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2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1.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南冈底斯、中冈底斯、北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基本同期开始于早白垩世(大约120~130 Ma)并可能延续到晚白垩世,以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最大为特征.已有数据显示中冈底斯则弄群火山岩包括部分中钾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和占优势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不同于传统岛弧火山岩,但与中安第斯厚地壳背景下的岛弧火山岩相似,北冈底斯主要为与传统岛弧火山岩相似的中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中冈底斯则弄群中基性火山岩很可能与来自消减沉积物和/或蚀变玄武质洋壳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中上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即AFC过程),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主要与地壳重熔有关,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镁铁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目前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的成分变化、地壳厚度、与俯冲带的距离以及冈底斯带同期火山岩的分布特点暗示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12.
铜石金矿化集中区金矿形成与铜石次火山杂岩体有关,受铜石破火山口构造控制,五种矿化类型产于不同的构造部位,受不同的断裂系统控制。其中似层状浸染状灰岩中金矿化受杂岩体外侧的北西向断裂控制;隐爆角砾岩带型金矿受杂岩体边部放射状断裂控制,隐爆角砾岩筒型金矿受杂岩体边部放射状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汇联合控制;古溶洞型金矿受与断裂有关的古溶洞构造控制;斑岩中的金矿化则与杂岩体中心部位的放射状断裂活动有关。提出了次火山杂岩体边部受断裂控制的隐爆角砾岩筒以及外缘张性断裂发育区是今后在该区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13.
214.
不同类型岩浆岩中锆石环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岩浆岩中锆石晶形,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华南和西藏地区不同岩性下的锆石晶形结构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定量研究锆石环带密度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Th/U和长宽比(L/W)有明显的区别;锆石环带发育的紧密程度与SiO2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高温条件下易形成较宽的结晶环带,低温条件下形成较窄的岩浆环带。  相似文献   
215.
马扎拉金锑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措美县东南部古堆乡,东临隆子县,南近错那县,区域上位于藏南拆离断裂(陈智梁等,1996)以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或称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造山带(许志琴等,2006)南部,属于隆子逆冲推覆断裂的前缘。自印度-亚洲大陆汇聚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矿区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具有中型以上矿床的找矿前景。自2014年开始,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矿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新发现多条矿(化)体。  相似文献   
216.
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巴组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分布在拉萨、达孜至墨竹工卡之间, 岩性为浅变质玄武岩、玄武质熔结凝灰岩、英安岩、酸性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火山岩SiO2含量集中在41%~50.4%和64%~69%两个区间, 为钙碱性系列的玄武岩和英安岩2类.玄武岩的显著特征是TiO2含量极低, 仅为0.66%~1.01%, 远低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玄武岩的稀土总量∑REE=60.3~135μg/g, 英安岩的稀土总量∑REE=126.4~167.9μg/g.玄武岩和英安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两者均为轻稀土富集型, 分布特征相似, 轻、重稀土的分馏较明显, Eu异常均不显著; 均表现为LILE、LREE富集, HFS、HREE亏损的特点.玄武岩亏损Ti、Ta、Nb、Zr, Nb和Ta仅略负亏损, Nb*=0.54~1.17, 平均为0.84;英安岩亏损HFS中P、Ti, Ta、Nb略负异常, Nb*=0.74~1.06, 平均为0.86.玄武岩类的εNd(t) =0.96~10.03、(87Sr/86Sr)i=0.7043~0.7064, 英安岩的εNd(t) =-1.42~1.08、(87Sr/86Sr)i=0.7038~0.7049.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看, 玄武岩和英安岩浆起源于俯冲带之上的地幔楔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 源岩可能是亏损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曾受到具地壳成分特征的流体不均匀交代.后期变质作用对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有影响.叶巴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成熟岛弧后期的短暂拉张环境, 是印支期冈底斯岩浆弧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7.
西藏雅鲁藏布蛇绿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鉴别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本文对西藏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中部日喀则地区夏鲁蛇绿岩中的基性岩石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为低钾亚碱性玄武质岩石,具有低TiO2(0.64%~1.5%)、低K2O(<0.69%)、富Na2O(2.5%~6.0%)、烧失量普遍较高(2.0%~7.5%)的特征,表明样品普遍遭受蚀变。岩石具有与N-MORB类似的稀土元素和总体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但是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了洋脊玄武岩向着岛弧岩浆作用的过渡趋势。日喀则蛇绿岩不是典型的洋中脊成因,应为SSZ型蛇绿岩,可能形成于与洋内俯冲有关的SSZ型的弧后或者弧前盆地中。对东西延伸超过1500km的雅鲁藏布蛇绿岩246套基性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的地球化学判别,表明至少存在大陆岛弧型、地幔柱-洋内热点型、洋中脊-大洋岛弧型和典型大洋岛弧型等四种类型洋壳,揭示了特提斯洋存在多种构造环境的特征,有利于恢复和还原一个长期演化的、丰富的特提斯洋。  相似文献   
218.
在羌塘中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展金岩群中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岩群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是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的,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荣玛乡黑石山剖面中发现大量中二叠世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Wannerophyllam、Monodiexo-dina等,也存在大量暖水型的生物,如田氏朱森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Schwagerina sanerdu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研究表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  相似文献   
219.
龙根铅锌矿床是在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首次获得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铅锌银矿床的矿化时代。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明显可分为2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70.5±2.0) Ma和(61.4±1.2) Ma,前者记录了印-亚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过程中的早期岩浆-流体成矿事件,后者代表了印-亚板块主碰撞聚合中的主成矿期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时代。斑岩具富硅、富钾,贫钛、贫磷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11~1.1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Zr、Nd、Sm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具相对高的εNdt)值(-6.42~-6.05)和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8 026~0.709 071),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3.34~-1.12)以及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CDM=1.06~1.19 G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笔者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晚白垩世—古新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是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的印-亚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和主碰撞聚合诱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冈底斯地体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220.
前人对西藏冈底斯中北部白垩纪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仍然存在很多解释。本文报道了位于北冈底斯(拉萨地块北部)东段巴尔达地区的岩浆岩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约束。巴尔达岩浆岩包括花岗闪长斑岩和安山玢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巴尔达岩浆岩侵位于~114Ma,是北冈底斯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典型代表之一。巴尔达岩浆岩两种岩石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花岗闪长斑岩的SiO2为64.45%~67.52%,全碱(K2O+Na2O)含量为6.23%~7.47%,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22,为兼具I型特点的S型花岗岩;安山玢岩SiO2为57.50%~62.15%,K2O含量为2.30%~3.60%,MgO含量为2.27%~4.40%。两种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和Ba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相比,巴尔达岩浆岩具有更高的εNd(t)值(-7.8~-6.8)和相对低的(87Sr/86Sr)t值(0.7094~0.7105),并且具有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4.2~+3.3)和相对年轻的Hf模式年龄(639~975Ma)。锆石Hf同位素数据和锆石饱和温度(768~818℃)均显示幔源物质在巴尔达岩浆岩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巴尔达岩浆岩可能是在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岩石圈断离背景下,由上涌的软流圈提供热量诱发岩石圈地幔熔融产生幔源基性熔体侵位到上部地壳,并引发周围酸性物质的熔融混合,混合过程中幔源组分的输入使S型熔体向I型熔体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