岩(矿)体形成时代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且野外能观察到明显的铜钼矿化,因此具有较好的铜钼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粤东北新丰地区基性岩脉进行了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丰地区近SN向和NWW向基性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8.6±4.1)Ma(MSWD=1.3)和(85.7±2.0)Ma(MSWD=1.4),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基性岩脉具低碱富钠、较高钛含量、富铁、中等镁含量和准铝质特征。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小角度右倾斜型,轻重稀土元素中等分馏、轻稀土元素富集。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Ba、Rb、K,亏损Ta、Nb、Zr、Hf和P等特征。晚侏罗世基性岩脉轻微Ce负异常(δCe=0.89~0.93)和弱Eu正异常(δEu=1.00~1.05),Th/Yb比值比较高,表明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富Th俯冲流体交代。2组基性岩脉岩浆源区均来自地幔,可能经历了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新丰地区基性岩脉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但早期基性岩脉(148.6 Ma)较晚期(85.7 Ma)具有相对较浅的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