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钻速预测对于优化钻探工艺、降低作业成本、实现科学钻探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钻探钻井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人工智能的钻速预测精度令人瞩目,但该技术需求的海量数据对传统钻探钻井作业的要求较高。为明确使用人工智能建立钻速预测模型的最少数据量,本文基于中国南海10口井的21917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所有的输入参数可被划分为高、中、低相关性3大类。通过逐步引入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和对比预测精度,发现当引入的参数数量足够时,3种相关性参数均可建立起高精度(≥85%)的预测模型。引入参数的相关性越高,建立高精度预测模型需求的参数量越少。通过逐步扩大取样间隔的方式,对比发现所有的预测模型均呈现随取样间隔的增大、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降低的规律。而预测模型建模的取样间隔下限可通过寻找精度降低时的拐点获得。经过验证,在数据维度与取样精度均为下限时,基于3种相关性参数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南海西部海域部分油田的下第三系地层机械钻速较慢,严重影响了勘探开发进度,为了降低钻井成本,增加钻井时效,必须掌握该海域难钻地层的特征及破碎机制。首先开展了岩屑矿物组分测定,结合录井资料,掌握了南海西部海域难钻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对难钻地层的破坏强度、硬度、塑性系数、可钻性、研磨性等相关参数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层岩石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并基于30口测井的资料建立了难钻地层抗钻特性剖面和南海西部海域三维可钻性剖面,揭示了区域难钻地层的分布情况及抗钻特性;为解决难钻地层的工艺技术难题,还进行了难钻地层PDC钻头的破岩机制试验研究,研究了PDC钻头牙齿齿形、钻压和转速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北部湾盆地建议提高钻头的攻击性,并采用高转速的动力钻具复合钻进方式;珠江口盆地应提高钻头复合片的耐磨性,采用较高钻压和合理顶驱转速,为更好地控制钻井成本和提高钻井综合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3.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沙井子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张构造。深部楔状冲断构造形成于志留纪—泥盆纪,由北西倾向的主冲断层和南东倾向的反冲断层形成构造楔; 构造楔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冲断前锋楔入于寒武系中部,造成上覆地层向温宿凸起方向的急剧抬升。狭义的沙井子断裂,即通常所说的沙井子断裂,为一条高角度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错断了早期的深部冲断楔。浅部的伸展构造形成于第四纪早-中期,为一系列较小规模的正断层,沿狭义沙井子断裂呈右步雁列状排列,构成左行剪切张扭性断裂带。深部的楔状冲断构造和浅部的伸展构造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34.
福建省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电源系统与避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福建省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电源系统和防雷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35.
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与防雷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以及系统防雷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便为其它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福建闽候旗山井水位大幅波动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福建闽候旗山井的观测情况,对其在2006年6月出现的大幅水位波动进行了成因探讨。通过综合分析及条件实验,认为闽候旗山井水位的大幅波动主要是因夏季用电量增加导致电压不稳而造成的。指出今后水点数字化改造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观测技术系统尤其是电源、防雷系统的改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