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文章在铅同位素示踪的有关理论和隐伏矿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以甘肃省鹰嘴山金矿区为例,提出了利用铅同位素进行隐伏矿深度、形态与资源量预测的方法.在鹰嘴山金矿区共采样122个,分析结果显示:①地表铅同位素勘探线剖面的V1与V2值在矿体及其相邻蚀变带均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并接近区域地壳平均值,且显示出一个明显的变化规律,即自东至西,矿体的V1与V2值存在着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②V2平均值从122线的43.57(蚀变带上)到46线下降至35.67,标志着矿体的揭示深度从东到西存在着由浅至深的变化规律.从116线到90线,矿体V2平均值从40呈线性下降至36.62,表明116线以东进入隐伏区,90~116线达到矿体出露的中上部,而80线以西出露的矿脉已代表了矿体的下部,并趋向于尾部.③从46线向东到116线,地表可见矿体向下的延深变大,从200 m增大到1 049 m,说明矿体整体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④矿区总平均隐伏系数Rs为3.68,46线至116线,矿体的预测资源量为42.5 t,表明鹰嘴山金矿床应为大型-特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3.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K-Ar年代学及其演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140多个K-Ar年龄测定表明:新生代火山活动具有多期多旋回的特点。呈NE向带状分布,有中心时代老、两侧新的变化趋势。本区火山岩主要属拉斑系列和碱性系列玄武岩,由老到新,碱性有逐渐增强趋势。上述规律受全球板块运动和区域性固有构造格局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24.
壳幔化学不均一性与块体地球化学边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朱炳泉 《地学前缘》1998,5(1):72-82
壳幔派生岩石的多元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球存在块体的化学不均一性,可划分出地球化学省,并以地球化学急变带作为边界。全球总体上分成东冈瓦纳(如华夏与青藏—印支)、西冈瓦纳、太平洋(如佳木斯、中蒙古、辽胶渤、北疆—南戈壁)与劳亚(如华北、中朝、兴安、塔里木等)四种类型的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场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地球化学急变带可分成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应用深、浅构造立交模型及其相互转化可对两种类型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出现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地球化学急变带,特别是急变带的转折端对超大型矿床和成矿密集区的分布有密切控制作用;显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与动力变质和岩浆活动有关的改造成矿作用,隐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火山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具有工业意义的油气田均位于构造隐性急变带与中新生代盆地的立交地段。  相似文献   
25.
大陆溢流玄武岩成矿体系与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洲基韦诺裂谷与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具完整成矿体系的暗色岩系。基韦诺裂谷位于三个不同块体的拼接住上,周边存在明显的岩石圈结构不连续界面。滇黔边界大规模的自然铜矿化与超大型基韦诺铜矿(储量5000万吨)有很大的相似性。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成矿往往只与玄武岩喷发结束拖尾阶段的岩浆分异有关。高孔隙度的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砾岩与砂岩提供了热液活动和铜沉淀空间。Fe^2 向Fe^3 转化和有机质存在为自然铜形成提供了还原条件。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均支持同生热液成矿的观点。  相似文献   
26.
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秦岭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表明,北秦岭具有明显高的初始εNd(t)值和Pb同位素比值特征,区别于明显低初始εNd(t)值和Pb同位素比值特征的华北陆块和扬子块体群.北秦岭与南秦岭具有明显不同的前寒武纪构造与演化特征.北秦岭是2 000 Ma左右形成于华北陆块南侧洋岛基础上的独立陆块,经历2 200~1 800 Ma和1 400~900 Ma分别以垂向加积增生和侧向加积增生为主要机制的地壳生长.北秦岭在早元古代洋盆演化基础上,首次于1 600 Ma左右拼接于华北陆块南缘,1 300~1 000 Ma发生扩张裂解,出现宽坪裂谷-洋盆构造环境,100 Ma左右再次拼贴于华北陆块南缘.同时,北秦岭南侧可能发生与南秦岭陆块群中的陡岭微陆块的拼接.  相似文献   
27.
地球化学急变带代表地球化学边界,反映深部不同块体的接触边界的化学组成差异.在地球化学急变带沿古大陆边缘展布的局部区域,往往不象地表构造呈近直线型延伸,而是表现为急转弯的弧状、岛状变化延伸,与深部构造边缘的分布密切相关.在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的洛南-栾川-方城一带,由于莫霍面的近EW向凹陷,形成幔向斜,其轴向控制地球化学急变带的转弯变化;在郑州至南阳一线,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存在近SN向的超壳断裂,切断EW向展布的地球化学急变带.由此说明,地球化学急变带的急转弯变化,是受古大陆边缘的结晶基底、深大断裂或隐性构造面的作用形成.大型矿床往往集中在地球化学急变带急转弯的特定部位,即深部不同方向的构造线交切区.  相似文献   
28.
我国东北富钾火山岩省由近70座火山,6000多平方公里以熔岩为主的火山岩组成.岩省至少有六种岩石类型:马鞍山一种岩石类型,五大连池火山群一种岩石类型,科洛火山群三种岩石类型(独有一种岩石,一种与五大连池火山群相同,一种与逊克火山群相同),诺敏河和甘河火山群两种岩石类型,逊克火山群一种岩石类型.日本著名的火山学家Ogura首先于1936年研究了五大连池,并命名了石龙岩.  相似文献   
29.
滇东北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的自然铜矿化分布于鲁甸、茂林和迤车向斜的二叠纪玄武岩与上覆宣威组地层之间.与自然铜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浊沸石 (LD- 14- 3、 YSD- 1和 YC- 1)均给出了一致的 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 (226~ 228 Ma).这类矿物不存在 Ca和 Cl的干扰,是合适的 40Ar/39Ar定年对象.但它们的 Ar封闭温度较低,在 100~ 110 ℃之间.所得年龄代表了第一次成矿作用的年龄.片沸石的 Ar封闭温度低于 70 ℃,无 Cl干扰的片沸石 LG- 2给出了 (134.0± 1.7) Ma 的 40Ar/39Ar稳定坪年龄, 并与 U- Th- Pb等时线定年结果相一致,表明该区在白垩纪早期存在第二次低温热液作用和自然铜矿化.因此无氯沸石 40Ar/39Ar定年可广泛应用于低温变质作用和冷却热历史研究. 38Ar含量高的阳起石和片沸石样品存在 Cl干扰对 40Ar/39Ar定年的影响.应用 40Ar/38Ar- 39Ar/38Ar等时线关系或 39Ar/38Ar- 36Ar/38Ar相关性进行 36Ar修正有可能获得有意义的年龄值;修正后的阳起石年龄为 235.7~ 238.6 Ma,片沸石年龄为 149.1 Ma,可与无氯沸石的年龄相比较.  相似文献   
30.
U-Pb同位素体系的三阶段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炳泉 《地球化学》1975,(2):123-134
By means of multi-dimension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ncept of “isochron plane” and develops two methods for solving three-stage U-Pb equations. Evolution of Nanling granites, metamorphic rocks fromthe Liaotung Peninsula and lunar basalts from Ocean Procellarum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U-Pb three.stage model calculations. The U-Pb third-stage modcl ages for these rock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K-Ar or Rb-Sr ages as well as with ge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