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643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383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1600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辽西医巫间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发为:①变质核;②拆离断层;③中间过渡层;④伸展/滑脱带;⑤盖层;⑥医巫闾山背形;并阐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着重指出沿变质核构造层中发育的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NE向构造中的近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矿体多沿这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942.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相似文献   
943.
应用FTP的理论以及网络编程的思路和方式,实现了气象中密报、航危报的自动传输、缺报检查,报格式编辑,在业务中提高了市县处理气象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4.
天山地区地貌系统的自仿射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锰  朱令人  龙海英 《中国地震》2002,18(4):401-408
利用标准偏差法和固定质量法,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跨越多个不同构造地貌单元的两条地形剖线的自仿射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标度范围内,两条剖线均表现出了不同特征的多度域分形性质,多重分形谱Dq的形态和值域范围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研究认为,地貌形态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一种确定性随机,不同标度区间的分维值表征了内外营力作用的方式,强度和空间尺度,同时提出地貌宏观与微观作用尺度的分界点在5km左右。这些结果对地貌动力学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5.
托克逊县干沟一带出露有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前陆盆地沉积。其时空配置表明,新疆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大洋在奥陶纪曾发生大规模的向北消减,志留纪因前陆和岛弧的碰撞而形成前陆盆地,充填序列揭示了碰撞造山作用过程。对碎屑岩中陆源锆石同位素测年表明其最新物源的年龄不小于461Ma。而侵入该前陆盆地碎屑岩的花岗闪长岩中火成锆石的同位素测年数据为(386.1±4.1)Ma,限定了前陆盆地的上限。前陆盆地的终结标志着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  相似文献   
946.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秦岭造山带由两条主缝合带(商丹、勉略缝合带)及其分划的三个地块(华北地块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组成。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一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一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并由于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成复合型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内的金属矿床主要有热水喷流沉积型铅一锌矿床、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斑岩一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卡林一类卡林型金矿床、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和低温热液改造型汞锑矿床。造山带内的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产有部分岩浆分结或熔离型铬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沉积一变质成因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扬予和华北古板块边缘。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对发展我国大陆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47.
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中对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从2006年12月起连续收集一年的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Mn、Mo、Ni、Pb、Se、Zn等11个元素。结果表明,与土壤背景值相比,南京市大气降尘中除Cr、Fe、Mn外的重金属含量总体明显升高。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降尘重金属元素来源进行解析,认为有三种主要来源:一是As、Cu、Hg、Pb、Se与燃煤活动、汽车尾气排放有关。二是Cd、Ni、Zn、Mo可能与化学工业有关,但Mo还受工业活动、土壤颗粒物的影响。分析还表明,在化工业园附近的样点,这些元素含量普遍较高。三是Mn、Cr主要与土壤颗粒物有关(自然来源)。以Fe作为参考元素计算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表明,自然来源的Cr、Mn具有较小的富集因子,而受工业活动影响的Cd、Pb、Se、Zn具有较大的富集因子。  相似文献   
948.
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地图制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合GIS软件和图形软件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符号图形为图形基础的地图制图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组织和由地理数据库向制图数据库转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符号图形的概念.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地图产品.  相似文献   
949.
河南省基于土壤-小麦系统的土壤Cr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原理和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小麦系统Cr元素的实测数据,获得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Cr安全界限值,再用“实用临界值”对安全界限值进行修正,建立了评价标准值,并利用评价标准值对河南省的土地进行了Cr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6)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