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基于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在罗斯海外陆坡扇区获取的ANT32-RA05C岩芯,开展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ANT32-RA05C岩芯以分选差的混合冰海沉积物为主,含有大量的冰筏碎屑(平均29.76%),并含有一定量生物硅(平均4.81%)。化学元素定量测试表明,沉积物常量元素配分模式为SiO2>Al2O3>Fe2O3>Na2O>K2O>MgO>CaO>TiO2>P2O5>MnO,其中含量最高的常量元素为Si,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石英)和硅质生物沉积(生物硅)。对比XRF元素连续扫描与定量测试结果发现,Si、Ca等相关性较高,可用作高分辨率环境研究。结合环境指标研究发现,晚更新世MIS 7末期以来,常量元素含量变化与南极气候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主要反映了气候对物源和环境的控制,气候转暖通常对应于冰山和初级生产力输入增强,气候转冷对应于冰山和初级生产力输入受限。该岩芯对重建罗斯海古气候演变,深化对罗斯海古环境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陆架边缘海悬浮颗粒有机质的组成及其来源研究是海洋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特殊,其边缘海海洋环境受海–气–冰系统共同作用与影响,颗粒有机质的组成及来源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与全球意义,其控制因素研究对全面认识罗斯海、阿蒙森海等典型西南极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物泵传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西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区采集的59个表层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的有机碳、氮及其同位素和多种来源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测试数据,研究了罗斯海–阿蒙森海区域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的物质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悬浮颗粒物中不同来源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评估了不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海–气–冰系统作用下的南极边缘海颗粒有机质组成及来源示踪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罗斯海–阿蒙森海区海水表层颗粒物中颗粒有机碳(POC)的丰度与表层水体荧光值、海水pCO2、海洋浮游植物源和动物源生物标志物等的丰度分布趋势一致,这种水平分布趋势的一致性表明夏季罗斯海–阿蒙森海海水表层POC主要由浮游植物和动物现场产生。表层悬浮颗粒物总有机质C/N比普遍低于4,显示海区颗粒有机质受微生物降解改造作用明显;表层悬浮颗粒物δ13C值普遍低于−25.2‰,空间分布复杂,反映了南极冰架边缘海独特的贫13C的浮游植物源、富13C的动物源和贫13C的陆源颗粒有机组成的混合信号。表层悬浮颗粒物类脂生物标志物指标是区分不同来源POC组分的有效指标;菜籽甾醇、甲藻甾醇等浮游植物源生物标志物含量之和能较好地反映浮游植物源POC的贡献:近岸冰间湖区呈现高值,其浓度的空间变化受控于水体浮游植物活动;胆甾醇能较好地反映动物源POC的贡献:冰架边缘近岸区呈现高值,其浓度的空间变化受控于海区次级生产力水平和企鹅、海豹等生物量水平;长链的烷基类脂生物标志物较好地反映了南极岩性陆源POC的贡献,其浓度的空间变化受控于南极冰川作用主导的海陆相互作用的过程影响,往往在融冰过程明显的冰架边缘近岸区呈现高值。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标志物分子指标结合总有机质指标的多参数综合评估为准确辨识南极边缘海复杂的POC来源组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极区现代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古海洋环境演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3.
王爱军  叶翔  李云海 《沉积学报》2013,31(2):315-324
为了探讨港湾海岸湿地在台风期间发生冲淤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利用流速仪观测了台风“凤凰”过境期间福建罗源湾海岸湿地(包括盐沼中下部和光滩)的环境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期间盐沼中下部和光滩的滩面淹没时间增长约2 h,近底层流速平均值变化很小,但流速波动变化幅度很大,底部切应力显著增大,滩面发生侵蚀;台风登陆后,随着风浪作用的减弱,流速波动显著减小,底部切应力逐渐减小,悬沙发生沉降,滩面表现为淤积。台风期间的滩面侵蚀、淤积主要受底部切应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24.
南海北部陆架中全新世沉积记录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珠江口外陆架C069孔沉积柱样的粒度、黏土矿物、主量元素及底栖有孔虫,来研究南海北部中全新世晚期古环境演化。4.2 ka前为全新世大暖期后期,气候湿润,珠江口外陆架受大量的珠江淡水影响,导致C069孔位置的水动力条件较强,形成下段粒度较粗的碎屑沉积物,高岭石含量较高,低的MgO/Al2O3比值,以及受冲淡水影响形成的底栖有孔虫。由于受4.2 ka的极冷事件的影响,C069孔上段的沉积环境受珠江冲淡水影响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粒度变细,高岭石含量降低,MgO/Al2O3比值增大,形成正常浅水环境的底栖有孔虫。4.2 ka以后,台湾来源物质的贡献增多,导致沉积物中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含量增多,伊利石结晶度和化学指数值都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25.
