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康定变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康定地区出露的变质侵入岩是以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中酸性岩浆岩。岩石中锆石主要结晶于721~773 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岩体中所测最老年龄为2 468 Ma,可能代表扬子陆块的基底;在锆石的增生边及新生错石颗粒获得的99~531 Ma年龄反映了后期变质事件的改造。该岩体的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的富集。以上的特征表明,康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可能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72.
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及热液作用中金富集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热液矿床中金主要以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赋存状态产出,裂隙金构成富矿石。金的两种析出形式,分别为热液演化过程中金的两组成矿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金的活化和沉淀作用与热液流体中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为阐明热液富金矿石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实验是在自紧式冷封高压釜(石英管衬套)中完成的。实验的物理化学条件模拟胶东玲珑等金矿的实测成矿参数t=400~200℃;p=50~10MPa;c(NaCl+Na2S)=05~1mol/L;pH=2~65。装填物料为Fe2O3+6S+AuCl3·HCl·4H2O或金粉。恒温时间为7~12d。合成黄铁矿具有完好的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晶形。盐酸分步提取法实验证明,在黄铁矿晶体的核心部分含90×10-6~60×10-6的分散包体金,而黄铁矿边缘部分及以外的残余Fe2O3中仍含有大量的反应残余金粒。实验结果证明,在合成反应体系中只有少量的金与黄铁矿同时析出;而更多的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在自然热液成矿过程中这部分金可形成晚期裂隙金。实验结果与在胶东等地区热液金矿床观察到的事实吻合。  相似文献   
73.
康定—泸定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变质侵入岩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北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岩石组合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其中以中酸性岩为主,具有钙碱性演化特征;长石成分主要为钠长石—更长石—中长石,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广泛存在;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该变质侵入岩样品均投影于火山弧区域。综合以上特征表明康定—泸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74.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小新月菱形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和化冻后的恢复方法等。结果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 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含水量每小时减少0.9%的平均速率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化冻后在冻存管中室温下暗恢复12 h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18.3%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小新月菱形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扩建二期北院工程为背景,详细阐述了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的技术原理和计算方法,对典型软弱土地区深大基坑从开挖至回填结束整个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形进行跟踪监测,深入分析基坑不同施工阶段墙体的变形规律及原因所在,为指导施工、验证设计提供有力支持,保证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76.
遵循科技发展需求,响应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以研究胶东金矿集中分布区地壳深部结构为目的,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重力等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在焦家成矿带深部实施了3000m深钻,进行了深部成矿带的验证。以上工作在深部资源勘查、深部探测技术方面获得了众多的成果;在成矿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7.
西涝口金矿是胶莱盆地北东缘新近取得找矿突破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荆山群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前期在其深部新发现的角闪辉长岩脉中,通过人工重砂分选,获得了自然金。为探索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文章对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属钾玄岩岩石系列,全碱、Ba、Sr、轻稀土元素含量高,Rb、P和重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无铕异常或有轻微的正铕异常,明显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重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富闪深成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其岩浆锆石的εHft)为-14.0~-11.8,暗示其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或存在源区混染的可能性。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年龄为(108.4±2.2)Ma,属早白垩世晚期,明显晚于郭家岭、伟德山序列岩体。综上,笔者认为西涝口金矿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俯冲板片脱水而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其成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山弧有关,其与该区金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极有可能在成矿过程中直接提供了金的来源。西涝口金矿的形成时代应当在110 Ma左右,胶东东部应该存在110 Ma的金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78.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群聚产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这种空间产出规律与断裂带的渗透性结构有关。通过应力转移模拟,计算库伦破裂应力(CFS)的变化值,获取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可以为成矿流体通量及其中金属沉淀成矿概率提供半定量约束。胶西北焦家金矿田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其内金矿化严格受NE-NNE向的焦家断裂带构造控制,而其深部隐伏的近EW向基底构造带对成矿的贡献尚不明确。为此,我们根据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的基底构造带空间形态,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基底构造带对理想模型和焦家断裂带内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探讨基底构造对矿床定位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EW向基底构造带对区域库伦破裂应力的变化有明显影响,模拟结果图像可视作该深度上NE-NNE向浅表断层和EW向基底构造带分别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之和。成矿深度上某一点因基底构造带活动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值与基底构造带埋深与成矿深度间距的平方呈反比。当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减小;而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不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增大。焦家金矿带内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发生右行为主的走滑活动,滑动侧伏角不大于30°,滑动位移量略大于浅表的焦家断裂带。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的再活动导致在其与浅表断裂交汇部位形成构造节点(如新城、焦家),引起该处断层破裂的传播受到阻滞,库伦破裂应力增大,而岩石破碎,有利于高渗透性的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产出;在远离焦家主断裂带的前孙家、洼孙家等部位,浅表断裂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不明显,而基底构造带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占主导,发育高渗透性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中-小型金矿床(点)的产出。基底构造带的空间展布及其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可作为评估区域成矿潜力的重要因素,EW向基底构造带与NE-NNE向浅表断层的交汇部位是重点靶区,且基底构造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越小则发育金矿床的概率和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79.
应用RAPD技术对裙带菜七个配子体克隆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裙带菜7个单克隆进行了RAPD分析,从20个引物中筛选出16个能产生稳定的扩增片段的引物,共产64条扩增片段,其中56条呈现多态,多态位点比例高达87.5%,根据这些引物扩增的指纹图谱,计算了各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D),并由此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4419-0.742之间,裙带菜种内遗传变异丰富,其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80.
刘飞  陈岳龙  蒋丽婷 《沉积学报》2006,24(2):229-234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中,岩石中矿物含量的确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传统测定主要依赖偏光显微镜镜下观察统计或进行编程计算,效率较低。通过实例介绍了使用MATLAB工具箱中非负线性最小二乘法根据岩石化学与镜下观察到的矿物种类对碎屑沉积岩中矿物含量进行定量计算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计算方法对岩石矿物含量的计算结果明显比显微镜下统计的更准确、快速,值得推广应用。在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合适的矿物化学组成的正确选取,以保证计算的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