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7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青龙岩体位于冈底斯带北麓,是班戈-嘉黎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白垩纪早期,SHRIMP锆石U-Pb 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3.1Ma±3.4Ma,该年龄反映了青龙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或结晶年龄。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该岩体具有正常的SiO2含量,较低的K2O/Na2O比值,为弱过铝质岩石。该岩体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较弱。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该岩体表现出强烈的Nb、Ta、Ti、Y负异常,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初步研究,认为青龙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俯冲背景,为与板片俯冲作用有关的同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42.

斑岩钼矿与热液脉状铅锌银矿为两类重要的矿床类型,两者往往分别独立产出,但越来越来的勘查实例揭示二者也可共生产出,构成统一的成矿系统。斑岩钼-热液脉状铅锌银成矿系统,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加拿大西南部、中国秦岭-大别地区、华北北缘及西拉沐伦带、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等地区。根据斑岩钼矿与热液脉状铅锌银矿的平面关系,成矿系统可分为近源和远源两类:近源时,两者直接叠置或者平面距离小于2km;而远源时,两类矿化平面距离一般不超过6km。成矿系统空间上表现可为上铅-锌-银、下钼的垂向叠置或者内钼、外铅-锌-银侧向共存的形式。时间上两类矿化一般近同期形成,或者相差通常不超过8Myr。成矿系统岩浆性质多为高演化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起源于下地壳且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地幔物质。成矿系统的蚀变特征一般为斑岩钼矿化蚀变向热液脉状铅锌银矿蚀变的渐变,其中粘土化带与绢英岩化带是两类矿床的叠加区。钼矿化常与钾硅酸盐化或者绢英岩化带内侧密切相关,铅锌银矿化则常与浅部的低温硅化-绢云母-伊利石-水白云母化、碳酸盐化密切相关。基于S、Pb、Sr、Nd等同位素研究成果,钼铅锌银系统中成矿物质主要为岩浆来源,但可能有地层物质的加入。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来源为主,初始流体通常为单相中低密度流体,辉钼矿沉淀往往伴随着减压沸腾、大气水混合、冷却及/或水岩反应的进行,发生大规模钼矿化的温度区间通常在300~450℃。浅部脉状铅锌银矿化则由持续降温的流体在混入较多大气水或流体pH值中和而形成,温度区间在175~320℃。成矿系统空间上钼-铅-锌-银的分带,可能受控于流体演化过程中上述多个过程的综合叠加作用。通过总结对比钼铅锌银成矿系统、单一斑岩钼矿、单一热液脉状铅锌银矿床在勘查历史、构造因素、成矿岩体属性、流体特征、特征矿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等方面的异同,本文提出了指示浅部热液脉状铅锌银矿之下同一成矿系统深部斑岩钼矿的找矿标志,且对该成矿系统形成的岩浆性质、岩浆-热液系统、成矿元素、构造条件、保存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前人基础上,本文提出本类成矿系统理论研究展望:1)利用微区原位技术分辨矿物的不同期次及元素的分布状态,进而获得该类型铅锌银矿相对准确的成矿年龄;2)确定斑岩钼-热液脉状铅锌银成矿系统的初始流体成矿元素和相关配位剂元素的含量;3)建立钼铅锌银成矿系统的矿物学指示标志;4)查明成矿系统岩浆过程、元素行为等精细成矿过程,研究其与其他成矿系统的差异。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找矿标志的提出或将提高对斑岩钼-脉状铅锌银成矿系统成矿过程的认识,为该类系统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43.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被认为是稀有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并已在该区伟晶岩中发现诸多稀有金属矿物。错那洞矿床是该带内发现最早并具有较大规模的钨锡铍(W-Sn-Be)矿床,Be矿化包括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但目前铍元素的赋存状态还没有被清晰地查明。伟晶岩型矿化主要为伟晶岩中晶型较好的绿柱石晶体;而矽卡岩型铍矿化表现形式则复杂多样。Be元素除了赋存于绿柱石、硅铍石、羟硅铍石等含铍矿物中,还可以广泛分布于矽卡岩矿物中。其中,符山石(Be含量:43×10-6~887×10-6)和方柱石(Be含量:1333×10-6~4643×10-6)是铍元素赋存的主要载体。矽卡岩型矿化与淡色花岗岩有关,岩浆高分异演化使熔体中Be、Sn、W及挥发分逐步富集,在伟晶岩中饱和绿柱石;之后Be元素在F的络合下随出溶流体进入碳酸盐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萤石的析出引起Be-F络合物失稳,导致Be元素的沉淀。含铍矿物种类及成因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喜马拉雅地区同类型矿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644.
