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结合生长季对准噶尔盆地新垦绿洲外围人工防护林(杨树林)和天然荒漠(柽柳+芦苇群落、梭梭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性和土壤呼吸对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释放速率随温度逐渐升高,杨树林、柽柳+芦苇群落和梭梭群落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8:00,12:00和14:00,最低值皆出现在早晨8:00.5~10月,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增加而又降低的趋势,主要与近地面气温的变化一致,在6~7月达到最大值,8月下降.生长季,平均土壤CO2释放速率、季节变化幅度按大小顺序排序为:杨树林>柽柳+芦苇群落>梭梭群落,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均很显著.杨树林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气温、土壤10 cm温度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柽柳+芦苇群落和梭梭群落与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间的线性相关显著(P<0.01).基于近地面气温,计算得出Q10值分别为1.48,1.59,1.63.3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综合)与0~5,5~15和0~15 cm的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0~5 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间呈显著的二项式函数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02.
论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中下侏罗统地层不同级别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了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不同级别构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稳定的板内伸展断坳式盆地是形成产铀建造(目的层)的古构造环境;晚白垩世以来盆地挤压抬升改造作用(造成的沉积间断期)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构造条件和主要时期;盆缘构造斜坡带是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产出的有利构造区;局部构造(排泄源断裂、穹窿背斜、断展背斜)控制着层间氧化带宏观展布及铀矿体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03.
重点对北秦岭丹凤三角地带花岗伟晶岩的地质矿化特征及铀-稀有元素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花岗伟晶岩是在岩浆演化晚期,富含挥发分的残余岩浆进一步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伟晶岩主要侵位于加里东中晚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秦岭岩群中,多沿背斜轴部和断裂、裂隙分布,多平行于区域构造线延伸方向.花岗伟晶岩的岩石类型有:黑云母伟晶岩、二云母伟晶岩、白云母伟晶岩、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锂云母钠长石伟晶岩,是由交代分异作用引起的.花岗伟晶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后岩浆、伟晶作用、气成作用和热水溶液4个阶段.花岗伟晶岩具明显的多元素矿化特征,富含U、Th、Nb、Ta、L等稀有金属和绿柱石、云母、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104.
塔里木河下游干旱胁迫下的胡杨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监测断面和地下水位埋深的监测数据,测量了不同地下水位处胡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势及土壤含水量,探讨了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胡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地下水位埋深加大,胡杨受到的干旱胁迫加剧,胡杨叶片光适应下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电子传输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相对叶绿素含量普遍下降,且下降幅度随地下水位埋深加大而增加; 非光化学猝灭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大而显著升高; 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总体处于适宜状态,表明胡杨在地下水位埋深4~8 m左右时,尚能通过自身能力进行调节,光系统Ⅱ未发生不可逆转的因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5.
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覆被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结合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利用1973年MSS、1983年航空遥感土地利用图、1990年TM、2000年TM和2005年CBERS遥感影像对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73-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和城乡居民及建设崩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变化经历了"显著变化-缓慢变化-显著变化-急剧变化"的过程.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小.草地和未利用地对整个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小,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和均匀.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因素是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受产业结构因素和政策因素及人类干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107.
空间视角下中国城市财产犯罪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已有的城市犯罪成因分析多是基于大尺度的这一情况,该文利用2007、2010与2012年韶关市城区财产犯罪空间分布数据及城市地表土地利用数据,并顾及城市地表特征、警务对策等因素,在相对微观尺度上对城市财产犯罪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微观的尺度上,财产犯罪仍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不同类型用地与财产犯罪案件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监控点、出租屋、娱乐场所、路网密度及用地类型混合度与财产犯罪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该文结论可为我国城市规划部门制定规划方案、为警务部门制定警务对策提供决策支持,以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理分配警力资源从而缩减城市财产犯罪空间。  相似文献   
108.
顾及地理因素的犯罪地理目标模型改进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犯罪地理目标模型(CGT模型)在嫌疑人落脚点预测中没有考虑落脚点选择的地理相关性和部分落脚点不在预测范围内两方面的不足,该文提出了顾及地理环境因素的犯罪地理目标改进模型(GEO-CGT模型):基于圆圈假设将模型计算区域扩展,解决部分落脚点不在预测范围问题;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嫌疑人落脚点选择的地理因素,建立GEO-CGT模型;利用已有案件数据对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地理环境因素对嫌疑人落脚点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改进后的GEO-CGT模型能有效减少搜寻排查嫌疑人的距离与面积,提高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立项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在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前,必要的分析工作必不可少,这关系到整个框架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就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要点进行了探讨,从框架建设本身的分析、需求分析、现状分析,以及保障情况分析等方面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分析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中国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水分利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黑河下游额济纳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典型植物群落内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率、植物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野外实地监测和调查,研究了群落土壤水分和植物生态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揭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发现:(1)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除了红砂外,植物黎明前和午间水势均无显著降低,说明在地下水埋深3 m以内时,距河道4 km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未遭受或遭受较轻的水分胁迫.(2)0~3 m内土层土壤含水率较大值所在位置与植物吸水根系分布深度相一致,说明在与过熟胡杨或柽柳共存的群落中,过熟胡杨或柽柳具有供给水分的作用,当与其共存的其他灌木或草本植物缺水时,过熟胡杨或柽柳可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释放到该土层,供给这些浅根系植物生长所需;而红砂可借助其深根系特征,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维持自身生存,苦豆子、花花柴、柽柳和过熟胡杨是恢复黑河下游受损生态环境的最佳植物种组合方式.(3)植物叶片相对含水率由高到低排序为:花花柴苦豆子幼龄胡杨过熟胡杨成熟胡杨=与其他物种共存的柽柳单一红砂单一柽柳.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单一柽柳单一红砂与其他物种共生的柽柳苦豆子=幼龄胡杨成熟胡杨过熟胡杨花花柴.由此可知,当土壤水分较充足时,该区植物群落趋向于促进水分含量较小的柽柳、幼龄胡杨和红砂的快速生长,它们不具有储水以备水分亏缺时使用的功能,抗旱性较强;而减缓水分条件较好的苦豆子和花花柴的生长,它们具有储水功能,抗旱性较差.总体来看,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趋向于促进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物种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