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对塔里木盆地南缘于田——和田绿洲沉积物调查,~(14)C年代测定及粒度和化学元素等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于田——和田绿洲沉积物主体主要是由3.32~6.64φ的风成沙尘物质即亚沙土和黄土堆积后又经过成土作用而成的类似于该地现代绿洲表土(棕漠土)的一套“绿洲土”构成。以绿洲土为代表的于田——和田古代绿洲在 13000 a B P的晚近地质时期业已存在,在过去 13000 a的冷期时,该地以沙尘暴堆积为主,并在绿洲环境的成土作用下,发育成为砂质绿洲土;暖期  相似文献   
62.
通过典型地质灾害的调查以及对其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表明 ,广东沿海的强震多出现于NEE活动断裂与NNW、NW向活动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在工程和经济活动剧烈的丘陵、河流沿岸、交通线和城镇区为水土流失、崩塌和滑坡斜坡灾变的多发区 ,降雨制约斜坡灾变的机率。地裂缝与胀缩土活动相关 ,雨季与旱雨季的交替变化是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均与超采地下水有关。三角洲和滨海平原软土区构成了工程建筑非稳定地基。地质灾害防治应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丘陵区应进行植树种草 ,涵养水土 ,防止或抑制坡面侵蚀 ;沿海平原区 ,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保持地下水动态平衡。同时 ,应合理制定城镇规划 ,对重大工程建设场应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63.
基于模糊数学的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广东沿海地震、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岩溶塌陷、软土地基形变等地质灾害发育历史与现状 ,从土地开发利用的风险与费用出发 ,构建了一套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包括活动断裂、历史地震、地形起伏度、地形坡度、沟谷密度、水土流失程度、崩滑密度、地裂缝密度、土体承载力等。通过指标量化分级、指标赋权和构造隶属函数 ,构建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对广东沿海 190单元进行了运算 ,将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划分五级 17个亚区 ,为广东沿海2 1世纪土地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4.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层段(TMS 3)由风成砂、黄土状亚砂土、砂黄土、古土壤、湖相沉积物和冲积黄土等6种沉积相相互叠覆构成。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层段以砂质沉积物为主,粉砂次之,黏土最少,平均值分别为65.45%、26.72%和8.83%;在砂粒级中,以细砂含量最高,其次为极细砂,其余为中砂-粗砂颗粒。粉砂含量、黏土含量、Mzσ在风成砂中呈现谷值,在其他沉积相为峰值,中砂-粗砂和细砂则相反。粒度指标指示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至少经历了13次暖湿和12次冷干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 3e(54 200~59 750 a BP)、TMS 3d (54 200~40 800 a BP)、TMS 3c (40 800~32 800 a BP)、TMS 3b (32 800~25 400 a BP)和TMS 3a (25 400~22 940 a BP)等5个亚段, 25次冷暖波动与格陵兰冰芯和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D/O事件以及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记录的H事件具有很高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65.
克里雅河上游流域黄土中孢粉组合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里雅河上游流域末次冰期以来形成的两个黄土剖面13块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末次冰期以来该区黄土堆积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以耐旱的麻黄(Ephedra)、藜(Chenopodiaceae)、蒿(Artemisia)等草本植物为主, 属荒漠草原类型。但期间也出现过具有一定含量的云杉(Picea)、冷杉(Abies)、松属(Pinus)等针叶树花粉, 显示出疏林草原环境。由此表明, 从那时以来的黄土堆积过程中, 在总的持续干旱的荒漠草原环境下也存在相对的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66.
 南岭以南东江流域临江地层剖面LJ3层位是一套红色沙质沉积物,经TL年代测定其形成于(9 500±800)—(19 600±1 800) a BP的MIS2阶段。根据对该层16个样品(LJ3\|100到LJ3-85)的粒度分析结果,发现:①各个粒组配置给不同样品具有大致相同的含量;②)Md、Mz、σ、Sk和Kg从LJ3\|100到LJ3\|85摆动在一个狭窄的区间;③诸样品在概率累积曲线上的各个段落以基本相同的斜率平行延展。经研究,这三个方面都共同的反映了LJ3的风成特征。据此认为,该层是发生在岭南MIS2阶段内的红色沙质沉积物,反映了当时干旱的气候。  相似文献   
67.
因积劳过度而中风卧床,多年受病疴折磨的朱震达先生不幸仙逝的噩耗传来,深感震惊和痛惜。作者追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一二十年间有幸在先生的领导下开展沙漠研究,朝夕过从,受其指导和帮助,获益良多;同时也深对他执着的事业心,一生为沙漠事业奋争,为创建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建立和发展中国沙漠科学所倾注的心血和作出的巨大贡献,致足钦佩。今试书短文,以表敬佩先生之心,并缅怀其诱掖之情。  相似文献   
68.
连江流域近18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和分析连江流域1988和2006年植被演变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将两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图与连江流域分岩溶区地质图进行叠加,进而分析地质构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及与人文因素的影响,1988~2006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较高和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低、较低和中度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受地质构造影响,非岩溶区的植被质量优于岩溶区。③在空间分布上,近18a来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相似文献   
69.
 巴丹吉林沙漠查格勒布剖面150 ka BP以来存在25个由风成沙丘砂与黄土、古土壤、湖相和冲坡积砂土砾石层构成的沉积旋回。剖面常量化学元素分析显示:湖相、黄土和古土壤中的Al2O3、Fe2O3+FeO、CaO、MgO、K2O、Na2O和TiO含量基本上高于风成沙丘砂,而SiO2则呈相反变化,构成了与沉积旋回相应的150 ka BP以来25个元素变化旋回。剖面中各元素的这种分布和集散规律也与元素的富集系数和淋失系数波动一致。研究表明,暖湿气候作用下稳定性元素Al2O3、TOFe、TiO和非稳定性元素CaO、MgO、Na2O、K2O都能相对富集,与剖面所处的特殊的洼地地貌位置有关。常量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表明,这种元素变化旋回是由巴丹吉林沙漠晚更新世以来的干寒多风与温湿至暖湿气候变化所致,其根本原因与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东亚冬夏季风的“拉锯式”摆动有关。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含量(TOC)、碳酸盐含量、无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测试,在已有的大量年代测定数据基础上,重建了该地区末次冰期晚期到中全新世期间的古环境。分析表明,11 000~9 950 aBP滴哨沟湾地区气候干凉,萨拉乌苏河受陕北高原降水和当地冰溶地下水补给;9 950~9 100 aBP为全新世初温度、降雨增加时期,有效湿度较高,滴哨沟湾湖泊开始形成;9 100~5 850 aBP气温继续上升,降雨增加,但相对湿度减小,该时期是滴哨沟湾湖泊发育最大时期,湖泊水体滞留时间较长;5 850~5 100 aBP气温和降水开始下降,湖泊收缩;5 100~4 700 aBP期间温度和降水继续下降,湖泊环境逐渐转变为沼泽环境;4 700~4 500 aBP期间滴哨沟湾沙漠化,形成了古流动沙丘沙沉积,干旱化加强;而在4 500~4 380 aBP时又一次短暂的温湿气候,在沙丘表层钙板隔水层之上形成了短暂的小规模积水;自4 380 aBP之后,滴哨沟湾地区沙漠化,干旱状况持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