特提斯喜马拉雅是继华南和新疆阿尔泰之后又一条新发现的大型稀有金属成矿带,其成矿时代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代表性矿床错那洞铍稀有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挑选出矽卡岩型矿化体中的热液白云母,利用Ar-Ar同位素定年的方式测定热液活动时间,以此限制成矿时代。结果显示错那洞穹窿矽卡岩型矿体中白云母Ar-Ar同位素坪年龄为14.21±0.22Ma,对应的40Ar/36Ar-39Ar/36Ar的等时线年龄为14.21±0.27Ma,与错那洞穹窿中具有高分异特征的白云母花岗岩浆侵位时间(~14Ma)一致,表明错那洞矽卡岩型铍稀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4Ma,而与穹窿内高分异白云母花岗岩一致的年龄暗示了该高分异花岗岩为该期矽卡岩型稀有金属矿化的成矿母岩浆。  相似文献   
645.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加强国内战略性矿产勘查,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供给,成为了目前的紧迫任务。东特提斯成矿域内的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边缘,是解剖和理解新特提斯洋俯冲消亡、亚洲-印度大陆碰撞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本文在综合分析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地质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对冈底斯、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等重点成矿带战略性矿产的种类与主要类型以及近年来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新生代以来大规模的壳幔相互作用与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导致了高原南部以铜、铬、金和铍稀有金属等为特色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高度富集,并认为该地区在我国急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资源配置中居重要地位,形成了驱龙-甲玛、朱诺、罗布莎、扎西康等多个大型矿集区,是建设我国未来战略性矿产资源接续基地的重点地区。通过对该地区各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除开展矿集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外,还应该加强新类型与新矿种的寻找。  相似文献   
646.
李光明  段志明  刘波  张晖  董随亮  张丽 《地质通报》2003,22(1):1256-1260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部多龙矿集区出露的增生杂岩属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非史密斯地层,由基质和块体2个部分组成。基质为侏罗系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块体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砂岩、硅质岩、泥质灰岩、超基性岩等组成。增生杂岩系变形强烈,发育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块体与基质之间由透入性挤压面理或剪切面理分隔,为典型造山带大陆增生边缘的增生杂岩。这套增生杂岩形成于侏罗纪羌塘陆块南缘的侧向增生边缘,发育于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系之上,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壳侏罗纪时期向羌塘陆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侏罗纪—白垩纪羌多岩浆弧为在这套增生楔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火山-岩浆弧。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识别为正确认识多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结合带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47.
胶东蓬家夼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蓬家夼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层间滑动断层带中、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为区内燕山期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蓬家夼金矿的硫、碳来源于矿区围岩;部分铅则可能具有地幔成因。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中富Na+、Cl-,贫K+、F-。成矿流体δ18OH2O为0.59‰~4.03‰,δDH2O为-97.95‰~-89.5‰,反映了成矿流体由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组成的特点。成矿时代在100Ma。  相似文献   
648.
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沂沭断裂带中段的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深入剖析了龙泉站金矿区的控矿地质要素.区内金矿体以脉状、透镜状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下盘,赋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糜棱岩质碎裂岩、黄铁矿化花岗质碎裂岩.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从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建立了沂沭断裂带中段地区的找矿预测模型,为今后进一步在该区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49.
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变化特征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其相联系的环流场特征,发现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年际变化呈现为大陆尺度的南北跷跷板式的空间分布特征, 即当中高纬度地表气温为正距平时,副热带地区则为负距平,反之亦然。这种空间分布型代表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表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变化与前期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同期的NAO无关。同时,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异常存在着明显的从冬到夏的持续性。与东亚初夏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变化通过影响鄂霍次克高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初夏梅雨的变化。当春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表气温为正距平时,鄂霍次克高压偏强,初夏梅雨较活跃,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50.
根据数百件赵氏小盗龙(Microraptor zhaoianus)、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和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标本的观察研究,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获得几点认识:(1)顾氏小盗龙与赵氏小盗龙为同物异名,赵氏小盗龙为有效名称;(2)在研究的标本中,只有部分标本可以观察到这些物种的跖骨部分保存有羽毛印痕;(3)此种现象应该是恐龙的性双形现象,而不是所谓的"四翼恐龙";(4)这种现象表明,这些物种与今鸟类的关系较远,它们应该是恐龙向鸟类进化中的绝灭旁支;(5)在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应该存在一个"滑翔"阶段,而不是"四翼恐龙"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