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囿苑”中是中国风景园林起始源流之一,中国风景园林实际是众流汇集而形成。风景园林的基本性质是生态环境域的艺术,而不是建筑空间艺术或造型艺术。它最初起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以“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顺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指导思想,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更有“首法自然”以追求“天人之意,相与融洽”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2.
亚洲上空夏季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其热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运用Boogaard的资料(对国内部分经过补充订正)和用连续方程计算了亚洲地区各层的垂直运动场。另外设计了一个间接计算热源的方法并计算了该地区的大气热源。在此基础上对亚洲地区夏季(7月)平均环流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30°N以南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下沉主要来自东侧高空气流,也来自南侧的Hadley环流的上升支和高原及大陆上升气流,后两者均在300mb以下。而30°N以北,高原及大陆上升气流除了部分下沉于西太平洋地区外,主要在太平洋中部槽槽后下沉。(2)亚洲夏季(7月)大气热源中心在孟加拉湾北岸,而不在西藏高原的上空。  相似文献   
23.
To build land surface dataset for climate model,with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as well a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he data of surface type,roughness andalbedo over China in 1997 were retrieved,resolutions being 10 km×10 km.Based on these data,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urfacevegetation cover and roughness as well as albedo over China.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vegetationcover is mainly located to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in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andsparse vegetation cover is in the Northwest.The variation of land surface cover affects thevariations of land surface roughness and albedo.High albedo occurred in the north of XinjiangAutonomous Region,the north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winter,incorrespondence with the location of snow cover.For most part of China,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s and albedo increases in winter,while theroughness increases and the albedo decreases in summer,which could mainly result from landsurface cover(snow cover and vegetation cover)and soil moisture changes.This shows that the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albedo are almost opposite to those of theroughness,in agreement with theoretical results.Temporally,the amplitude of surface roughnesschange is quite smal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oughness itself.  相似文献   
24.
利用不同资料研究我国大陆上空柱水汽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1—2001年探空资料以及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别得到地面到300 hPa我国大陆上空大气柱水汽含量,对3种不同资料所得的柱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线性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资料得到的柱水汽含量年平均和季节平均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3种资料年平均的线性变化趋势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北部、华南沿海和新疆北部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在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地区,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降低趋势,而探空资料得到的柱水汽含量变化相对较小,但未通过信度检验;探空资料得到的柱水汽含量的相对变化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新疆地区的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   
25.
通过模式结果与实况资料和地质记录对比,表明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现代气候状况和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特别是降水的变化与地质记录符合得较好.在末次盛冰期和现代气候状况下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的影响很小,但对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作用不同.冬季气温的变化比较显著,不能忽略.CO2浓度在末次盛冰期最低,其混合比为200×10-6,这使得气温降低.CO2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区域特征.冬季其影响最大;但夏季其作用较小,甚至出现CO2浓度减少温度增加的现象.产生增温现象的原因是云量发生了变化,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这个结果表明云在气候变化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某时段和区域温度等要素变化的方向.青藏高原地区对这两个辐射因子变化的响应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偏小,原因是该地区的云量高于其他地区.相对现代气候,末次盛冰期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小于CO2的作用.但相对于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这两个因子的贡献都是比较小的.CO2对末次盛冰期年平均温度变化的贡献大约为3%-10%.此外,现代和末次盛冰期气候背景下,CO2的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26.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裂摩擦行为和断裂愈合过程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岩心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详细研究,以及钻孔中长期温度监测来分析有关汶川地震断裂动态弱化和摩擦行为,并结合钻孔中长期水文监测计算所得断裂带渗透率变化,分析震后断裂愈合过程,进而探讨和认识汶川地震断裂作用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宽105~240 m、具有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经常发生大地震、具多种弱化机制的断裂带;发现了汶川地震不仅具有同震石墨化作用,而且测量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动态摩擦系数(≤0.02),同时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回答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和认识汶川地震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西昆仑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自北向南大致包括:(i)塔里木地块西南构造域, (ii)库地北岩浆弧,(iii)库地混杂带,(iv)库地微陆块,(v)主剪切带,(vi)峡南桥钙 碱性岩浆杂岩带,(vii)麻扎-康西瓦混杂带-增生楔,(viii)甜水海前陆褶皱冲断带等组成 部分.其中大地构造相(I)-(v)记录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向北消减,欧 亚大陆向南增生的历史,而大地构造相(vi)-(viii)记录了羌塘地块北部被动陆缘沉积 大地构造演化、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消减以及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 拼贴并最终焊合的历史.大地构造相分析表明西昆仑造山带存在复杂的多岛海-增生弧 造山作用.这种复杂的多岛增生作用是欧亚大陆向南增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8.
The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regional climate and weather are tremendous. The re-gional temperature and the distributing of wind field are influenced, whereas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precipita…  相似文献   
29.
利用美国的SAGEⅡ全球月平均格点卫星资料, 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气溶胶状况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高原上空平流层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在冬季最大, 春、秋季次之, 夏季最小, 存在明显的季节振荡现象. 然后利用MM 5模拟了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状况, 结果表明, 相对于设置均一的背景气溶胶而言, 青藏高原地区的辐射强迫均为正值. 高原上地面土壤温度和地面气温均有所增加, 增加的量级相当, 但增幅略小. 高原上500 hPa处的气温也有所增加, 增幅比地面气温的增幅更小, 但仍处于同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30.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地形图分析与剖面制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考察与观测,对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沿山前发育系统的水系变化、冲积扇变化、不对称背斜、大规模正断裂、不对称河流阶地等典型的构造地貌,表明这条由南向北逆冲的冲断带在扩展过程中存在着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冲断带的东西分段以桑株河为界,以西发育固满背斜,其构造样式为向北的逆冲伴随向南的反冲;以东发育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表现出明显的由南向北逆冲的特征,地表无明显的反冲构造出现。利用生长地层和河流阶地估算了西昆仑山的隆升速率: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以来的最低隆升速率为0.21~0.25mm/a,100ka以来的隆升速率为1.5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