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夹卷混合过程作为影响云雾的主要物理过程之一,对云雾的生命周期、云雾降水的形成过程、辐射传输过程和气溶胶间接效应等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微物理和动力两个方面探讨辐射雾中的夹卷混合机制,既促进对夹卷混合机制的理论认识,又从新的角度来讨论辐射雾的发展消亡过程。利用2006年和2007年冬季在南京进行的雾综合观测的资料,研究了9个个例中的夹卷混合机制。首先,针对2007年12月10~11日这一次辐射雾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不同阶段微物理量的变化和夹卷混合机制。结果表明:成熟阶段主要为极端非均匀夹卷混合机制,数浓度和含水量同时减小,体积平均半径却基本保持不变;快速消散阶段主要为均匀夹卷混合机制,各微物理量同时减小,互为正相关关系。除了微物理,本文也分析了夹卷混合机制的动力特征,计算了过渡尺度数,发现在成熟(快速消散)阶段,过渡尺度数小(大),有利于极端非均匀(均匀)夹卷混合机制的发生。其次,分析了其他8个个例中微物理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体积平均半径和含水量之间主要呈正相关关系,以均匀夹卷混合为主。所得结果有助于夹卷混合机制参数化方案的开发,同时为辐射雾的模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对一次温带气旋引发的渤海风暴潮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ersion 3.7)输出的黄渤海海面风场和气压场预报资料,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HAMSOM对2008年8月22日温带气旋造成的渤海风暴潮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逐时的渤海增水场、渤海风暴潮流场,与验潮站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渤海西部已经转西北风的情况下,塘沽出现了121 cm的高增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远距离的气旋作用产生的北黄海海域偏东大风导致北黄海水体大量涌入渤海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也是今后预报业务中必须特别关注的产生风暴潮的重要因素。数值模拟的塘沽测站的风暴潮增水极值及增水过程都和实测值符合较好,本次过程中数值预报能够很好地模拟出这种特殊的风暴潮。在离岸风的情况下产生风暴潮,这仅靠预报员凭经验主观分析判断是很难的,数值预报可以弥补预报员主观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53.
目的:基于R语言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有关中药灌肠治疗UC的方药信息,建立“UC中药灌肠治疗方药信息数据库”,使用R语言软件对用药频次、用药关联及药物聚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得到有效处方1270首,涉及中药220味,总用药频次10032次,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中以清热药最多,止血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以苦味药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之间存在较强关联;聚类分析获得3类。结论:UC的灌肠治疗以清热药、止血药为主,核心药物有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治疗大法为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止血,兼以收敛固涩、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54.
55.
美国大气辐射观测项目组进行的浅薄低云的光学辐射观测项目(RACORO)对出现在美国南部大平原的低云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观测,得到了大量层积云和积云中的数据.为了探究在层积云和积云中的微物理特征,采用伽马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对微物理量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拟合,分析对比层积云和积云中微物理量的特征,并探讨两种云云滴谱...  相似文献   
56.
河口潮滩受径潮流的共同作用,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中,其中大型人类工程往往对其短期地貌变化和沉积物特征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底至2014年5月,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开展大规模互花米草治理工程,本文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植被点云数据滤除算法、沉积物取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等手段,对比了工程前后潮滩地貌与沉积物特征。研究发现:(1)完工后研究区域靠海及南侧区域出现明显冲刷,北侧虽出现淤积,但整个区域平均冲刷幅度仍达4 cm;(2)工程前研究区域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29 μm,工程完工后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则增大到38 μm;(3)工程完工后沉积物靠海及南侧区域明显粗化,北侧沉积物则变细。结果表明,围垦工程会造成邻近潮滩大幅冲刷以及表层沉积物粗化,但潮滩不同区域地貌和沉积物特征对工程的响应仍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揭示尽管河口潮滩长期演变过程受流域来沙条件影响,但围垦工程等局部影响因素会短期内显著改变潮滩动力地貌过程。  相似文献   
57.
