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110篇 |
地质学 | 223篇 |
海洋学 | 2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1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将沓间序列分析理论和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通过对影响滑坡位移各因素的系统建模,定量分析呼影响因素与滑坡位移的关系,为滑坡的合理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观测的碌曲—若尔盖—北川—中江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松潘—甘孜地块、川西前陆盆地、龙门山构造带及秦岭构造带50 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压,迫使向东流动的地壳物质沿高原东缘堆积,并向扬子陆块逆冲推覆.龙门山恰好位于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陆块对挤部位,主要受松潘—甘孜地块壳内高导层滑脱和四川盆地基底高阻体阻挡的约束,地壳深部存在着西倾且连续展布的壳内低阻层,表明龙门山深部确实存在着逆冲推覆构造,其逆冲断裂系中的三条断裂不仅以不同的倾角向西北倾斜,并且向深部逐渐汇集,但茂县—汶川断裂可能在深部与北川—映秀断裂是分离的.龙门山两翼的四川盆地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电性结构既具有明显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四川盆地显示巨厚的低阻沉积盖层和连续稳定的高阻基底的二元电性结构,而松潘—甘孜地块则表现为反向二元结构,即上部大套高阻褶皱带,下部整体为低阻的变化带,龙门山逆冲构造带本身又表现为松潘地块逆冲上覆在四川盆地之上,构成上部高阻褶皱带、中部低阻逆冲断裂带和底部盆地高阻基底的三层电性结构.对比龙门山逆冲构造断裂带的西倾延伸上下盘两侧的两个反对称的二元电性结构,松潘区块深部推断的结晶基底与龙门山断裂带下盘推断的下伏盆地结晶基底又存在某种内在对应关系,推断可能存在一个西延至若尔盖地块的泛扬子陆块.因此,龙门山构造带地壳电性结构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东缘陆内造山动力过程,探索汶川大地震的深部生成机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冰雹微结构的研究是冰雹微物理研究的基础,它对成雹机制的研究、冰雹数值模拟以及人工抑制冰雹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利斯特(List)[1]、麦克林(Macklin)[2]、雷伊(Rye)、列维(Levi)等对冰雹的晶体和气泡结构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徐家骝[3]、施文全[4]、李子华[5,7]等对我国雹块的微结构也作过许多分析。但以上工作多研究球形雹块,对圆锥形雹块的系统分析工作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4.
天气变化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利用2010~2018年南充市交通事故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等资料,探讨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等的具体影响,统计分析了南充市所辖区域内交通事故年和月际、逐日变化和事故发生地当时气象要素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年来交通事故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主汛期(5~8月)和冬季是南充市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期,而春季(3~4月)及秋季(9~11月)交通事故发生相对较少。同时,交通事故发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每日07~08时、11~12时、14~15时、18~19时为高发时段;交通事故多发与天气条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高温、降雨、大雾等天气现象;另外,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5.
通过以随机取样为总体对地质体中元素分布型式的研究,认为元素在地质体中并不总是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常可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型式,即呈多重母体分布。研究认为:多重母体往往代表了复杂地质作用过程的迭加。在岩浆一热液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受岩浆演化阶段和相应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而表现不同分布型式。研究表明:单一母体分布可以表示一次或多次相似条件下地质作用的产物;多次差异显著的地质作用结果往往表现为二重或多重复合母体分布;不同地质作用物理化学条件差异显著程度,表现为母体分离度的大小。因此,可以利用岩体中元素的分布型式和母体分离度来研究岩体的演化或成矿热液作用迭加过程中微量元素的集中、分散趋势。一般情况下,对推断岩体的成矿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上述规律已在豫西花岗岩体含矿性评价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6.
137.
基于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运用分形、混沌理论,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近38年的环境灾害受损次数进行了时空分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陆桥新疆段受损状况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自相似性,其容量维Df在0.8302~1.437之间,而且在空间序列上也具有自相似性,存在明显分维结构,其信息维D1在0.0997~0.1272之间。灾害严重区段的容量维值较大,并且容量维值越大,灾害事件中等级的复杂程度就越高,这一特征将有助于认识灾害发生规律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关于针灸治疗M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s,共1005 例MCI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RR= 1.35,95%CI=(1.19,1.53),P<0.00001]及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积分[MD=1.10,95%CI=(0.92,1.28),P<0.00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积分[MD=1.59,95%CI=(1.00,2.18),P<0.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SMD=0.12,95%CI=(-0.32,0.56),P=0.60]、血清β-淀粉样蛋白值[SMD=-0.58,95%CI=(-2.08,0.93),P=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其疗效优于非针刺疗法,但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与非针刺疗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