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对四川冕宁沙坝及康定-泸定地区的斜长角闪岩-TTG片麻岩的系统Sm-Nd同位素的测定,在该区首次获得706Ma的Sm-Nd等时线年龄。据此等时线年龄及其他样品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证明长期以来这套被当作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变质岩是新元古代大陆裂解与其后紧接着的地幔柱引起的热变质作用的产物。与已有数据相结合,初步认为扬子克拉通目前所出露的基底没有统一演化历史,对扬子克拉通的基底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2.
北秦岭晚古生代—晚中生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研究表明:具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花岗质岩基主要是南秦岭基底变质岩深熔的产物;而具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原地、半原地型花岗岩类是北秦岭丹凤群有关岩石深熔和交代作用形成的产物.它们都可分为I型和S型,并可同时共存,岩浆源区中都有基性岩石物质的加入,其区别是基性岩类物质对I型花岗岩类的贡献分数较大,具有较小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由于岩浆源区中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花岗岩类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并不代表真实的壳幔分异事件的年龄.从新元古代到晚中生代,I型花岗岩类的d(t)和TDM具逐渐变小的趋势,反映了地壳中基性岩石物质发生深熔作用的时间逐渐变晚,而S型花岗岩类的d(t)增大,TDM变小,反映了基性岩石物质加入比例的增大,暗示着碰撞作用阶段具更加强烈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33.
胶东地区位于古元古代胶-辽-吉带的南段,前人对该区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进行了较多研究,然而,对古元古代侵入岩则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对昌邑地区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讨论了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时代,以及与之相关的粉子山群的沉积时代。本文研究的二长花岗岩具高的全碱含量(K2O+Na2O=6.93%~8.11%),低的Al2O3(9.89%~14.11%),低Mg O(0.01%~0.63%),为偏铝质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56)。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5个样品的锆石LA-MC-ICP-MS和1个SHRIMP定年,形成年龄为2045±8~2187±9 Ma,指示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侵入粉子山群的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080±9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粉子山群小宋组的沉积时间限于2.1~2.2 Ga之间。据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上地壳物质不同程度部分熔融,这得到~2.4 Ga和~2.7 Ga继承锆石存在的支持,较古老地壳物质为新太古代早期TTG岩石。  相似文献   
134.
地球化学填图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环境调查、矿产勘探、土地合理利用和绿色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区域地球化学综合调查工作正在世界各国开展。研究领域有:①制定土地合理使用和区域发展规划;②进行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本底值调查;③对研究区成矿潜力进行预测;④进行原生地球化学环境调查,为地方病的防治和动植物的健康服务;⑤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估,为合理施肥和绿色农业服务。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我国今后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5.
文章通过对狼山霍各乞矿区侵入岩中锆石U-Pb年代学和铪同位素组成、岩石化学及空间上毗邻铜矿体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及与铜矿体的关系.结果表明,岩体岩性为辉长-闪长岩,岩体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具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均大于0.1(0.20~0.77),指示岩浆成因特征;岩体中锆石加权平均206Pb/328U年龄为(273.9±1.2)Ma,表明岩体形成于海西晚期;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4.1~-10.0;Hf模式年龄分布于1.56~1.92 Ga之间,其峰值与Nd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一致,这说明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熔融,并非来自亏损地幔源区;铜矿体钕模式年龄变化比较大,变化范围为1.78~2.37 Ga,反映了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征;野外地质特征和爆裂测温数据表明铜矿体受后期改造,与海西期侵入岩有关.认为海西期辉长-闪长岩体应由太古代结晶基底部分熔融并混入少量幔源组分形成,该岩体对霍各乞铜矿床没有提供大量成矿物质,但岩体的形成对矿体局部有明显的富集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6.
样品量的大小对铜锌同位素测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闫斌  朱祥坤  陈岳龙 《岩矿测试》2011,30(4):400-405
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锌同位素比值时,样品量的大小对其同位素测定值存在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使用不同量的实验室标准溶液(CAGS-Cu、CAGS-Zn)过柱,并以该标准溶液为基准,采用标准-样品交叉法测定铜、锌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当铜、锌的样品量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同位素测定值偏离真值;当铜、锌的样品量足够大时,其同位素测定值趋于真值。流程本底对同位素测定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同时也不存在同质异位素干扰,说明这一现象极可能来自所用试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杂质组分产生的基质效应。在本文报道的实验条件下,当铜的样品量≥4μg、锌的样品量≥1μg时才能够确保铜、锌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现象是否在其他同位素体系的测试过程存在,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7.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到省地科院作了题为“漫话地球三极”的学术报告,山东省地调院、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及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科技人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相似文献   
138.
陈岳龙 《地质学报》2014,88(1):1-14
通过对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主要河流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与分离出的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揭示河漫滩沉积物的稀土与其他微量元素与大陆地壳组成基本一致。不同地段的河漫滩沉积物微量成矿元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别,可能反映了不同地段不同元素成矿的差异。大兴安岭最南部的西拉木伦河无论是从SiO2含量还是Nd同位素组成上,均反映有华北板块北缘物质的明显贡献;最北部的南翁河从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有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前寒武纪微陆块物质的贡献。大兴安岭河漫滩沉积物全样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平均值与锆石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基本一致,分别为1.03、1.01Ga。锆石U-Pb年龄最大值为2473Ma,对应的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3.75Ga,证明大兴安岭中古陆块基底是更老的陆块(3.75Ga)在古元古代的壳内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中元古代开始古陆块从母陆块分离,可能是古亚洲洋打开的前奏。中新元古代-早古生末是从亏损地幔增生到大兴安岭区域地壳事件的最强烈阶段,形成古亚洲洋的洋壳与底侵于古陆块中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类。晚古生代是古亚洲洋洋壳消减俯冲的主要阶段,至晚二叠世大洋消失殆尽进入到陆内造山阶段。中生代受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以底侵于古陆块中的幔源物质为主发生部分熔融,同时也有少量基底物质卷入到此期岩浆作用中,形成占现今该区出露地壳近80%的印支-燕山期火山-侵入岩,但此时基本没有亏损地幔来源的物质直接参与岩浆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9.
140.
新疆东天山地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相关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区域地质问题争论的焦点。对东天山构造带阿奇山安山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安山岩具斑状结构和气孔状构造,斑晶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基质以针状斜长石微晶为主。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镁安山岩喷发于235 Ma(晚三叠世),并含有石炭纪年龄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岩浆期锆石具有低的εHf(t)值(-31.7~-7.6)和古老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2~0.7 G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样品为高MgO含量(3.7%~4.7%)和K2O/Na2O比值(0.6~1.1)及低TFeO/MgO比值(1.6~1.8)的高钾钙碱性镁安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揭示阿奇山镁安山岩为板内伸展背景下含金云母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较浅深度(<80 km)部分熔融的产物,且母岩浆混有古老地壳物质。晚三叠世阿奇山镁安山岩的厘定反映了该时期东天山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