《诗经》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诗经》中蕴涵丰富的农史资料,是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文献.以《诗经》中的农史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两周春秋时期传统农业萌芽阶段的粮食安全状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关粮食生产技术和粮食安全状况的文字,散布于《诗经》各篇章之中.虽然文辞简赅,但后世所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相关措施,在《诗经》中已然大体呈现.如重视农业生产,改进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防御自然灾害,减轻粮食损失等.  相似文献   
58.
瓯江口温州区域开发建设的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瓯江口温州区域地处瓯江与东海的交汇处,主要包括正在开发的灵昆岛、温州浅滩、洞头列岛及相应海域,是温州市海洋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随着国际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金属冶炼等为代表的产业转移进入高峰期,国内沿海地区兴起以重化产业发展为动力的新一轮开发热潮,浙江着力推进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区域的开发建设条件日趋成熟,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建设热点,温州城市从"瓯江时代"走向"东海时代"的战略要地,必须要从更高层面的战略视角上加以审视和谋划.要确立科学的发展定位,从沿海地区重组整合、省域开发总体格局、温州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明确中国民营经济创新试验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拓展区等四大功能.要构筑高效的开发框架,把握"一提升、二先导、三强化、四联动"的发展方针,构建"一轴两圈"的空间开发格局,即"聚力一轴",集中力量建设灵昆岛-温州浅滩围垦-状元岙港区发展轴,主要布局优特钢、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港口物流、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成瓯江口温州区域开发和温州大都市东拓的"主骨架";"做特两圈",北部临港产业发展圈要充分发挥大、小门岛深水岸线长、产业发展空间大、环境自净能力强和毗邻国际国内主航道优势,着力引进大型石化和钢铁工业项目,配套发展炼化、物资储运配送等临港产业,成为国内沿海产业带的重要基地;南部海洋旅游休闲圈要以洞头本岛为中心,联合周边岛屿,依托优越的海岛生态环境和独特滨海景观,形成以海景房产、滨海休闲、中心渔港为特色的海洋休闲产业圈,成为浙南沿海重要的海岛旅游休闲基地之一.要培育临港型产业体系,把握国际产业转移高级化趋势,着眼温州现有产业基础和升级需求,发挥瓯江口温州区域港口、滩涂等资源优势,着力建设石化、钢铁、装备制造、船舶修造、高新技术、生态农业等六大产业基地,大力培育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休憩、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服务中心,构筑起以临港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要构建统筹型保障机制,着力强化区域统筹协调,高效筹措区域开发资金,有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9.
一次β-中尺度暴风雪的成因及动力热力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普勒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监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4DVAR雷达风场反演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结果,对华北东部一次β-中尺度暴风雪的成因和影响天气系统的热力、动力结构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造成暴风雪的天气系统是回流形势下的冷锋锢囚锋,其在形成过程、生命史、尺度范围等方面均与温带气旋锢囚锋不同。(2)暴风雪过程分为东路弱冷锋降雪、锢囚降雪、西路强冷锋降雪3个阶段。降雪回波顶高在3~4km,回波强度均在35dBz以下。降雪量集中在锢囚降雪阶段。(3)风廓线(VWP)下层东风层和上层西南风的厚度在降雪各阶段不同,东风急流和西南风急流的变化和配置与降雪量关系密切。锢囚降雪阶段,地面和低层水平风场具有β-中尺度气旋性环流,是造成降雪回波旋转且长时间维持的动力。"人"字状回波的形成是因为风向或风速辐合线的作用。(4)锢囚锋的垂直结构和锢囚过程表明,西路冷锋比东路冷锋陡峭且势力强大,暖湿气团被东西两侧冷锋夹挤、抬升;锢囚时,两侧锋面形成冷式锢囚;锢囚消失时,大风首先在900hPa高度附近出现,进而下传到地面。  相似文献   
60.
对引力模型加以分向改进,分析点轴城市系统的双重虹吸效应,结合2007—2016年嘉兴市、上海市、杭州市的相关数据,以沪杭一线为例说明地域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处在点轴城市系统中的某一地域会因其非农产业增长对非农人口增加的高度依赖而深陷来自两大增长极的双重虹吸效应中,一旦非农人口流失,非农产业必将萎缩,导致原本相对其邻域的中心地位弱化和集聚效应丧失。并且,它对双重虹吸效应所产生的抵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邻域得到了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