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3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1.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多样性与深部找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总体表现为以燕山期多次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为成矿主线, 断裂构造提供导矿通道和储存空间, 岩浆热液作用于个旧组碳酸盐岩、玄武岩, 不同围岩条件以及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所形成的组合分带造就了成矿多样性, 查明花岗岩体及岩性组合、褶皱与断裂构造、围岩岩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是找矿预测的关键.高精度重磁结合多功能电法探测揭示岩性界面和赋矿空间, 利用断裂构造原生晕异常特征识别深部隐伏矿床是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 存在于已系统勘探地区外围的层间氧化矿或脉状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和岩体内部蚀变岩型锡铜多金属矿是个旧地区今后深部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2.
矿产勘查的各个阶段都要编制相应类别的图件.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阶段编制各类图件更为重要,是更高阶段勘查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
全国内生金矿资源GIS定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华  朱裕生  肖克炎 《地质论评》2000,46(Z1):111-114
巨型深断裂体系、地层、区域构造、岩浆岩体、金化探异常、重力场、莫合面、金矿成矿时代等因素,对金矿具有明显的控制或指示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金矿综合信息概念型找矿模型,划分了103个金矿预测单元,选择了12个模型单元,选择了12个预测变量,利用GI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对全国金矿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预测了全国内生金矿的潜在资源量.  相似文献   
64.
在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中,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为成矿分析提供了成矿作用的直接信息.GIS为化探数据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库管理功能、提供了化探数据处理的数字化产品及制图功能及提供了数据挖掘的形象化图示可视化功能.GGCAS(GIS-Based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将GIS功能无缝地与化探数据处理结合起来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分析系统.它包括地球化学异常确定的基本方法、多变量异常相关分析、地球化学异常空间趋势结构地质统计分析,也包括面金属量、累乘组合异常的计算.系统实现了所算及所得,使得地球化学科学计算、GIS数据库管理、图形可视一体化.运用该系对全国环境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5.
GIS信息技术是目前矿产资源评价的手段,而GIS综合矿产资源评价实施则有赖于合理的相关矿产资源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在GIS空间数据库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根据预测评价矿种及资料水平进行空间数据库的地学数据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66.
滇西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成矿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地区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2个侵入时段,早期67.9~45.7 Ma和晚期42.0~23.2 Ma;相应有2个主要的岩浆活动高峰期,在50 Ma和35 Ma左右;早期以花岗斑岩类和二长斑岩类为主,晚期以正长斑岩类和煌斑岩类为主;成岩、成矿广度指数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而成矿概率指数则表现为各岩浆期均由早到晚渐趋增大,反映晚序次斑岩体成矿有利;斑岩型Cu-Au-Mo矿主要形成于早期,而Pb-Zn-Ag-Au矿主要形成于晚期;且主要矿床产于多期次侵位及成矿概率指数高(时段)的富碱斑岩体组合发育地段.大、中型矿床与第三纪裂陷盆地中心的距离,与盆地裂陷强度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在此进一步探讨矿化类型与富碱斑岩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67.
三江南段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成矿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多样性是成矿事件的根本表现,反映在不同尺度水平和不同成矿属性特征上.文章分析了三江南段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多样性,揭示三江南段有色及贵金属矿产类型多、分布广,可划分为4个成矿区;成矿时代从新元古代到第四纪均有发生,并有由老而新不断增强的趋势,成矿作用高峰有两期: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最重要的成矿期是喜马拉雅期;矿床成因类型多样,不同成因类型矿产在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规模不同.研究结果对指导三江南段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中国锂资源的分布具有卤水型与硬岩型相伴相随、若即若离的特点。“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锂理论,在多年三稀金属矿产找矿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中国锂矿的形成与“多旋回”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均有成矿潜力,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多旋回成矿谱系。锂的“深循环”,一是锂深度参与成岩成矿的物质循环;二是需要一个“圈闭”的构造背景将锂“捕获”以避免其过度分散,锂从开始加入到岩浆与最终定位的深度之差,是硬岩型锂矿成矿的关键之一,压差越大越有利于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大量锂矿实例显示锂的物质循环是“内外生一体化”的统一过程,高海拔地区(山上)的含锂地质体(花岗岩类甚至直接就是含锂矿床)经风化剥蚀之后,可能成为沉积型锂矿的物质来源之一;而富含锂的沉积岩经过埋藏、变质、深熔也可以形成含锂的岩浆岩、伟晶岩。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扎布耶盆地及东部的江汉盆地、吉泰盆地、周田盆地等大小不一的盆地均含锂,而其周边造山带中也不同程度发育硬岩型锂矿,这就为区域找矿指明了方向。“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锂理论是三稀矿产成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锂矿找矿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在甲基卡、可尔因、阿尔金、幕阜山等锂矿矿集区的找矿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贵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中国金矿床、银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并提出它们各自的找矿方向。中国金矿床类型多,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在胶东、辽东、华北地台边缘、小秦岭、阿尔泰、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台湾和东南沿海、滇黔桂、陕甘川及长江、黑龙江等主要水系的上游,金矿的找矿方向包括:①老矿区的"探边摸底"和"攻深找盲";②新矿集区的典型研究与采选冶技术改进;③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将使相当多的表外矿变为当前可开采的矿床;④新区勘查;⑤加强成矿系列、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理论指导找矿并综合评价。中国银矿以伴生银矿为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均可容矿,造山带和盆地区的构造破碎带尤其值得重视。当前需要加强对锰矿区含银性和Mn异常区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区断裂带与Mn、Ag化探异常吻合地区,应该综合评价。中国铂族元素矿床可以分为岩浆型、沉积型和热液型三大类,可形成于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个时代,至少构成8个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放在康滇地轴和二叠纪末期峨眉地幔柱影响到的地区,但华北地台老基底中的原生矿及其周边的砂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0.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编制出版的《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80万)》,是迄今为止矿种最全、资料最新、信息量最大的全面反映我国南岭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区带级别(Ⅲ级成矿单元)成矿规律图。该图件研编实现了4大创新点:① 涵盖了南岭已发现的2903处独立矿产地,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4大类的76个矿种,实现了南岭成矿带矿种与矿产地的全覆盖;② 归并了地质底图的地层并淡化显示,突出华南岩体、隐伏岩体的特色,使得不同构造—建造层地质单元的分布格局一目了然;③ 实现了矿产地、规模、类型、时代、成矿系列五位一体的综合图例设计,矿产地表达更简洁、直观;④ 综合成矿系列图、表、成矿体系图、剖面图等,以区域规律图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集中反映和彰显南岭成矿带最新科研成果。该图件的研编有助于直观展示南岭成矿带矿产的时空分布格局,深入总结成矿规律,科学圈定重要找矿远景区,对于全面指导南岭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