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云南干热河谷农业干旱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热带地理》2003,23(2):154-157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散布的一类半干旱、干旱地带,自然水分的缺乏制约着干热河谷优势光、热、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干旱环境的形成,有显著的低纬、山原、季风的背境特征,农业干旱直接受区域降水与蒸发,地表水与地下水,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并形成了3种类型的农业干旱地域。为了改善农业干旱状况,需要采取增加控制水量,山地—河谷水资源整体规划,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产业等措施。从实际中提炼干热河谷水资源开发的4个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42.
龙门山中段前缘鸭子河构造深层须家河组油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鸭子河构造深层油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川鸭126井须家河组分层以及油气是否能规模成藏等存在的问题。通过鸭子河构造须二段的沉积相带、砂体展布,以及鸭子河地区构造演化分析,认为不仅鸭子河地区须二段沉积环境向西存在着相变,而且该区因不存在印支及燕山期适时古构造,也就不存在油气规模聚集成藏的条件;同时指出鸭子河地区深层油气的有限规模及藏实为由构造裂缝系统控制的小规模油气藏,属于构造裂缝和岩性复合圈闭成藏类型。因此认为对鸭子河地区深层的油气勘探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43.
针对科学深探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初步建立了大陆科学深钻钻进参数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以科学深钻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成图技术为手段,实现了理想钻进数据计算与成图和实际采集数据成图,最终实现两种图形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钻井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达到模拟监测钻井过程,修正钻井过程。这套系统是在WIN32平台上开发成功的。系统分为数据管理、数据浏览、算法处理、回写数据库和图形输出等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44.
本文给出了旋涡星系密度波理论中Poisson积分的一种简化方法。这一简化的最重要应用在于利用它计算旋涡模式时可节省大量计算机时。此外本文还利用这种简化方法对一系列密度——引力势渐近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检验。 用这一简化方法计算核函数比用未简化的核函数形式直接计算节省机时八十四倍。当在数值模式理论研究中大量计算Poisson积分时,应用本文提出的简化将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并保证足够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5.
<正> 福建晚二叠世晚期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海侵,在东部沉积了一套以含(竹蜓)灰岩为主的地层,称长兴组;西部为一套含菊石的粉砂岩、泥岩,称大隆组。二者以永安—龙岩白沙一线为界,与下伏的翠屏山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的溪口组为连续过渡关系(图1)。大隆组  相似文献   
46.
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带热岛效应个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及其耦合的多层城市冠层模式BEP(building energy parameterization),对2013年8月13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此次过程盛行东南风,风向与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带走向一致。模拟结果表明: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带热岛效应明显,热岛强度向下游城市逐渐增加;在东南风作用下,三座城市的热岛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更强大的热岛环流。夜晚,边界层逐渐趋于稳定,热岛环流减弱,有利于热岛温度向下游地区输送。热岛效应导致城市边界层高度明显上升。白天太湖产生强盛的湖风对其周边城市影响显著,来自太湖的冷气团导致无锡和常州边界层内热岛强度明显下降,抑制城市热岛向上发展,削弱了无锡与常州两城市热岛间的联系。白天太湖使得无锡和常州边界层高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7.
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带热岛效应个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及其耦合的多层城市冠层模式BEP(building energy parameterization),对2013年8月13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此次过程盛行东南风,风向与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带走向一致.模拟结果表明: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带热岛效应明显,热岛强度向下游城市逐渐增加;在东南风作用下,三座城市的热岛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更强大的热岛环流.夜晚,边界层逐渐趋于稳定,热岛环流减弱,有利于热岛温度向下游地区输送.热岛效应导致城市边界层高度明显上升.白天太湖产生强盛的湖风对其周边城市影响显著,来自太湖的冷气团导致无锡和常州边界层内热岛强度明显下降,抑制城市热岛向上发展,削弱了无锡与常州两城市热岛间的联系.白天太湖使得无锡和常州边界层高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选取图们江干流3个控制水文站的年含沙量资料,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分析结果综合对比分析,得出图们江干流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开山屯水文站以上断面,含沙量增加趋势明显,下垫面改变剧烈,人类活动已严重影响到当地气候变化,变得干旱少雨。通过本文对含沙量的趋势分析,以期为图们江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