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里伍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中,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地球化学并结合岩石学研究,对其含矿岩系原岩进行恢复并分析大地构造-沉积环境,进而揭示含矿岩系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以里伍铜矿为代表的"里伍式"铜矿含矿岩系为一套被动大陆边缘含火山质的砂泥质海相沉积岩,主要由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组成,夹少量变基性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系本身,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主成矿作用为燕山期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成矿,矿床受韧性剪切带和穹窿构造控制明显。成因上属于海相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川西江浪穹隆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环穹窿腰部分布着一系列产状、矿床特征相似的铜多金属矿床——里伍式铜矿床,包括里伍、中咀、笋叶林、柏香林、挖金钩、黑牛洞等矿床。这些矿床的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出于中元古代里伍群中,其成因模式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选择里伍和黑牛洞铜矿中的含矿石英-电气石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代表性电气石单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及LA-MC-ICPMS原位硼同位素测试,据此制约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背散射及显微图像特征揭示两矿床的含矿电气石具有单一的流体来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电气石在类型上均属镁电气石;硼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两矿床的电气石δ11 B值分别为-15.47‰±0.83‰~-13.06‰±0.77‰(n=10)及-13.19‰±0.57‰~-5.91‰±0.67‰(n=16),与花岗岩的δ11B值区间非常一致,表明这两个矿床属(区内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通过对比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很可能存在一条NE-SW向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即松潘-甘孜铜多金属构造成矿带。本次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层状型矿床成矿理论,而且对指导该造山带中其他穹窿体的找矿具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九龙中咀铜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稳定。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网脉状、角砾状、块状铜锌矿石。矿石建造为FeCu-Zn建造。金属矿物由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组成。主要蚀变类型为石榴子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矿体铜品位较高,平均品位为1.65%。目前该矿床仍在进行详查地质工作,矿区向东和向北西方向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该矿床的发现与评价,对于重新认识里伍铜矿床外围找矿潜力和进一步指导该区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西部里伍式富铜矿床黄铜矿Re-Os定年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柱  周清  张惠华  代堰锫  李超  沈战武  马东 《地质学报》2017,91(12):2727-2738
川西里伍式富铜矿系指产于扬子地台西缘和松潘-甘孜造山带接合带江浪穹窿中的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的富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矿相学研究表明其为热液型矿床。为精确厘定热液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本文对占主体的块状-脉状矿石中的黄铜矿进行了高精度NTIMS 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0.2±4.9~151.1±4.8Ma(2σ),说明里伍式富铜矿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明显晚于赋矿围岩新元古界里伍岩群,与江浪穹窿边部出露的花岗岩体年龄较为接近;初始187Os/188Os比值为3.65±0.29,说明其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大陆地壳,很可能主要来源于赋矿岩层里伍岩群。结合成穹构造—岩浆事件,本文认为早燕山期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岩浆热隆作用不仅为铜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和部分流体,同时为矿体最终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容矿空间,是里伍式富铜矿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铅锌元素主要可能来自下伏地层、赋矿地层本身,硫可能来自地层硫酸盐,加里东、燕山运动可提供成矿动力,各种构造裂隙和高孔隙度的碳酸盐岩可成为导矿、配矿构造或容矿空间,化探显示有明显的铅锌异常带,本区的几个矿点与黔东—湘西成矿带内铅锌矿的各种特征很相似。因此推断渝东南铅锌成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里伍铜矿含矿岩石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温度、成分和盐度测试分析,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浓集机制,为解释里伍铜矿的成矿环境和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浪穹窿二叠系地层中发育一套顺层产出的变玄武岩,主要由角闪石(~80%)、斜长石(~15%)与少量的石英(3%)、磁铁矿(~2%)等组成,具有明显的枕状构造。为深入探讨变玄武岩的岩石成因,本文对其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变玄武岩具有低的Si O2(平均44.14%)与Ti O2(平均1.79%)含量、高的TFe2O3(平均13.95%)和Mg O(平均11.64%)含量,Mg#值介于65.6~58.3;稀土配分型式显示为轻微的右倾型,Ce异常(Ce/Ce*平均0.89)与Eu异常(Eu/Eu*平均1.03)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P、Zr和Hf;低的La/Sm值(2.71~2.26)、(Th/Ta)PM值(1.36~1.14)与(La/Nb)PM值(1.78~1.33)。综合分析认为,该套变玄武岩属于洋底玄武岩,可能是古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混有少量的富集地幔组分,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LT1)的对比显示,该套变玄武岩并非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  相似文献   
18.
川西里伍式富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江浪穹隆以发育里伍式富铜矿床而著称。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之上,详细论述了富铜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江浪穹隆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里伍岩群为富铜矿床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韧性剪切带及重力滑脱作用引起的脆、韧性变形为成矿过程提供有利的构造条件,燕山期花岗岩可能为成矿提供热动力来源和部分成矿流体。结合以往的物探、化探信息,提出江浪穹隆北部柏香林-挖金沟-中咀-笋叶林及南部黑牛洞-里伍一带的深部及边部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川西里伍铜矿黑云母的成因类型、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指示意义,本文对矿化蚀变带中的黑云母开展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具有高SiO_2(平均34.67%)、Al_2O_3(平均19.20%)、FeO(平均22.45%)、MgO(平均7.96%)、K_2O(平均9.37%)特征,属于铁质黑云母。形成于低的氧逸度、中高温(平均531°C)、较大压力(平均3.99 kbar)与深度(平均深度为15.08 km)的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里伍铜矿矿化蚀变带中的黑云母是原生黑云母重结晶改造而成,里伍式富铜矿床与江浪穹窿成穹过程中的变形-变质作用具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咀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内,围岩为一套中元古界变质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岩。原岩经过多期次变形变质作用,韧性剪切带控制了蚀变带、矿化带和矿体的分布。包括中咀铜矿在内的"里伍式"铜矿床物质具有多来源、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其主成矿作用为燕山期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成矿,成因上属于海相沉积-改造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系本身,控矿构造主要为韧性剪切带和穹窿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