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土壤亚类为基础,依据青海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亚类理化性质数据库.使用Wischmeier建立的通用方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方法转换不同粒径标准的土壤质地;分别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最小饱和水力传导率来确定土壤的结构和渗透级别.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的分级指标.结果显示,中等和高等可蚀性K值的土壤面积分别占流域土壤总面积的72.1%和15.5%,土壤易于侵蚀.使用Arc/Info对青海湖流域土壤地图进行数字化得到值的K空间分布图,分析了流域可蚀性K值的分布规律及其土壤沙化原因,这对青海湖流域水土保持及流域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太湖ZS孔沉积记录的近50年来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湖北部竺山湾沉积物(ZS孔)钻探,测试ZS孔沉积物~(210)Pb、~(137)Cs、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粒度,研究近代太湖湖泊沉积物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结果表明,ZS孔中~(137)Cs比活度较低(<15 Bq/kg),利用ZS孔~(137)Cs 1963年时标得到平均沉积速率为0.32 cm/a,与应用~(210)Pb的CRS模式获得的近50年来平均沉积速率一致,利用~(210)Pb的CRS模式计算出近50年来沉积通量为0.13~0.75 g·cm~(-2)·a~(-1)),结合沉积物中的TOC、TN和TP浓度,获取了营养盐沉积通量在垂向上的变化,结果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营养盐沉积通量明显增加,谊变化趋势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测资料相符,有机磷的影响和人类活动被认为是造成近20年来TP沉积通量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84.
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15—2019年河南省3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并且两者的发展速度渐趋一致。(2)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子体系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较高,环境友好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逐年稳步提升,并逐渐迈向较高水平的关联程度。(3)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在2015—2019年由中度失调转向良好协调,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协调程度优于省级实验区。  相似文献   
85.
1770年以来青藏高原错鄂地区古气候定量恢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999年所采错鄂CE-1孔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与1955--1999年器测温度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取了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并据此恢复了1770年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结果表明,错鄂沉积物中自生方解石氧同位素与气温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降水相关性不明显;碳同位素刚好相反,它与降水负相关,而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1770年以来,错鄂地区在20世纪初气候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900年以前降水偏少,为沼泽环境,1900年后降水增加,湖泊发育;1900年前后气温开始上升,30年代后期气温达到峰值,50年代初气温稍有下降。1935--1999年平均气温较前一百多年升高了近1℃。所获结果有较好的区域对比性。  相似文献   
86.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上生物色素在湖泊沉积中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它们在湖泊沉积物中的保存、生物输入源的识别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讨论了色素在利用湖泊沉积研究环境变化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色素将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7.
兹格塘错是位于藏北高原腹地的一个封闭型湖泊,对其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等粒度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湖面水位变化,水动力、风动力搬运强度等。并结合其他环境代用指标进行比较,探讨环境变化,揭示了兹格塘错区域全新世初期气候湿润、中期气候偏干、晚期干湿交替的气候变化特征。粒度参数所反映出的湖面波动与环境变化得到了其他环境代用指标较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88.
一、概况 地震勘探方法是以水平、均匀介质为地质模型建立起来的一种勘探手段,它要求每一层介质必须是水平的和均匀的,而相邻的两层介质之间又必须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只有这种物性差异的存在,在地面激发的地震波才能依照反射原理在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产生反射波传回地面,被地面布设的检波器所接收。  相似文献   
89.
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空间差异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多年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其空间意义在于它反映了不同区域流动人口的规模、流向、就业机会差异、发展程度的高低.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针对目前河南省城乡和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南省城乡和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差异都有扩大的趋势,乡村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中心城市,形成了局部的人口高赡养负担区和人口红利区.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局部空间的人口红利强化期,同时尽量减少高赡养负担空间范围、降低负担强度,是未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0.
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盆地是典型的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其分布规律和成因在类似地区具有代表性。在对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及其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盆地浅层孔隙水中的氟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变化范围为0.29~6.22mg/L,平均值为1.82mg/L。氟质量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和北部,呈现出由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质量浓度趋向于升高的变化规律。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高pH、高碱度、高钠低钙含量的水化学特征有利于氟富集。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含氟矿物的溶解、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