《景岳全书》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博采前人精义、临床验证心得所作之大成,其中对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泄泻因于口腹,可分为脾泄、肾泄、酒泻、气泄及风泄证,强调在治疗前理清虚实、把握病因病位,并创制了胃关煎、一炁丹、九炁丹、复阳丹等方剂,对于现代临床治疗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则为水样便等为特征的疾病,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6.
Suspended paniculate substances were sampled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water column from surface to near bottom in five stations in 2005,from which 868 barite crystals were recovered.The barite crystals were examin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bout 61%of the total barites crystals contained detectable Sr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Barite crystal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y:1) bladed;2) ovoid or rounded;3) arrow-like;and 4) irregularly shaped.The arrow-like barite crystal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In addition,about a half of the studied crystals showed features of dissolution as cavities or holes inside of the crystals or around their edges.We found that differential dissolution of barite crystals is consequence of heterogeneous Sr distribution in barite crystals.Our results would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marine barite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in seawater and marin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27.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Ni、Cu等元素以及Co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关键金属, 是重要的大洋矿产资源。为了探究西北印度洋索马里海盆结核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 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一个结核的矿物成分, 并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和电子探针(EPMA)原位分析了该结核的微区元素组成。结果表明, 研究区结核内层为柱状结构, 中间为掌状, 外层又变为柱状。结核主要由水成型富铁层构成, 但外层中还存在薄的(100~200μm)成岩-混合型富锰层。富铁层MnO平均含量为25.1%, FeO为30.4%, Co为0.26%, Ni为0.24%, Cu为0.09%, ΣREY为1981×10-6。富锰层MnO平均含量为52.0%, FeO为7.40%, Co为0.09%, Ni为2.45%, Cu为0.53%, ΣREY为719×10-6。富铁层主要由含铁水羟锰矿构成, 而富锰层主要由Ⅰ型布赛尔矿构成。Ni和Cu主要赋存于Ⅰ型布赛尔矿, Co和REY则主要赋存于含铁水羟锰矿中, 并且Co存在一个“拐点”。富锰矿物(Ⅰ型布赛尔矿)相对更富集HREE, 而含铁水羟锰矿中更富集LREE。从内到外, 结核中ΣREY呈下降趋势, REY的变化主要受Ce影响。结核Mn/Fe比值与δCe不相关, 但生长速率与δCe显著负相关, 表明生长速率可能是控制Ce异常的主要因素, 仅凭Ce异常不能区分结核微区的成因及氧化还原环境。根据Co经验公式估算, 索马里海盆结核形成年龄为~1.46Ma。柱状结构的开始形成可能与早更新世晚期的古海洋环境转型有关。而掌状结构开始生长于~0.6Ma,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后风尘增加使得结核中Si和Al增加, 并稀释了其他成矿元素。结核富锰层可能生长于末次间冰期的亚氧化底层水环境, 且具有一定对称性和渐变性, 指示了氧化还原环境的逐渐改变和恢复。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日本以东的西北太平洋200m以浅上层水体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变化与物质组分,分别于2015年5月和9月在该海区应用LISST-100X型现场激光粒度仪进行了悬浮体粒径分布的测量,并采集悬浮体水样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悬浮颗粒物的物质组分.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悬浮颗粒物主要由大粒径颗粒(大于133μm)组成,并在100m以浅的上表层集中分布,其余层位颗粒含量较少.秋季悬浮体浓度远高于春季,但大粒径颗粒所占的比重明显降低,中等大小的颗粒(36~133μm)所占比重相应增加,中等粒径颗粒和细小粒径颗粒(小于36μm)在200m水层以浅分布较均匀,并有随着粒径的增大悬浮体浓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悬浮颗粒物组成成分主要为单矿物碎屑、生物碎屑、絮凝体,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和陆源输入.悬浮体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主要受生物生长、大陆风尘和洋流输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2007~2010年间对南海北部陆架采集的29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0.063~0.125mm粒级矿物的鉴定和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海域矿物组成以轻组分矿物为主,平均质量百分数高达98.49%,重组分矿物的含量较低,平均值为1.51%,最高质量百分数仅为10.38%,共发现了60种重矿物.影响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的首要因素是水动力条件,其次是物质来源,其他因素如沉积环境、矿物自身的变质程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分布特征.根据因子分析的因子荷载分布及南海北部陆架的地形地貌,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主要矿物组合区和2个亚区.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沿海的众多河流特别是珠江的入海泥沙是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海南岛东南部海底峡谷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胶结于有孔虫壳内的海洋自生黄铁矿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15个站位夏季和冬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对比,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站样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各粒度参数差别较小,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呈显著的负相关,偏态和尖态呈弱负相关。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在4.92~6.46和25.32~33.27 μm之间存在高峰值,在11.16~13.39 μm之间为低谷值。粒度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样品各粒度参数分布范围均高于夏季,平均粒径(值)总体上比夏季的要小,偏态和尖态等值线的梯度明显大于夏季的。在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冬季样品的变化程度要显著高于夏季的。粒度分布的差异主要受物质来源和海洋动力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