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1.
城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通过选取评价因子和权重,确定了青海省城镇聚落人工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青海省各城镇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分:省会城市西宁市生态环境质量最优,生态环境质量总分值为7.21。州地市级城镇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西海镇、平安镇、隆务镇、恰卜恰镇、结古镇和大武镇。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不同地形的小气候特征进行观测,研究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变化规律、差异和特征,发现宁南山区不同下垫面气候特征均具有与大气候相似的变化趋势。平均最高气温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夏季变化小,秋冬季变化大,比较不同下垫面的气象要素值得出,由于受下垫面的环境影响,固原团庄的农田与隆德联财草地相比,草地气温普遍比农田低。  相似文献   
33.
草地光谱分类最佳时相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5-10月在环青海湖地区获取的典型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多时相地面高分辨率光谱数据,首先分析了最大似然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光谱角分类法、最小距离分类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所对应的最佳光谱变换方案;通过16个时相光谱数据的分类对比实验,分别确定了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分类、人工草地分类、天然草地分类的最佳时相;最后利用TM遥感数据对地面光谱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补充验证。  相似文献   
34.
1961—2004年青海积雪及雪灾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4年青海省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 整理了地表积雪序列和雪灾年表, 并对积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雪灾发生的机理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出现区域性雪灾的几率为15.9% (7/44), 而出现局部雪灾的几率仅为9.1% (4/44)。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来冬季累计积雪量的缓慢增加易形成雪灾和低温冻害。造成该区域主要降水的影响系统是高原槽、蒙古槽和高原低涡, 若后冬至春季北半球500 hPa极涡中心偏向西 (东) 半球, 青藏高原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度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 (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时, 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容易出现多 (少) 雪年。  相似文献   
35.
空白试验对铬铁矿中亚铁测定准确度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霞 《吉林地质》2004,23(4):109-112
本文初步探讨了空白试验对铬铁矿中亚铁测定准确度的影响,提出了最佳分析操作条件,应用于分析测试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利用1955~2005 年黄河源区玛多气象站和黄河沿水文站气象、水文资料, 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水资源、气候及冻土演变规律, 揭示了地表水资源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 近51 年黄河源流量丰枯转化频繁, 但在总体上特别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黄河源流量呈减少趋势, 流量年内分配表现为单峰型; 降水量对流量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黄河源区气温的显著升高对于加大流域蒸发量导致流量补给的减少作用要大于其升高致使冰雪融水的补给作用, 其中春季气温回升的这一效应更为显著; 黄河源区冻土呈现出显著的退化趋势, 冻土厚度与流量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不断减小削弱了自身天然隔水层的作用; 黄河源区蒸发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大趋势, 并导致流量的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流量的减少量占总减少量的70%, 其余30%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的, 气候及冻土因子对流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冻土、降水、蒸发和气温, 显然多年冻土对于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的形成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GPS观测数据之间大多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同时还包含粗差、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先验方差阵进行经典平差,提出在保持相关观测量间相关性不变的条件下,用标称精度改正权进行经典平差,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比较,采用此方法对GPS网进行平差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黄河源区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king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s a study area an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Mado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Huangheyan Hydrological Station covering the period 1955-200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ging trends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and frozen ground and reveals their cause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frequent fluctuations from high to low water flow in the 51-year period. In general, the discharge has shown a de- clining trend in the 51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1990s.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shows one peak which, year on year is getting smaller. (1) Precipi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and sustained influence on discharge. (2) A sharp rise of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evapora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discharge, which has a greater effect than on ice-snow melting. (3) Frozen ground tends to be degraded markedl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 tween the permafrost thickness and the discharge. (4) Evaporation rate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discharge. 70% of the discharge reduction resulted from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emaining 30%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39.
以兴平市1988~2010年22年间热环境格局动态演变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TM热红外波段数据,采用单窗算法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不同时相的热环境数据,采用中误差的热岛类型划分方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借助图谱等分析手段对兴平市22年间的热环境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区在兴平市热岛类型中占主导地位,兴平市不同时期热岛类型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常温区>热岛区>绿岛区>强热岛区>强绿岛区;22年间兴平市热环境类型中常温区变化最大,且主要流入绿岛区;同时,局地热环境特别是城市建成区内则表现为热环境加剧与恶化的态势;整体来看,兴平市1988~2010年22年间城市热环境状况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40.
长江源头湿地消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以北的长江源头区域,由于受直接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从气候变化与湿地消长关系的强弱程度上可以看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头湿地的影响.据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发现,蒸发量对湿地总面积的消长相对其他气候因子更具主导作用,其次为降水量的影响,且夏季各气候因子对湿地面积消长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