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东海84个表层沉积样品和5个重力柱状样中的翼足类和浮游有孔虫丰度、浮游有孔虫碎壳率和底栖有孔虫群中胶结质类的比例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东海现代文石补偿深度(ACD)位于约600 m处,碳酸盐溶跃面在约1 400 m处.末次冰期时随着碳酸盐溶解作用的显著减弱,ACD大幅度下降至现代的1 000 m之下.  相似文献   
22.
南海表层沉积中深海介形虫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中、北部111个深海表层沉积物样品中介形虫定量分析表明,介形虫丰度和分异度在1000m以浅的陆坡上部最高,随深度增加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加强而显着减少,至3000m,即浮游有孔虫溶跃层深度之下则罕见;埋葬群由67属204种组成,以Krithe占优势,其在样品中的平均含量达38.7%;种群中含典型的大洋性“冷水圈”深海介形虫,显然与经巴士海峡注入南海的太平洋中、深层水密切相关.文内列出了所有属种的深度分布,讨论了各水团中介形虫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23.
应用浮游有孔虫定量统计、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和磁性地层学等资料来确定南海ODP1148站深海沉积中的上新统/更新统(P/P)界线。氧同位素期(MIS)64和65之间的P/P界线在1148站位于井深112.75m处,计算年龄为1.805Ma,在地层对比上与Vrica层型剖面的P/P界线一致。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在MIS62出现以右旋壳为主的转变,计算年龄为1.76Ma,此事件和Olduvai极性亚时顶界看来是最接近P/P界线的可靠时间面。除此以外,在1148站P/P界线及其附近没有发现重大的地层学和环境变化事件。相比之下,1148站底栖δ^18O值在3.05~2.53Ma期间快速变重,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下降了5℃,指示了北半球冰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
渤海庙岛黄土中微体化石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研究了庙岛黄土剖面中的微体化石,其中腹足类是原地生活的陆生动物,而所有底栖有孔虫、介形虫、双壳类和海胆刺都是在冰期时被流行的冬季风从渤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搬运来;浮游有孔虫很可能源于黄海和东海北部,由南风吹来。海相微体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在黄土剖面自下而上显著减少,表明海相化石的搬运主要发生在海退的早期。  相似文献   
25.
南沙深海沉积中的中更新世微玻陨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首次在南沙北部海域 1 795 7 2柱状样 ( 1 0°5 3.9′N ,1 1 5°1 8.3′E ,水深2 1 95m)柱深 7.80m至 8.1 0m层段中发现的大量微玻陨石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形态多种多样 ,以圆球形为主 ;直径一般小于 1mm ;颜色以透明或半透明棕色为主 ;多数内部具气泡构造 .根据大洋粗组分地层学和有孔虫、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确定该层微玻陨石的地质时代在古地磁B/M界线附近约 780kaBP ,显然与印度洋、澳大利亚和我国黄土中的中更新世微玻陨石和大型玻陨石属同一次地外物体撞击事件的产物 .这不仅是海、陆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可靠标志 ,也为古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26.
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美香  赵泉鸿  肖湘 《台湾海峡》2004,23(3):354-359
本文以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样品的总DNA片段,利用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有孔虫的SSUrDNA扩增,对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证实确为潜在的有孔虫DNA.进化树分析揭示了研究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孔虫种类,该方法的建立为有孔虫壳体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7.
认识偏心率周期的地层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前裕  田军  汪品先 《地球科学》2005,30(5):519-528
介绍了偏心率周期在地层和古气候研究方面的新发展.现有地球轨道模式对250Ma以来的轨道运算误差能控制在0.2%之内, 使基于偏心率周期来划分地层年代成为可能.新的国际标准地层年代表以405ka长偏心率周期为基础来划分主要地层界线.新生代将包括E1-E162偏心率长周期, 底界年龄(65.5±0.3) Ma.这一地层年代表的建立, 标志着轨道地层学时代的到来.偏心率的100ka短周期和405ka长周期在诸多地质记录中都有反映, 特别是来自深海钻孔的物理化学古气候指标.很多古气候重大事件往往发生在偏心率周期的弱振幅时期, 表明弱振幅时期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碳储库、冰盖和海平面变化、电磁场, 以及区域构造重组等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碳同位素在偏心率周期上与地球轨道驱动相关, 且常领先于氧同位素的变化, 表明热带碳循环过程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8.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184航次1146站晚上新世以来底栖有孔虫属种组合的Q型因子分析, 发现底栖有孔虫组合以2.1Ma, 1.5Ma和0.7Ma为界, 分为Stilostomella-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Nodogenerina, Bulimina alazanensis, Uvigerina perigrina和Melonis barleeanus-Globobulimina affinis-Bulimina aculeata4个组合.结合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和浮游、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分析, 认为底栖有孔虫组合的变化是南海底层水影响所致, 以及南海北部表层和底层海水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29.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的研究,从ODP184航次以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古海洋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试图对国内外文献作一综述,介绍近20万年以来高分辨率的南海古海洋研究进展。综述主要涉及温度、盐度、生产力和上层水体的变化,重点介绍南海季风的研究成果。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具有MIS3.3和MIS6.5期偏轻,MIS5.5和MIS7.3期偏重的特征,已被称为"季风型氧同位素曲线"。不同于代表全球冰量变化的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即SPEC-MAP曲线),"季风型氧同位素曲线"具明显的2万年岁差周期,代表了季风降水的影响。快速气候变化事件也有较为完整的记录,揭示了热带地区在快速气候变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217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uotuodun Site. Of them 63 samples from the section plane of the site layer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of foraminifera, plant debris and seed fossils, and four samples were used for 14C dating and relevant analysis. Through many kinds of experiments, we have drawn some conclusions. Firstly, benthic foraminifera, such as Ammonia compressiuscula and Ammonia cff. sobrina, are found in the 10th layer, indicating that between 7500 and 5400 BC, i.e.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he Majiabang Culture, Luotuodun Site and its nearby regions had ever experienced a marine transgression event. Secondly, we have found 450 plant fossils in this site, such as Polygonum sp., Scripus sp., Najas sp., Physalis sp., which indicated lacustrine or swam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