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前借助分布广泛的地震监测台网,在震后几分钟内获知地震的位置及震级已不再成为问题。受到经济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地震监测台网数量还很少,其分布也不够广泛,尤其是实时数据传输的强震动观测台网的规模与密度还十分有限。因此在一次地震发生后,获得的地震数据记录有限。利用这些有限的记录,提出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地震动等值线生成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插值等数学方法快速确定地震发生后该地区范围内地震动影响范围及其衰减规律,即确定地震后现场的加速度分布区域,其结果将对地震应急反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2.
新生代辽东湾坳陷处于伸展和走滑作用的共同控制之下,二者强弱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复杂的叠加、配比关系,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区垂直和平行于主干断裂的两个方向地质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的恢复和伸展率的计算,进而探讨了辽东湾坳陷新生代各演化阶段伸展、走滑作用的叠加配比关系,结果表明:始新统孔店组—渐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三段沉积期,辽东湾坳陷以伸展作用为主,走滑作用相对较弱;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表现为弱伸展、弱走滑;渐新统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强走滑、弱伸展,辽中—辽东地区走滑作用强于辽西地区,而伸展作用辽西强于辽中—辽东地区;新近纪—第四纪,辽东湾坳陷伸展和走滑作用均相对较弱,整体拗陷。不同时期伸展和走滑作用的叠加、配比关系控制了辽东湾坳陷构造格局、构造样式的时空差异。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中国东部多数伸展和走滑作用共同控制的盆地类型,尤其针对主走滑断裂附近发育相当数量走滑派生次级断裂的情况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63.
岩石露头和矿山废弃物中的金属硫化物在地表、近地表条件下的氧化作用往往导致多种环境问题,因此,金属硫化物的地表风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表生过程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对矿物的氧化在金属硫化物风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微生物在金属硫化物表面附着并形成微生物膜,在矿物-微生物膜界面微环境中存在着强烈的微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作用,两种氧化作用相互协同、共同促进。在此过程中,金属硫化物的S、As、Fe等元素经历了复杂的电子传递、逐级氧化的动力学过程,最终形成稳定的高铁硫酸盐或氧化物,并形成大量的酸性排水。该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菌种类、光照和溶液Fe~(2+)浓度等。金属硫化物的微生物氧化直接导致重金属大量释放和严重的环境危害,释放的酸性排水还引发碳酸盐矿物分解和CO_2排放,会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地球演化的早期阶段,金属硫化物氧化消耗大气氧气可能导致大氧化进程滞后。尽管关于金属硫化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金属硫化物微生物氧化的分子机制和全球尺度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还有待深入研究,原位纳米观测技术的引入和全球物质循环模型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对生物冶金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4.
青塘幅位于江西南部于都银坑-宁都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于山成矿亚带的北部。本次工作采用了岩性-构造-蚀变矿化专项填图、遥感、物探、化探、钻探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完成了矿产地质路线调查长度533.68 km,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1 729件,完成1:50 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458 km2,遥感数据解译面积458 km2,钻探施工422 m,化学分析样119件。数据集重点对燕山期早阶段成矿岩浆岩、含矿建造、控岩控矿构造及矿化蚀变标志等进行了调查划分,明确黑云母花岗岩为矽卡岩型硫铁钨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体,主要成矿结构面为梓山组上段的硅钙异性界面,蚀变以矽卡岩化、大理石化等为主;编制了青塘幅建造构造图,创建了区内矿产数据库,汇编了主要建造构造、断裂、地质界线、岩浆岩等属性特征;完善了狮吼山式矽卡岩型硫铁钨多金属矿床找矿预测模型,突出了区内矿产与建造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65.
以地震、钻井等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断层活动性、平衡剖面等方法,对辽东湾坳陷辽西凸起新生代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是在辽西1号、2号、3号断裂活动和区域性构造抬升共同控制之下形成的,其间发生了三期构造抬升事件,分别在孔店组.沙三段沉积初期(40Ma之前)、东营组沉积末期.馆陶组沉积初期(26~20Ma)和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初期(10Ma)。由于控制凸起的断层垂向活动性差异,辽西凸起不同分段的形成演化过程存在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南段抬升强度大于北段;沙一、二段沉积期北段开始接受沉积,早于南段,区域内沙一、二段和东营组地层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薄的趋势。作为辽东湾坳陷一个重要的次级构造单元,辽西凸起的形成演化与中国东部区域性构造事件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但和东部的辽东凸起相比,二者在形成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现了统一区域应力场下局部应力场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966.
本文概述了基于3S技术的中国红树林湿地研究与监测现状。关于红树林湿地的监测研究,主要涉及了红树林湿地资源监测研究、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研究中不同遥感处理软件的应用和红树林湿地监测系统研究;此外,还展望了3S技术在红树林监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建立中国红树林湿地监测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967.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迁移通常被认为是企业优势延伸或再造的扩张型迁移,其动力来自于资源稀缺、要素成本上升、技术升级以及环境规制等多重压力,主要体现比较优势的思维逻辑。选择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一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透析集群企业迁移的多层面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发达地区在要素价格上的差距并不显著,不足以导致非空间邻近的、大规模群体式外迁。迫于同质产品竞争的压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制约成为企业迁移的重要内在动力。开放的地方网络组织能够减少企业外迁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地方行业自律机制及政府公共治理产生的正向集聚力或负向离心力,均影响到迁移决策过程。集群企业的迁移路径具有显著的集群指向性,这意味着,基于集体创新能力和集群治理效率的地区竞争优势构成企业迁移的外部推力或拉力。群体迁移短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产业空洞化甚至引致集群衰退,在增强迁入地集群效应的同时,也会对其原有的市场结构和创新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68.
李伟  孙忠才 《地理教学》2010,(18):16-18
一、引导学生夯实“双基”。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总复习中学习的重点,学生只有灵活而牢固地掌握了它们,才能触类旁通,进而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因此,在地理总复习中,要夯实“双基”。复习“双基”,并非是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注意发掘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与体系。  相似文献   
969.
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盆地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各种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构造解析为基础,对燕山期渤海湾盆地区构造特征与盆地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早期渤海湾盆地区以挤压褶皱及逆冲断裂发育为主,在太行山以东、盐山-歧口-兰聊断裂以西地区主要展布方向为NE和NNE向,整体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在盐山-歧口-兰聊断裂以东的济阳坳陷区,以NW(W)向的逆冲断层发育为主;燕山中期研究区以伸展构造发育为主,在太行山以东、盐山-歧口-兰聊断裂带以西地区断层展布方向主要为N(N)E向,盐山-歧口-兰聊断裂带以东、郯庐断裂带以西、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以南地区主要发育NW(W)向负反转断层,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以北地区以N(N)E向断裂发育为主;燕山晚期以正反转断层及新生逆冲断层发育为主.燕山期渤海湾盆地区发生了三次重要的盆地转型,燕山早期由印支期的挤压隆升剥蚀转型为山间坳陷盆地,燕山中期由山间坳陷转型为强烈的陆内断陷盆地,燕山晚期由陆内断陷盆地转为隆起区遭受剥蚀.区域构造背景的转变是燕山期渤海湾盆地区转型的主控因素,不同构造期盆地的叠加改造造成了研究区前第三系油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70.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按照上级要求,自2004年开始着手对成都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配合规划、建设、民政、国土等部门加强了对农村民居的防震抗震普及工作。经调查,部分农村民居建设达到了当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要求。经受住了汶川8级大地震的考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高原村38套修建在极震区的农村民居的防震抗震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