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9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扬子西缘龙门山区泥盆纪沉积旋回与相序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祥辉  刘文均 《矿物岩石》1998,18(2):115-120
扬子西缘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可识别出一个二级、三个准二级、十八个三级沉积旋回和三十余种高频旋回,低级(高频)旋回往往以不同形式叠加构成高一级沉积旋回。高频旋回具有复杂的相序结构样式,大致可概括为非对称向上变浅、加深和对称型三种。整个泥盆纪沉积旋回的旋回演化作用早期为异旋回作用,中期为自旋回与异旋回作用交替,晚期则转变成自旋回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2.
南丹县六寨生物礁,产于中泥盆世东岗岭组中。它长4.5km、宽300m,最大厚度达158m,是广西最大的生物礁之一。该礁体属台地边缘相中的堤礁,可细分为六个亚相。岩石类型有棘屑灰岩,塌积角砾岩,生物屑灰岩,层孔虫——珊瑚灰岩、泥晶灰岩等。造礁生物有层孔虫、刺毛类,附礁生物有珊瑚、腕足类、棘皮类等。礁体生长经历了二个阶段,五个造礁时期,至东岗岭末期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53.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海平面升降规程,频幅及对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海平面升降由三个准二级旋回叠加组成,第一个含S1-S3层序所对应的三个海平面升降旋回;第二个、第三个分别含S4-S10六个和S11-S18八个层序的三级海平面组合而成。海平面升降频幅样式可识别低频低幅、高频低幅、低频高幅、高频高幅上种类型,整个泥盆纪表现为早晚期低频低幅型,中期则以另外三种混合叠加为主,最高,最低海平面对比显示全球各大陆具不等时性,全球海平面升降规程则具相似性。  相似文献   
54.
泥盆纪-石炭纪右江盆地结构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域应力场和同沉积活动断裂带延伸方向的差异,使北西向次级深水盆地呈张裂性质的地堑式和半地堑式盆地,而北东向次级深水盆地则大都具走滑盆地特征。泥盆纪的岩相古地理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裂陷阶段、被动陆缘裂谷作用阶段和沉积充填阶段。  相似文献   
55.
刘文均 《矿床地质》1984,3(3):38-46
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层控铅锌矿床是世界上铅锌金属的主要来源。我国东部地区碳酸盐岩中层控铅锌矿床的赋存层位很多,从元古界到中生界均有发现。但较为重要的矿化层位为数并不太多,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花垣铅锌矿床流体包体中的子矿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西部花垣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上部藻礁灰岩的大型MVT矿床。矿床的矿石矿物中普遍有流体包裹体存在,其中有子矿物发现。采用 EDX对它们进行研究后在4种主矿物中发现有7种子矿物;闪锌矿、石膏、方解石、重晶石、石盐、黄铁矿和沥青。硫酸盐类矿物在包体中的发现,证明成矿流体中,SO4的含量较高,而且可以是与金属离子共同迁移。  相似文献   
57.
钦防褶皱带的形成及其地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钦州—防城一带的钦防褶皱带,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海西褶皱带,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阶段。晚加里东阶段,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不完整拼合,造成具有地槽型沉积特点的钦防线余海槽,与泥盆系为整合关系。海西期,它成为华南海侵的主要通道,随着寰牢山洋盆的打开与华南大陆边缘北西向裂谷系的形成,与右江盆地融为一体,成为它们的东部边界。东吴运动后,在滨太平洋构造影响下,钦防海柄褶皱成山,西侧形成上思前陆盆地并逐渐向西迁移,造成迭置的沉积棱柱体,从而使前期的右江盆地解体为构造性质不同的东西两部份。印支期后,右江盆地和上思前陆盆地同时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