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构建资源承载力-产品流动-贸易平衡的框架分析国际贸易流动,采用FAOSTA农林产品贸易矩阵数据,以东盟国家大宗农林产品净出口量为指标,刻画了2000、2010年东盟-中国稻米、天然橡胶、纤维板、纸及纸板和木浆的产品流动。发现近10年东盟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明显提升,中国从泰国、越南、柬埔寨的稻米进口量显著增加。中国对东盟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大幅增加。东盟对中国的纤维板、纸及纸板等林产品的出口量大幅下降,对我国林产品供应产生较大压力。东盟-中国农林产品流动规模大、经济成本高、环境成本高、资源安全风险大。由此建议如下:完善公平、高效、顺畅的国际贸易流动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提高自然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升级国内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国际贸易流动规模,规避环境管理、地缘政治风险,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292.
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造山带、华北地台南缘及扬子地台西北缘区,中、晚元古宙可能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其中一个位于东秦岭以商南为三联点,其北东支为熊耳裂谷,西支和东南支分别为宽坪和红安裂谷。另一个位于西秦岭以天水为三联点,其北西支为中、祁连地轴南缘朱龙关群分布一线,西南支为扬子西北缘盐边—碧口群分布一线;二者曾发育成洋盆。东支仍为宽坪裂谷,其与东秦岭“三叉”系之西支为复合臂。构成的构造格局很象大西洋与其东侧几内亚海湾附近贝努埃—楚马“三叉”系构成之格局。  相似文献   
293.
遥感技术在海南岛土地沙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利用遥感技术首次对海南岛土地沙化及其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陆地卫星TM图像及部分航空彩红外像片的解译发现,海南岛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海滨平原、沙质台地区,并具有西重东轻、近海严重而向内陆减轻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假彩色合成、比值合成、对数参差、阈值处理及不同时相遥感资料的对比处理等,达到了遥感图像信息增强和信息提取的目的。同时对海南岛土地沙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做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94.
初始云滴浓度(CCN)对对流性降水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利用一个二维滞弹性非静力平衡云模式[1],选择三个典型个例,就初始云滴浓度(CCN)对对流性暖雨和冷雨过程的效应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初始CCN对对流性降水影响较大。对暖雨过程而言,随着初始CCN的增大,地面累积降水量减弱;对冷雨过程而言,增大初始CCN,可削弱对流强度,减少地面累积降雹量,延缓液态水到达地面的时间,但最终增强了地面累积液态降水量。并且分析了初始CCN导致暖雨和冷雨过程这种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5.
魏明建  董军让 《现代地质》1998,12(4):582-585
在黄土高原选择了12个现代黄土堆积的典型地点,采集表层及5cm深度处的黄土样品,提取植物残体作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1)不同深度样品的植物残体δ13C值差异明显,可形成高分辨率的时间序列;(2)植物残体的δ13C值与气温的对应关系具有分区的特征,子午岭以西的黄土地区为负相关,其余地区比较复杂;(3)植物残体的δ13C值与降水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96.
北太平洋海温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运用海表温度作副热带高压和长期天气预报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海洋对气候和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必须重视海温场的特征分析。这几年已有一些工作[1,3,7],从不同侧面对北太平洋海温场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北太平洋海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动,进而讨论它们对大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7.
本文根据连云港1960—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统计了潮汐的各特征值,并对某些有关现象作了简单分析。此外,文中还简要地归纳了本港风暴潮情况。  相似文献   
298.
长江口脊尾白虾渔业资源特征和生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5年8月-1986年7月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分布和生殖习性,并应用ELEFAN I和ELEFAN Ⅱ技术分析了每月的体长组成资料,分别估算了雌、雄虾和混合标本的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利用率及补充类型等渔业资料特征。提出了长江口脊尾白虾的繁殖时间和所对应的体长范围及温、盐度条件。讨论了各渔业资源参数的适用性及补充类型与繁殖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9.
镉对中华绒螯蟹鳃组织及其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卢敬让  赖伟 《海洋与湖沼》1991,22(6):566-570
于1986年10月—1987年5月以不同浓度的镉(6.25,12.5和25.0mg/L),对采自长江口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受镉作用后,整个鳃叶增厚,血腔增大;血细胞增多,上皮层破坏直至解体;鳃上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镉的作用顶膜微绒毛和底膜内折消失,线粒体膨胀直至解体。以统计分析检验了对照组和不同镉浓度组处理的蟹鳃之间的形态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了这些形态指标的变化同镉浓度的相关性。通过对鳃上皮细胞与鳃生理功能关系的分析,认为镉对鳃组织及细胞结构的损害影响了鳃组织的能量代谢、离子主动转运机制及渗透压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00.
根据海温——副高——降水三者之间的相关事实,得出了一种用秋冬季海面温度预报夏季副高的方法,然后估计我国东部地区讯期降水趋势。近七年来的预报结果良好。 作者分别计算了当赤道东太平洋为暖水年(1966年)和冷水年(1974年),西北太平洋上的海——气感热交换、蒸发耗热、海面有效辐射以及海面总热源。讨论了西北太平洋上的加热分布及其对副高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